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轨道交通日客运量探究

2019-01-28 08:18徐威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客运量长假客流

徐威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18年12月,东北地区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有4座,由南向北依次为大连、沈阳、长春及哈尔滨。随着轨道交通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的特点逐渐被广大市民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各年龄段及各阶层市民将轨道交通作为第一出行首选,分析日客运量变化特点,对掌握大多数市民出行规律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沈阳市以平原为主,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季极为严寒且漫长,春秋季较为短暂凉爽,春季大风频繁,夏季多雨高温较少等气候特点。以沈阳轨道交通为例,2010年10月地铁一号线正式投入载客试运营,目前为地铁一、二号线两条线路形成十字交叉式线网结构,总运营里程59公里,2018年全年日均客运量近87万人次/日。随着地铁九、十号线即将陆续投入试运营,沈阳地铁将形成网状运营结构,地铁这种便捷的交通方式将辐射至更大范围的城市角落,市民出行将更加便利。

由于东北地区各大轨道交通城市在气候特点、市民生活习惯、饮食文化、交通出行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通过对一个城市的日客运量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区域性出行规律,甚至对北方全域其他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沈阳地铁自2012年1月两条线路联网运营以来,已经历了七个年头,目前客运量增长较为平稳,以2018年度各日客运量作为基础进行分析,具备一定普遍性,从多个角度汇总分析后,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市民出行规律特点(注:因春节假期期间出现较为异常客流减少现象,因此在分析日客运量特点时,将春节假期7天的客运量未计算在内):

一、日客运量周动态特点分析

通过将2018年沈阳地铁线网全年的日客运量按周一至周日分别进行归类统计,经加权平均计算后发现日客运量存在如下特点:

1.周一至周四的日客运量变化较小。日客运量平均水平基本维持在87.93-88.75万人次/日之间,客流形态显然以日常工作、学习客流为主。周五客流出现较大幅上涨。同为工作日,但周五的日客运量平均水平表现尤为突出,跃升至93.77万人次/日,较周一至周四上涨6%左右,可见从周五下班开始,广大市民逐渐开启休闲度假娱乐生活。

2.周六、周日客流出现大幅下降,周日更为明显。通过归类分析,周六的日客运量平均水平从周五水平下降至82.33万人次/日,甚至低于周一至周四的均态客流,与周五相比,日均下降超过11万人次/日,到了周日下降更为明显,77.23万人次/日的日客运量平均水平成为周一至周日客流中最低的水平,可见周末选择在家休息或在家附近活动的市民越来越多,这一点也可从工作日客运量89.36万人次/日与双休日客运量79.78万人次/日的日客运量平均水平也可初步看出。虽然存在工作日上班乘坐地铁,周末休闲出行依靠小汽车的白领一族等因素,但从周客流动态变化,大致可以推测出市民出行规律,极具参考价值。

3.从各月分别统计的情况来看,周客流动态基本与全年变化趋势相同,即各月中周一至周四日客运量变化较小;周五日客运量大幅上涨为周内最高;周六、日回调,其中周日日客运量一般都是周内最低,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利用全年平均水平数据分析的情况。

二、日客运量月动态特点分析

通过将2018年沈阳地铁线网的日客运量按各月分别进行归类统计,经平均计算后发现日客运量存在如下特点:

以月度为单位统计的平均日客运量中,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为93.25万人次/日;最低值出现在2月份,为76.97万人次/日,二者相差超过16万人次/日,差距较大。其中,5-11月份平均日客运量除9月份外,基本都处于88.57-89.84万人次/日的稳定水平,可见随着天气转暖及延时运营(沈阳地铁延时运营采取的是4月1日-10月31日延时收车,末班车为双向23时,其他日期末班车为双向22时20分),市民出行需求有所上升,但受到线网规模及辐射度因素影响,上升幅度较为有限。

三、最高日客运量及最低日客运量特点分析

通过将2018年沈阳地铁线网的日客运量按各月分别进行归类统计,经平均计算后发现以月度为单位,最高与最低日客运量存在如下特点:

