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读、品、悟、问
——以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为例

2019-01-28 18:41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幼儿园彭玲玲
早期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老鼠老虎同伴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幼儿园 彭玲玲

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讲述了小老鼠与老虎在多次交往后终于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是情感类绘本佳作。同伴交往是幼儿时期重要的社会关系,中班幼儿已经有了相互交往的内在需要,他们渴望与同伴一起游戏,却常常因为不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缺乏相互交往的技巧而产生各种纷争。此绘本将同伴相处的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现以绘本《小老鼠与大老虎》为例,探讨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读、品、悟、问。

一、巧读绘本,抓取情感冲突点,激发思维碰撞

绘本《小老鼠与大老虎》内容诙谐幽默,画面生动形象。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与强悍威武的大老虎相识,它们一起玩“好人坏人”的游戏、一起吃甜面圈儿、一起散步、一起搭积木……可是,每次都是大老虎占上风,小老鼠很不开心。一天,小老鼠实在无法忍受了,便冲着大老虎发了火。至此,故事角色发生了戏曲性扭转,大老虎成了委屈的小老鼠,而小老鼠开始像大老虎那样每次都占上风,最终两个小伙伴在角色互换体验中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中班幼儿具备观察、阅读画面主要情节的能力,对于故事里角色的心理变化也有初步的感知。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好地帮助幼儿读懂故事内涵呢?

绘本既是想象的世界,也是充满人世间复杂情感体验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研读绘本时,不仅要让幼儿体验到绘本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绘本中角色的各种情感变化。在绘本《小老鼠与大老虎》中,教师预设了以下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大老虎为什么总要演“好人”?如果你是小老鼠会怎么想?当幼儿感知到小老鼠在大老虎各种“霸道式”交往下内心产生的情感冲突,并投射到自己与同伴交往的情景时,幼儿对小老鼠弱小无助、大老虎强势霸道等行为的理解将不再停留在阅读者的心态,激烈的思维碰撞将引发幼儿进行真实场景下的思考,“平等交往,相互关心”的情感体验才能内化到幼儿的精神成长之中。

二、品味绘本,理解角色心理变化,探寻绘本核心

生动的角色形象、有趣的动作表情和丰富的色彩画面,增添了绘本的活力,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中班幼儿在绘本阅读时,习惯聚焦在图画的表征动作上,对故事中潜藏的角色心理变化的理解往往较“碎片化”,这就需要教师对绘本进行深加工,筛选出绘本的重点内容,抓住角色的心理变化以及故事情节转变的核心部分,将画、音有机整合,合理、直观地呈现出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

《小老鼠与大老虎》的绘本封面是两位主角,画面设计生动,突显两个小伙伴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其中,大老虎行为改变的过程也是如何与同伴相处的交往过程,这是活动的核心,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老鼠前后表情的变化,大老虎前后行为的转变,助推幼儿体会同伴交往中平等对待对方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对绘本进行加工,将小老鼠和大老虎多次游戏的画面放到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大老虎为了让小老鼠开心,跳进深坑帮小老鼠摘花,尽管大老虎因此受了伤,仍笑眯眯地跟在小老鼠身后。这一场景深深感染了幼儿,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想不想要×××啊,这样吧,我去给你××。”幼儿在角色扮演、学说对话、自主讨论等方式中感受人物心理,体会到“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友好相处”。

三、感悟绘本,营造情境体验氛围,引发情感共鸣

幼儿是在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中学习的,他们依赖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感知事物。单一的绘本阅读形式让幼儿处于被动了解绘本故事的状态,不利于幼儿的思维拓展和想象力发展。因此,教师要把绘本故事通过诸多手段“演播”出来,创设生动的情境,烘托故事氛围,引导幼儿在轻松的阅读气氛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层面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感悟绘本。

在《小老鼠与大老虎》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尝试营造多元化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主动发现故事中的一处处细节变化、一次次情感转变,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依据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活动开始,教师直接出示绘本的两位主角引发幼儿猜测:这样外形悬殊的两个小伙伴是朋友,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发散思维,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依据幼儿情绪情感易于感染的特点,在两个小伙伴分享甜面圈环节,教师运用角色迁移策略让幼儿介入故事:教师扮演大老虎手捧又大又香的甜面圈,动作夸张地大口品尝甜面圈,却只让幼儿闻闻香味儿,眼巴巴看着想吃却尝不到时,幼儿再也坐不住了,气得撅起了小嘴,失落、委曲、气愤的情绪被充分激发出来,绘本故事里小老鼠的心理自然而然体验并铭记于心;依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小老鼠与大老虎游戏场景中,教师利用叠高的椅子,让幼儿分角色模仿人物对话和动作,感知一方的“强”,另一方的“弱”;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设计“打地鼠”的游戏,让幼儿游戏前自主结伴,游戏中玩伴互换角色,体验同伴间相互关心、共同游戏的快乐;情节发展至高潮时,教师引导幼儿两两结伴合看一本书,边看边自主交流,在阅读中体验朋友应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此外,教师还通过Flash动画播放来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将活动中零散的经验整合再现,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绘本情感共振场,顺利解决整个活动的难点:引发幼儿对角色的情感共鸣。

四、巧提妙问,引发幼儿自主思考,实现深度阅读

中班幼儿阅读绘本的经验仅局限于绘本画面,好奇于动作表情变化,但对故事背后角色心理的发展与故事情节的转变原因理解还不够。教师通过巧妙地提问、设疑、追问,适时帮助幼儿梳理、提炼整合零散经验,能有效促进幼儿深入阅读,发现故事背后隐含的道理。

在《小老鼠和大老虎》阅读活动中,教师预设的中心问题是:开始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小老鼠为什么不开心?后来大老虎在哪些地方改变了?小老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对绘本的提问以角色心理的变化贯穿始终,把绘本背后隐含的主题“真正的朋友”自然凸显出来,让幼儿在主动思考、细心观察、情境体验中发现朋友间相处的秘密。幼儿自主思考的结果:大老虎开始的时候总是不顾小老鼠,命令他做这做那,连小老鼠受伤了都不关心,小老鼠很伤心。小老鼠离开了,大老虎感到非常孤单,所以他就主动去关心小老鼠,玩游戏时也不争吵了,学会协商轮流玩,他们懂得了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最终成为好朋友。在这些思维碰撞引发的结论中,教师只需要帮助幼儿梳理、归纳、提炼语句,将细节放大,就能让绘本阅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深度。

幼儿绘本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学习的过程。还是情感架构与自我评价的过程,在绘本阅读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在演演、说说、玩玩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在教师层层启发提问中感悟绘本背后的精神内涵。每一本绘本都是幼儿生活认知、情感发展、审美积淀的载体,这就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小老鼠老虎同伴
躲描猫的大老虎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寻找失散的同伴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