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研究方向

2019-01-28 12:17岳柒睿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控制技术技术人员变电站

岳柒睿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北县供电分公司,河北 张家口076450)

1 引言

在社会的发展中,自动化技术已被应用到电力企业的发展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运行资金,有效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使用效率。在电力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的大背景下,技术人员需要大力改造电力系统,及时地解决电力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能源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必备能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对电力生产和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支持。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工作流程是:在电力调控中心区域安装计算机,在附近电厂和配电站中安装相应的控制设备,辐射电厂和变配电站,随后设置电厂和变配电站中的各项设备,实现远程监控,以此为基础建立网络系统,利用这一系统能够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地监督和管理其中的各项故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支持。

3 新形势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3.1 FACTS 技术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输配电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电压和电流的稳定性,改善传统输电能力的局限性,建立了新型的输电系统,这就使得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应运而生,这一系统装置的核心内容是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装置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和电网电压同步运行,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电压的运行,实现电压运行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装置的可调节范围比较广泛,反应速度快,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惯性问题,能够消除机械旋转和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其中,ASVC 装置的本质是固态装置,能够控制网络的暂态,这就使得其可控性有所提高。

3.2 智能化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控制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具有时代性意义。在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深入分析线性控制、传递函数控制问题,将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但是,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发力度相对薄弱,智能化控制理论逐渐成为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理论指导内容。

3.3 DFACTS 技术

DFACTS 技术指的是应用配电系统后实现灵活交流,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在配电网供电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出的新型理论观点,其重点是根据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质量问题,应用这一系统予以解决,在商业用户和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引进新型的电力电子控制器[1]。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方向

4.1 自动化配网技术

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将配网系统构建工作作为重点,在配电网工作过程中应用高新技术,定制电力技术是适合电网高新技术中应用效果比较明显的一项技术,其引进了很多现代化高端技术,在电网出现突发性负荷变动的情况下,电力技术人员可以优化电网配置,以满足电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除此之外,多岛系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其能够将分散的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为电网系统共享资源活动提供便利,电力企业还需要对配网系统中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予以重视。

4.2 变电站智能保护技术

在现代化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变电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其主要问题是电气保护度不足,为了落实变电站保护工作,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引进综合化自动控制技术理论、模糊理论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这样变电站就能够被应用到继电保护系统中,提升变电站应用自动化装置的整体水平,并将微机保护技术应用到技术范围内。

4.3 人工智能技术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系统中各项内容的自动化程度,避免出现电力系统运行问题。同时,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引进新型的人工智能系统,检查系统中设备元器件,针对电力设备进行多时段监测,在出现设备故障问题时需要予以警示,消除原有系统中的诊断盲点,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为电力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供支持。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电力技术人员需要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运行中,实现发电到配电全过程运行的自动化,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供支持,提升电力系统的应用效率。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是电力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控制技术技术人员变电站
“基于人工智能的探测与控制技术”专刊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