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体系结构探析

2019-01-29 02:23李晶晶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单向部落

文/李晶晶

1.单向度行为ID

1.1 概念界定

在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体系中,所有的媒介活动都是通过行为ID来呈现的,ID聚集的越多所产生的价值越高,在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介中人的行为是逐渐分裂的,在去场景化、去角色化、去个性化的网络环境中个体的行为被分裂成单向度行为。

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受众的很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角色的影响,行为的实施受到了角色的束缚,在特定的角色影响下受众无法进行某些行为,满足自身的需求。不同角色的人物在公共场合会因角色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行为;而在网络环境中,受众是以单向度行为ID出现的,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ID显示的,通过ID我们只能够了解他们的行为,而不会关注他们的角色是什么,单向度行为ID使得受众的行为去角色化,更容易满足受众的需求。

场景指的是受众实施某种行为的现实环境,在人山人海的环境中受众的行为更容易亢奋,而在图书馆等安静的场所,受众的行为就比较理性,在现实环境中,受众的行为受到场景的束缚,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现实的场景中是极容易出现的。而在网络环境中,受众的行为不受场景的束缚,受众可以更加听从自己内心的需要而进行某些行为,即使在网络环境中也会出现大部分相同的行为,但是去场景化可以使得受众自由地做出选择,你认同大多数行为就可以跟随,不认同则可以拒绝,在网络环境中,只要受众的行为在遵循底线的情况下,受众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由于在网络环境中人的行为是按照媒介的维度来记录的,媒介只能单向度储存,购物行为只能在购物媒介中储存,聊天行为只能在聊天媒介中储存。在网络媒介中,行为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在网络媒介生态中,各种媒介之间是平行的,人们的各种媒介行为并不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媒介中只储存着一种媒介行为,而对于其他的行为在网络媒介中是无法储存的。综上所述,单向度行为ID是指在去场景化、去角色化的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下,仅通过媒介的维度而记录的受众行为的“单向度的人”。在网络环境中,单向度行为ID不受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影响,自由、主动地进行单向度的行为。在同一媒介中,单向度行为ID聚集的越多,所产生的价值越大。

1.2 特点

1.2.1 单向度行为ID具有逐利性

网络社会中的单向度行为ID是现实社会人的倒影,因此也具有现实社会中人的属性,即逐利性,网络社会中单向度行为ID所进行的各种行为都是为了进行交换,最终为了获取利益。社会交换理论同样能够解释网络社会中的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在网络社会同样如此,网络社会中人们行为的实施、行为的交换也是为了获得利益,有的行为交换是为了获得金钱,而有的行为交换是为了获得尊严,行为交换获得报酬的最高形式是为了获得权力,因此,在网络社会中行为的交换以及行为的聚集,最终都是为了获得利益,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

1.2.2 单向度行为ID具有从众性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中也存在很多从众行为,网络中有专门的媒介利用各个行为ID的从众心理,吸引众多的行为ID进行相同的行为,从而达到目的。在网络环境中也确有很多震撼人心的大事将受众行为聚集到一起,引起轰动效应,行为ID竞相议论、参与。但是,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因素,人为的宣传、大肆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媒介一宣扬,行为就容易聚集。虽然在网络媒介环境中,受众的行为不受角色的限制、不受社会场景的限制,行为ID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自主地进行一些行为。但是,当周围的ID都在进行相同的行为时,从众心理会使我们进行同样的行为。

1.2.3 单向度行为ID具有可控性

对网络社会中单向度行为ID的控制分为网络社会的外部控制和网络社会的内部控制两种。网络社会的外部控制是指单向度行为ID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受到民族、阶层、地理区域、社会角色、社会价值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上各类不良事件的持续发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事件的发生违反了受众心中固有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从而引起受众的反感,进而出现网络上不和谐的声音。因此,单向度行为ID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族、阶层、价值观等网络社会外部因素的控制。