1.各个月份的最高日客运量呈现出由低(1月份最高日客运量出现在1月8日周一,为95.71万人次/日)到高并于8-9月份达到峰值(8月17日周五,为108.99万人次/日,一个普通的夏日周五成为全年最高日客运量,实属罕见;9月30日周日的十一长假前一日,为107.23万人次/日),之后开始下滑,10-12月回落至102.06-103.40万人次/日,12月份最高日客运量出现在平安夜。结合2016及2017年度情况分析,最高客运量曲线与2018年度大致相同,并且均为十一长假前一日达到峰值,一改以前年度平安夜出现最高日客运量的情况,可见长假前的出行高峰已经逐渐成为常态。不仅长假前如此,三天小长假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2018年4月4日清明小长假前的102.94万人次/日、4月28日五一小长假前的103.67万人次/日等,均出现破百万日客运量的情况,其中不乏利用长假及小长假探亲、出游的客流。由于最高日客运量可以代表一个月度之内客运量的最高值,是目前线网结构下,当月当地客运量的上限值,对研究拓展潜在客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在剔除春节假期异常偏少客流后,各个月份的最低日客运量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特点,可谓“一波多折”,其中,1月份与5、10月份的最低日客运量相差达17万人次/日,差距较大。与最高日客运量代表当月当地客运量的“潜力”值所不同的是,最低日客运量代表当月当地客运量“保底”值,也就是说,代表当地忠诚度较高的那部分刚需客流状况,可以反映该地区市民对轨道交通接受及利用程度,当然这个“保底”值也经历了逐年提升的过程,如今达到年“保底”超63万人次/日(不考虑2月份春节及节前异常低客流因素)。

四、气候及天气状况对日客运量的影响

1.沈阳的四季大致可以按以下简单标准划分:11月-3月为冬季气候,4-5月为春季气候,6-8月为夏季气候,9-10月为秋季气候。同样,日客运量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按照上述简单标准划分,各个季节平均日客运量分别为,冬季84.17万人次/日,春季88.20万人次/日,夏季89.22万人次/日,秋季91.55万人次/日。也就是说,市民出行习惯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秋季温度适宜风和日丽,市民出行愿望最为强烈;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市民整体出行愿望受到一定抑制。

2.结合极端天气出现日期,可以分析日客运量受天气影响的程度。以2018年出现极端天气情况来看,强降雨方面,2018年只有8月7日(周二)出现暴雨天气,03-10时全市平均降水81.3毫米,降水分布极其不均匀,局部最大降水量达257.8毫米,当日线网日客运量87.93万人次/日,甚至低于当月平均日客运量(89.54万人次/日),另外,通过对比降水为中雨的各个日期客运量,发现强降水如果出现在工作日,对客运量没有太大影响,如果出现在周末,客运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高温方面,2018年7月28日(周六)-8月4日(周六)沈阳市出现历史上极为罕见的35-38度高温天气,这几天中,工作日平均日客运量90.95万人次/日,双休日平均日客运量77.49万人次/日,可见高温天气下双休日市民出行需求直接受到抑制,工作日与非高温时日客运量相比变化不大。

五、日客运量分析应用新思路

通过对上述轨道交通日客运量数据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应用的新思路:

1.根据周五、周六客运量特点,尤其是“黄金星期五”,地铁沿线商家应加大相应促销宣传力度,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

2.基于目前线网结构及投资规模较大特点,在大幅度提高轨道交通里程较难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公交接驳轨道交通的程度,加开轨道交通沿线站点至人员密集小区之间的短线公交,将有效提升轨道交通客运量水平及短线公交效益。

3.轨道交通延时运营对客运量有小幅增长作用,尤其对培育潜在客流,提升服务水平、乘坐舒适度及市民满意度极为重要,即使短期内“见效”不为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取得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同时,日客运量受气候冷暖影响较大,因此,延时运营采取季节性调节较为合理。

4.基于对最高、最低日客运量的分析,适当提高运营票价,改善轨道交通运营亏损水平是目前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通常采用的办法,但是应充分考虑当地市民,尤其是轨道交通刚需客流承受能力,票价上涨不宜过快过高,以免影响轨道交通发挥社会公益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客运量长假客流
交通运输部:3 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增长16.6%
客流增多
2018年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201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长假(外一首)
长假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年度拼假攻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缺陷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