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研究与建设

2019-01-29 21:25谢骏高凤敏杨骄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诊断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谢骏 高凤敏 杨骄霞

精品课程是拥有骨干的教师队伍、优化的教学内容、精湛的教学方法、充实的教学资源、规范的教学管理为主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和品牌课程[1]。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工程于2013年提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的建立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了推动作用。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也存在不足之处,2012年5月,教育部为了针对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存在的实效性差、参与度低、示范性弱、影响力小、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文件中明确强调,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可以改善精品课程实施中的不足,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为重点,以丰富和适合的网络传播精品课程资源系统为基本目标,提供给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更加便捷优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升级改造原有精品课程。使其资源更丰富,更适合网上传播,进一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3]。我院诊断学课程于2010年成功申报了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着手转型升级,现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所做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教学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的基础

教学资源建设立足于教育理念创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精品课程为中心,以现代网络信息为平台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我们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诊断学教材从单一的纸质教材建立起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1.1 纸质教材建设

加强纸质教材建设,逐渐形成以《诊断学》为主的系列化教材建设与之相呼应。目前,已经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材《诊断学实习指导》《临床综合技能操作规范》。我们还先后编写《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思路》《常用心电图图谱》《病历书写规范》《诊断学习题集》和《诊断学实验指导》等辅助教材。其中《诊断学实习指导》将诊断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有机整合,加强了知识的其基础性、综合性训练。

1.2 电子课件研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了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输出诊断学知识,自主开发《心电图检查》《心脏检查》《循环内科课件》和《诊断学-心脏检查》等网络课件。这些声像并茂、形式多样、互动性的电子课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1.3 全程精品课程录像

视频录像是精品视频共享课的核心资源,也是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视频共享课的关键环节,直接反应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反应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风范、教学效果,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录像[4-6],可以使精品课程优质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

1.4 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网络化。团队成员中配备1~2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及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加快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

2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精品课程必须具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教学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直接影响精品课程质量与水平的是教师的知识点结构与知识创新能力。诸多教学名师凝聚成高素质的人才组合中心,可以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科教学平台和成果卓著的科研中心。

(1)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我们不忘初心的以 “稳定、培养、引进、提高”的八字方针,来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制定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规划,支持、鼓励青年教师考研、考博,我们送去菲律宾帝玛大学培养的博士已经学成回到工作岗位。

(2)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代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层次和水平。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每年教研室都举办科研立项申请、及论文撰写相关知识讲座及培训,为教师科研提供平台,定期对教师科研立项、科研成果、论文、著作进行评比、奖励,激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经常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3)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创建名师课堂,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授课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和领导认可的主讲教师和骨干教师任课。教师授课不仅要展示自己的“风采”或“魅力”,而且要呈现知识本身,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7-8]。从而全面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3 教学方法创新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中心环节

随着精品课程服务对象转化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课程建设的新的要求为提高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此,必须升级改造原精品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课程传播方式与开发技术,进而达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9-11]。

3.1 案例式教学法

在讲授每一个疾病之前,都给出了一个恰当的案例,留下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等悬念。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环境[12]。

3.2 讨论课教学

提供学生与此次课相关的重要问题,学生自己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来解答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创新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

设计高质量、创新的启发式教学内容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知识点的连接处,教师通过配合恰当提示的精心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心电图教学,可以运用启发式模式,采用图片、动画相结合进行授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思考与分析。

3.4 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在讲授课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变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以问题为引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乐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思考问题的连贯性,形成并加强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激发学习乐趣。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可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总之,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型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在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进行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施,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素质人才培养,建设服务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诊断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