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的引导和示范环节

2019-01-28 10:24张浩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儿童高职

张浩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在规范教学基本要求和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各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或从中职幼儿师范专业升格而成,或从大专相关专业转型而成,因此大多数院校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本文从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进行现状分析,针对常出现的课程中的引导、示范两个教学环节进行阐述。

第一环节 引导

在高职院校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教学引导环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项重要因素。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教学引导的确立离不开与幼儿园教学理念关联。北京长椿街幼儿园韩平花园长在其专著中,指出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和做到:教师的作用“不是教他们画(做)什么,而是引导他们怎么自己画(做)”。

一、引导的表面化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教学引导可以说贯穿活动课程的全过程。从引导的内容方面看,教学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在一些高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引导环节变成不是教学主要项目,甚至视其为“流程化”课程的相对边缘化部分。教学中将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分为课程导入、课程过程和课程结束三段式,将其各项内容填写丰富饱满,几个学期下来相对统一的案例、统一的课件、统一的教案,统一的教学形式等内容充斥在一节节的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看着很热闹但怎么引导幼儿自己画(做)的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对教学引导环节的足够理解和重视。从引导的侧重点方面看,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多个班级在一个学期内会上同一门课程,不同的班级在学情方面往往不尽相同,但教学引导的侧重点上往往呈现出相同的面貌。有的老师备课只是针对课程内容本身,而忽视了对各个班级学情的了解。对学情的认识不充分往往导致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停留在纸面上。

二、改良

(一)提升眼力,把握好教学引导的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教学引导中需要教师做到“练眼力”。“练眼力”从备课角度上讲,教师要多渠道了解班级的学情特点,要求教师针对同课不同班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授知识,哪些需要精简,哪些需要侧重。课程中“练眼力”可以当做“教学实验”,通过一次次的教学分析和实验把握好教学引导的内在规律,这是教师讲好课的重要一环。例如:学期初,在同课不同班级授课时出现学生对新旧知识点的认知差异化,课后教师要及时的针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实际对比分析,再结合课后的作业和预习部分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总结出内在的问题。在布置作业环节中尝试统一作业、选择性作业和差异性作业来分析学情,让教学侧重点逐渐趋向完善。教师要在研究课本的同时研究学生是当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常态。教学引导可以通过“教学实验”渗透到每一节的教学课堂里。

(二)改变观念。现代化教学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转变学生由之前被动的听和做笔记的局面。教师主动研究和探索出教学引导的新形式,每个学期加大对教案和案例的编写和调整;从如何提升幼儿美术活动的注意力、趣味度出发,增加一些有益的教学形式的尝试和实验。教师的思考点变化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进步也是水到渠成了。

第二环节 示范

一、示范的过程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不要示范?如何进行有效的示范?这是在高职院校美术活动指导课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活动课堂上往往会分步骤画出或者提供示范图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在特定条件下有效感知绘画内容,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去幼儿园实习美术活动时,学生试讲时全情投入分步骤示范,似乎按课时圆满完成了一节美术活动课。事实果真如此吗?分步骤示范讲解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如此流水账式的示范教学往往使老师的讲述代替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暗示小朋友只需要听懂照着做就好了,长此以往,老师的视角代替了小朋友的视角,老师的想象代替了小朋友的想象,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受到了隐性的束缚。教学目标中让孩子大胆自由想象作画恐怕将变成一幅名不副实的局面。

二、示范的结果

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时,其实就“像”这个问题,在尊重幼儿美术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达到“像”的程度,幼儿教师首先要讲清晰所描绘内容的特征。事实上,有些幼儿教师尚未了解所画内容的特征,只是大致了解其中一部分相对明显的特征,那又怎么能让幼儿画出准确的造型呢?就“像”这个问题再回到高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的课堂上,造型特征的教学就显示了其重要性。但往往在这样的课堂上,造型特征点讲的不透彻或含糊。有些老师认为在幼儿园用不到将造型特征讲太多,太深入。甚至认为费力不讨好,遵循所谓“够用就行”的准则。例如:花的学习往往只学习教材上的几种,花的角度不变、品种不变、实物花观察缺失或过分强调花的完美性等。造成学生对花的知识概念化,凭印象作画。当换了一种课本上未见过的花,学生呈现出把握花的能力欠缺,学生反应出来的结果就是学生自学能力不足,授人以渔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打了折扣。

三、改良

(一)调整示范中比例。改良教学示范中程式化的现象,可以从调整示范中讲和画的比例出发。不难理解从幼儿出发,具象形象更容易被幼儿欢迎和理解。但教师的一笔一笔的示范也将幼儿的想象力束缚。老师画的是正面的小兔子,班里的小朋友大多都被老师的示范影响,画出了同样正面的小兔子。幼儿园美术课堂往往注重画的示范性,但通过教师的语言也可以描述具体的形象,加大语言描述的比例部分,达到让幼儿充满想象的绘画效果。有的高职美术教师针对具象化表达这一环节不注重,尤其是语言组织方面趋向叙述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训练。就这一点而言,对高职美术专业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中可多尝试描述性语句的练习。例如,请将陈述性语句“今天最高气温达到37 度,一辆放着音乐的洒水汽车从前面的路口径直向远方驶去。”改为描述性语句。要求:句式转化时侧重画面感的塑造,同时表达出来的形象让幼儿易懂易记易表现。学生通过描述性语句的转化练习,高温被柳树叶打卷和蝉鸣的停止与继续代替,怕热的土地爷爷叫来了身披道道彩虹的洒水车……这既是一种具象化练习同时也是一种想象力的表达。语言中的描述点传递到小朋友的脑海里呈现出众多个形象和细节组成的画面,增加了原陈述句的生动性,也扩大了小朋友的想象力。风格迥异,相映成趣语句激发出小朋友的共情点。示范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笔笔画,有时描绘性的语句也同样具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二)造型特征的深入。针对“像不像”的方面,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首先需要加强对观察物象特征的深入引导。如果忽略一部分物象的观察点很难想象能达到“像”的程度。这就提出了美术示范要示范哪些,怎么去示范的问题。例如:在向日葵观察时,花的正侧、顶面、叶脉、叶序、叶质……教师都做出有效的引导,对比相对单一的知识点的介绍,幼儿回馈的美术画面质量可想而知。然后针对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堂上一手资料相对缺乏的现象,要加大一手观察(实物)比例,改善一手观察(实物)和二手观察(图片、绘本、玩偶等)的配搭和比例。提升欣赏课,体验课等课程内容对观察和认识物象的作用,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逐步明确课程意图,让学生带明确的目的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了,思想积极了,在深入渐进的学习中有了收获。

五大领域的确立已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增加了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的拓展性,链接性,同时就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指导课程本身的深入性这一点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与此同时,提升高职教师美术活动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教科研工作发展,从而达到教而不教。

猜你喜欢
美术儿童高职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