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新路之探讨

2019-01-27 06:28黄毓吉安市农业局
江西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

文|黄毓(吉安市农业局)

台湾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取得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点

起步早发展快,休闲农业管理规范。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比我省先行三十年以上,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从观光果业,逐步演变成活动种类丰富、附加精致食宿的休闲农场和园区,将农地当风景当文化、将休闲农场当作艺术品进行打造,1990年就实施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有规范的服务管理机构,如成立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为直属台湾政院农委的休闲农业业务管理单位,已形成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休闲农业已占据农村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农业发展辐射面很宽,现除大陆游客外,还吸引了香港、澳门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地游客。

文创意识较强,休闲产业转型及时。台湾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创意,使其休闲农业发展注入了智慧和内涵,过去台湾休闲农业经营较注重提供游客吃、喝、玩及购物等消费行为满足为主的经营模式,随着国内外旅游环境的快速变化,休闲农业内涵与经营策略也不断地提升与改进,以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台湾休闲农业已逐渐朝精致化文化创意深度体验、产地销、节能减碳、绿色旅游等方向发展,尤其在伴手礼的设计和开发上,独具匠心,成效显著。如掌生谷粒农业企业将品牌在传统产业中加入创意,并以米粒拟人化创意为核心,实现文化再生、创造品牌的经营模式,开发了优质米伴手礼,不仅迎合了精致消费、文化消费、象征消费时代,更使其成为了产业创新的先行者。

休闲内容丰富,注重农耕文化体验。台湾针对休闲农业这种新型的农游结合的观光、游览、度假、体验,让游客面对面地感受农村文化和风格等功能,逐步开发了以下休闲农业项目:一是农业生产作业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或观赏农产经营过程;二是品尝特色料理:提供游客品尝农产品、加工品、地方料理或游客IV餐点;三是欣赏乡村景观:透过漫步、漫游、森林浴方式,与野生动植物共享自然;四是感受主题风情:以特殊人文主题设计,如体验怀旧之情,异国风情等;五是旅居农庄民宿:提供特色农庄等多元类型民宿,供游客住宿;六是农村生活体验活动:体验农村传统文化与人文生活;七是生态解说教育:提供游客自然生态解说、环境教育、食农教育、野外知识与技能学习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休闲农业的内涵。

处处环保整洁,注重生态文明休闲。台湾休闲农场所到之处,处处环境整洁,卫生干净,安全设施到位,让游客享受到规范服务又感受到宾馆所没有的家庭式温馨,因而能够充分放松,尽情休息,加之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好,礼仪规范,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与此同时,非常注重生态文明休闲,并将其作为休闲农业特色打造,如地震灾区南投桃来生态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来就拥有23种,台湾全岛有143种蜻蜓,在桃来村就发现56种,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该村通过大量培训导览员,大力宣传各种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两种小动物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使该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成功的经验及做法

政策扶持力度大。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并形成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发展及经营行为。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并配套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依托各自优势,开办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并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协助休闲农业区以“绿化、净化、美化”原则,整合区内产业文化及艺术等资源,辅导休闲农业区规划农村创意主题体验活动。健全休闲农业区所在地的推广服务组织,协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辅导休闲农业区内的休闲农场提升经营与人力水平,培养人才建立辅导咨询团队,提升服务质量,办理休闲农场评鉴,协助优质休闲农业区及休闲农场列入国内外旅游名录信息,加强国际营销,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大,使休闲农业得于健康快速发展。

三产融合程度高。台湾的休闲农业朝产业化链条式方向发展,通过打造区域性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将第一、二、三产业有机地融合起来,实行了三产的高度链接和融合,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如阿里山休闲茶场借助于阿里名山,将高山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将赏茶、品茶、听茶等古老的茶文化与休闲农业进行深度融合。

