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9-01-28 12:17张洁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理论制度

张洁

(北京房地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1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应用激励理论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提供保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较为僵化,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使得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性不强,影响企业的发展。而通过应用激励理论,增加了管理模式的人情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工作效率。第二,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制度性,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是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这样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员工的抵触心理,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工作效果。通过应用激励理论,有利于加强员工的心理建设,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

1.2 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

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员工只需要完成日常的基本工作即可,使得员工在心理上没有尝试突破的想法,缺乏工作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员工的工作潜能的发挥。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外,相关调查显示,80%以上的员工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了足够的激励,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在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是企业实现人才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法。

1.3 有利于实现员工的价值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需求,例如,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等。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就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通过应用激励理论,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企业自豪感,从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注意为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二,企业通过应用激励理论,可以使员工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尊重,有利于塑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加员工内心的认同感,最终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第三,企业通过应用激励理论,可以增强企业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文化,实现团队之间的有效配合,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激励理论的应用原则

2.1 以人为本原则

企业应用激励理论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此,企业应该做到:第一,明确员工才是激励的对象,从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时刻注意以员工为前提条件,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进而在应用激励理论时,注意满足员工的现实需求,结合员工的不同特点,做到激励手段的有针对性。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应用技能,提高员工的自信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第三,注意保持员工的核心位置,提高激励理论应用的有效性,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2 兼顾公平原则

企业在应用激励理论时,还需要遵循兼顾公平的原则,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质量。为此,企业应该做到:第一,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进而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和竞争意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第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增强员工工作的动力,并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员工日常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第三,管理人员要注意维持激励过程的公平性,增强员工内心的公平感,塑造公平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的团队协作水平。

2.3 期望控制原则

员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非常希望得到公司的认同。因此,企业在应用激励理论时,也应该注意遵循期望控制原则,避免员工出现心理落差,打击员工的自信心,影响工作效率。为此,企业应该注意合理制定员工的激励目标,激励目标不要定得太高,要注意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提高其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激励目标也不应该定得太低,要注意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努力向上的态度,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 我国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员工的培训力度还有待加强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还有待加强,这也是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因素。具体表现为:第一,我国部分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得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第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对企业的划分也逐渐趋于精细化,进而对企业员工的专业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现有的培训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大培训力度。第三,我国部分企业的员工的能力和工作待遇不成正比,故而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3.2 员工激励制度还有待完善

目前,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在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就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其在管理工作中普遍还缺乏完善的员工激励制度,进而使得激励理论的应用水平不高,影响企业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体表现为:第一,我国部分企业的激励手段趋于形式化,没有完善相关的激励指标,使得员工受到的激励效果也较差,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第二,我国部分企业对激励理论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升,从而在制定激励制度时,没有完善相关的制度细节,使得激励制度的落实水平较低,无形中也降低了激励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不利于企业营造公平的企业氛围。

4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4.1 保证激励理论应用的针对性

企业在应用激励理论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要想充分发挥激励理论的作用,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证激励理论应用的针对性。为此,企业应该做到:第一,明确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激励理论主要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中,物质激励指的是给予员工物质上的激励,而精神激励则主要指的是企业要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例如,帮助员工实现升职的愿望或者是调整员工的工作内容等。第二,注意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企业要加强和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注意了解员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进而在应用激励理论时,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第三,企业要加强对物质激励方式的应用,根据员工的不同物质需求,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第四,在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时,要注意结合员工的兴趣爱好,为员工量身制定激励目标,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不断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1]。

4.2 建立并完善企业管理中的考评制度

企业的员工考评制度和企业的激励制度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企业在应用激励理论时,也应该建立并完善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员工考评制度,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此,企业应该做到:第一,完善考评手段,加强对员工考评结果的评价,帮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员工的自信心;第二,保证考评制度的公平性,企业要尽量避免在考评工作中出现各种不公平的问题,营造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满足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企业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国企业应该利用激励理论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通过保证激励理论应用的针对性以及建立并完善企业管理中的考评制度等优化激励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而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理论制度
坚持理论创新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神秘的混沌理论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