而对于单向度行为ID的控制大部分源于网络社会的内部控制。在此,我们要先解释一个理论——场域理论,场域理论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现如今,购物、旅游等很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场域的影响,大家形成了共同的认知,因此在某些时间段内会集中有相同行为的出现,因此受众的单向度行为很容易受到网络社会内部因素的影响。

1.3 单向度行为ID的作用

1.3.1 单向度行为ID的基础作用

单向度行为ID是网络社会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网络社会形成所不可或缺的一个单位,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就是:人体的组成经历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五大部分,其中,细胞是最基础的单位,同样的原理,网络社会的形成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单向度行为ID——单向度行为部落——功能媒介——功能媒介生态——功能媒介生态层——网络社会等几部分,在这几部分中,单向度行为ID是其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单向度行为ID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在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络社会要想要整体运行,单向度行为ID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基础的角色,网络社会的最终形成是源于单向度行为ID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网络社会中正是由于单向度修行为ID的不断地活动、不断地进行行为的交换、行为的聚集与分散最终才能够形成网络社会。

1.3.2 单向度行为ID的桥梁作用

单向度行为ID另一大作用是它是从物理社会到网络社会的桥梁。本篇讲述的虽然是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体系结构,但是我们无法忽略的是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因此我们无法脱离现实社会来讲述网络社会的各种活动,现实社会中人是最基本的单位,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倒影,在网络社会中,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行为来进行的,行为是通过人的倒影——单向度行为ID来进行的,在现实社会中,人想要在网络环境中从事某项活动就必须通过单向度行为ID来进行,单向度行为ID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连接起来,在网络社会中继续实施着和现实社会同样的功能。在网络社会中,通过单向度行为ID来产生行为、进行社会交换获取利益,更加方便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2.单向度行为部落

2.1 概念界定

部落是指随着人的不断聚集而产生的拥有不同权力的部落群,而单向度行为部落是指在网络社会中随着网络行为的不断聚集而形成的部落群,在网络环境中,单向度行为ID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兴趣组成了大小不同的部落群,在网络社会中常见的单向度行为部落包括团体部落以及个人部落。

所谓的团体部落最明显的比如QQ群、微信群、各种百度贴吧、各种论坛等,这些小的群体内部可能有共用的一套语言逻辑、表达形式,外界对他们发生了什么完全不知道,这些团体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的小型平行宇宙。而个人部落最明显的比如朋友圈、今日头条。朋友圈聚集的都是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留下的都是“自己人”;今日头条就更妙了,你喜欢看什么,点击了什么,后台算法会不断学习你的喜好,后面看到的新闻就越来越私人订制,你能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就像一个新闻版本的朋友圈。

2.2 单向度行为部落的特点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这部分群体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该群体被称为单向度行为部落。各种BBS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都是单向度行为部落的表现形式。基于互联网社群己经开创了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新模式——单向度行为部落。依托网络的单向度行为部落建立起互动的基础,满足了参与者兴趣、人际关系和交易等需求。单向度行为部落有着现实社群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成长速度非常快,打破了传统的以地域为核心的社群构想。单向度行为部落与现实社群亦有相似之处,即两者有着共同的成员情感与体验性质,参与社群的成员均可以互相影响、彼此分享信息与心情、满足需求。单向度行为部落和现实社群一样,也包括相应的组织、相应的成员和特定场所以及社群内部的规范、意识等文化特质。

2.2.1 行为互动性

单向度行为部落是以一定的行为关系为纽带的行为的集合体。部落成员间的行为保持着经常性的互动关系。部落中的人际关系以相互理解为纽带,并以某些特定的利益和感情关系为基础,转眼就过去的互动无法形成最终的部落,群体互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时间的交往。

依据相同的兴趣、需求组合而成的单向度行为部落有着现实社群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发展速度极快,最终打破了传统的以地区为中心的社群构成。单向度行为部落与现实社会中的社群也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即两者有着类似的成员情感和体验性质,双方都具备行为的互动性,参加社群的成员均可以彼此影响、互相分享信息、表达情绪、满足双方的需求。