经营管理模式新。台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文史资源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结合旅游、餐饮等行业进行综合经营,每一个休闲农场就是一个景区,做到因地制宜,突出休闲主题和文化建设,整合区域农业资源,善用资源,充分体现田园民情、注重与教育、体验与乡村文化活动相结合,讲究主题的鲜明性,避免出现重复雷同;注重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除了实物产品外,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体验等“情境消费”的产品。如新光兆丰休闲农场将原来一块废墟地通过多年打造成一个大型的功能齐全的观光农场,由于设计精致提供给游客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已成为游人亲自体验农牧生活的纯朴和野趣的好去处。

注重农业深度游。突出主题创意,走精致化发展之路。台湾休闲农业文化创意鲜明,主题创造经典,凸显地方风情,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将“精致”理念做到极致。如台湾苗栗县的薰衣草森林庄园就是由两位热爱咖啡、旅行及花草的女生为了追求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面共同打造的梦想乐园,园内除设有各类休闲项目外,还设置了与远方的朋友通过寄明信片写信等情感交流方式,使人留恋这个地方;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休闲和观光,也使该园产生了年营业收入达六亿元新台币的可观经济效益。

开发多元休闲品。一是依据不同客户开发健康养生、亲子知性、体验学习、美食餐宴、园艺舒压等多元主题项目。二是发展乡村特色田园料理,开发旅游伴手产品。三是推广农会品保商店业务,提高休闲旅游伴手与地区特色的优质销售环境。四是发展县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活动,展现农村重要产业风格,结合人文、艺术与创意的农业美学,建构休闲农业产业特色。

几点启示

规划休闲农业要体现农旅结合。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地把观光休闲列入产业规划,划定观光休闲农业区,同时还成立专门的休闲农业审查小组,休闲农场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必须由农委会审核批准。发展休闲农业可借助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进行综合规划,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整体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休闲农业区的整体性、休闲农业区的设施建设方面,也要有一套科学有序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按照地理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经济、环境及民俗等因素,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规划,明确休闲农业发展战略思路和重点,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要将休闲农业点融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发展休闲农业要有农业产业支撑。要结合有机农业产业、农业自然资源,发展有机特色休闲旅游农业,在农业产业平台上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台湾阿里山的休闲茶场为何吸引如此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阿里山高山茶园修剪十分整齐,长势茂盛,管理到位,既有很强的观赏性,又产优势高档茶叶为旅游产品,经济效益极为可观。因此,我们发展休闲农业也应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支撑,重点提升有规模、有观赏性的现代农业。

做大休闲农业要突出生态休闲特色。台湾的天然生态条件秀美,岛上生态环境优良,所以休闲农业主创生态品牌吸纳八方游客。我省生态条件不比台湾差,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也应从严格保护生态入手,做到两手抓,一手抓生态环保,一手抓休闲农业,将生态与休闲打造成密不可分的结合体,从而做大做强休闲农业。

做活休闲农业要有好的经营模式。休闲农业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休闲农业向深度体验内容科学发展,重点要在战略策划、核心产品、质量管理、营销策略、创新研发及持续发展等方面创新现代经营模式。依托优势产业集聚展示亮点,开发体验项目,丰富休闲产品,注重深度体验。休闲旅游农业要吸引不同文化、年龄、层次、背景的游客,注重旅客情感和生活体验,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根据不同主题的休闲项目,给游客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强化服务质量和品牌提升,融合旅行社营销与市场拓展。

规范休闲农业要健全管理服务体系。观光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游结合的观光、游览、度假、体验的形式,游客面对面地感受农村文化和风格,要提高观光休闲农业层次品位,就要在管理服务上下功夫,这也是经营观光休闲农为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要像台湾打造旅游区一样建设休闲农业企业及园区,切实加大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必须对环境、接待、服务提出规范的要求,如环境整治、居住干净、道路卫生、安全方便,基本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使游客留得住,玩得欢,消费舒心,吃得放心,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企业的品牌和品质。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荡秋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