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合一”促教师专业成长

2019-01-28 18:41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幼儿园张宏云
早期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研专业课程

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幼儿园 张宏云

近三年来,我园由于开办分园陆续招进了20多位新教师,原有的骨干教师队伍迅速被稀释。面对一群新教师,我们在认真分析教师队伍年龄、知识、经验、能力等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浸润式阅读、互动式教研和打卡式分享“三式合一”模式,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挑战性和高支持性环境,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一、在浸润式阅读中厚实理论功底

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快捷便利,使许多教师的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电子化、随性化的浅阅读状态,学习缺少整体性、系统性,更缺少一定的阅读审美和品质。许多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也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教育理念的缺失与落后,导致教师的教育言行与当下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匹配不够。为此,我园通过浸润式阅读,让教师沉入专著,深悟其道,厚实教育理论功底。

1.张弛有度,任务驱动。

首先,从目标上压担子。提出“上不封顶,下必保底”的阅读要求,规定教师一学期阅读教育专著不得少于两本;其次,从时间上巧安排。“相约周四”,即每周四下午幼儿离园后,全体教师相聚在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时间长短自己把控,既有约定又有弹性;再次,从过程上要痕迹。教师阅读完某本专著后,在书的扉页贴上自己的阅读感言,让后面阅读这本专著的教师借助感言,交流、碰撞,产生新知。全员卷入,深度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师们渐渐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2.借助科技,兴趣驱动。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优势,提高阅读的趣味,以激起教师自觉阅读的内在渴望。一方面,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下载“诗词天地会”“十点读书会”等平台的APP,利用日常生活时间听读电子书;另一方面,园内建立阅读公众号,由教师轮流诵读并进行音频录制,发布到公众号,供教师自主利用生活时间收听、收看。在这种集音乐与语音于一体的电子阅读中,教师们享受到了阅读的趣味,由最初的任务驱动渐渐转为内在的兴趣驱动,阅读的面更广,教育视野变得更开阔,教育情怀也更加浓郁。

3.定期分享,同伴驱动。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同伴影响对教师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园利用每月教职工集中学习时间,安排“我的读书故事”分享交流,通过宣扬教师身边鲜活的读书案例、树立爱读书典型、评选读书达人等活动,在幼儿园营造“最是书香能养人”的浓郁氛围。定期分享,同伴驱动,教师们积极参与,主动模仿,全员阅读蔚然成风。

也正是通过这些专业阅读,教师们理解了什么是课程游戏化,什么是儿童行为观察,什么是适宜的幼儿园环境等。教育理论的积累,为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互动式教研中提升专业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我园长期以来重视教科研活动,在互动式教研中为教师成长觅得食粮。

1.师徒互动,教学相长。

一对一的互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我们通过“师徒结对”“党员骨干先锋牵手”“名师问诊”等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师傅手把手的引领下,结合具体情境,理清教研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白怎么解决,采用什么路径。同时,师傅、党员骨干教师以及名师在“传、帮、带”的真实场景中,帮助徒弟分析解决所遇困难,深入浅出地运用并解读教育理念,在教学相长中,与徒弟共同建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策略,获得专业反思能力的提升。

2.同伴互动,智慧交融。

如何引领教师过有主题的教研生活,走有方向的成长之路,行有目标的游戏课程?如何让教师的研究活动从寻找问题到形成专题再到研究课题?我们借助幼儿园的课程审议、环境审议、游戏审议等平台,将全园教师裹挟在审议课程的研究场景中,一起看现场,找问题,想方法。在集思广益中不断优化课程资源,调整教育策略,形成富有我园特色的蓝本课程,并以此为教师的活动支架,让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区角种植、户外园林等与课程一脉相承。经过多轮回的全园课程审议和同伴间的互学互助,教师们追随孩子建构课程的意识得到增强,教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3.园际互动,拓宽视野。

除了利用园内优秀的教师资源相互培训、相互促进,我园还积极为教师创造走出园门的各类互学互访机会。如利用“省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特级教师工作坊”和“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等平台,组织教师牵手乡村教师,并分批分层外出跟岗培训,获得学前教育先进的理念与方法。我们还多次邀请高校以及一线专家来园进行现场把脉,专题指导,挖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路径。

三、在打卡式分享中坚定成长步伐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恒久的过程,关键是靠教师内力的自我驱动。教师在形成内在驱动力的阶段,外力的鞭策不可或缺。我们采用“网络打卡”评价分享机制,在留痕迹、有成绩、长自信中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获得专业成长的自觉,坚定专业成长的步伐。

1.周晒趣事,感性分享。

我们鼓励教师每周在微信群晒晒自己的“教育趣事”,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一件事,不拘内容,不拘字数,只讲究一个“趣”。教师们有的晒小朋友间的童言稚语,有的晒小朋友笔下充满想象的主题画,更有的晒自己某一动作让孩子们争先效仿的故事……一个个趣事,尽管展示的是某一位老师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感悟与收获,但是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分享,扩大了受益面。同时,还引发了大家对共性问题的思考,学着以专业的视角、职业的敏感去捕捉教育生活中的精彩亮点,并对这些鲜活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升教育理念,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2.月晒故事,理性回顾。

一周一次的趣事晒,提升了教师们的教育情趣和教育热情。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高要求,鼓励教师每月从理性的角度,从教育原理的高度,去审视一个月的教育收获,夹叙夹议,撰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教育故事”,在群里晒一晒。这样的教育故事是基于真实感受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可以是对某次成功教育案例的总结与提升,可以是对某次失败经历的记叙和反思。这些教育故事也成为幼儿园园本培训、园本教研的鲜活素材。

3.年晒成绩,生发自信。

为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我们引导教师梳理每一年自己在专业成长上的长、短板,为今后的专业成长调整方向、坚定脚步。每学年我们组织教师在课程资源研发、论文发表、活动展评等方面分别列出成绩,公开展示,让教师在晒工作成绩的过程中生发自信。同时,也让教师们在交流展示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专业成长的优缺点,从而在身旁寻找新标杆,并向着标杆不断前行,攀登新高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期盼越来越高,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期待。我们唯有根据时代要求,根据教师成长规律,不断优化路径,调整策略,才能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教研专业课程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