单向度行为部落的行为是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通过不断的联系,一方面能够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情感的交流。比如一线明星有上千万的粉丝,在网络环境中一个个粉丝的ID会形成一个大的部落群体,在同一个群体中所有的单向度行为ID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流、相互联系的,在粉丝部落中,部落成员会针对明星的行为相互交流做出相似的行为,各个ID之间的行为是互动的,通过行为的互动维持着感情。

2.2.2 行为规范性

群体成员在来往的过程中,经过心理与行为的彼此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相似的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信仰。在单向度行为部落中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各个部落之间有适合部落运行的行为规范,每个单向度行为ID在部落中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能够正常运行。每个单向度行为ID作为个体独处时,看法一般是不同的,但是当他们联系起来,最终成为部落之后,就会在判断和评论上渐渐趋于一致。部落中的标准如同一把刻度尺,隐秘地存放于每个成员的面前,约束了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认知形态、评价原则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终拥有共同的意见与看法,那时,即便有少数人拥有不同的观点意见,但是由于规范的压力以及个人的服从性,也必然使他们与规范保持一致。例如微博账号被封锁的现象,就是没有遵循规范的后果。在网络环境中,微博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但是人们的行为也是要遵循一定的规范的,违反规范的后果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2.2.3 诉求一致性

在群体意识和群体标准规范的共同作用下,社会群体随时会出现一致的行动。同样,在单向度行为部落中,受众的行为诉求具有一致性,大多数情况下各种不同的单向度行为ID是基于相同的诉求而聚集起来,或因为共同的兴趣或因为共同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会加入不同的团体来展现自身的优势,同样,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会因为兴趣或其他需求而组成诉求一致的单向度行为部落。在网络环境中存在这样的一群ID,我们称之为追星族,他们因为有共同喜爱的对象而结合到了一起,在部落中他们的诉求是一致的,他们所有的行为均是为了最初的诉求。

在单向度行为部落中受众行为诉求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对部落的兴趣、情感支撑,他们绝大部分的行为均是由于对部落的认同,愿意主动地和大家拥有同样的诉求,以维持部落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是基于部落的压力,在网络环境中同样会存在群体的压力,当某个活动聚集了绝大多数的行为时,作为部落中的一部分,迫于群体的压力以及对于部落的兴趣会强迫少部分受众进行同样的行为,拥有同样的诉求,一切以部落的利益为核心。

2.2.4 行为自主性

单向度行为部落中所聚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单向度行为部落中,受众的加入和退出是完全自主的。在网络中,人们交流的对象是能够自己选择的,人们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某一个部落,其他人或组织没有权利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与支配。而在现实社会中,终止与互动的权力是不平等的,并且终止来往也需要过程和条件,而在网络社群中,每个人都具备相同的终止交流互动的权力。再者,网络社会互动的参与和退出的成本是十分低廉的,这有利于人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人际间交往的自主性和平等性因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语

单向度行为部落中基于部落成员的认同感以及迫于部落压力影响,行为与行为之间是互动的,通过行为互动联系各个行为ID的情感,促进各个单向度行为ID的情感交流以及增强对部落群体的认同感;部落能够长远的运行,离不开一致的行为规范,单向度行为部落与现实社会的社会群体相似,部落的运行离不开一定的行为规范,规范使得行为能够有一定的丈量标准,减少行为的错乱;每一个单向度行为部落的部落成员的诉求是一致的,他们是基于最初相同的兴趣与相同的情感追求而聚集起来的,由于自身兴趣而组合起来的部落的认同感远超于其他的群体。

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单向度行为ID的聚集形成不同的单向度行为部落,各个部落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最终形成完整的功能媒介,维持着各个部落之间的正常运行,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单向部落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单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