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2019-01-30 03:22蔡惠尧刘剑波
文物天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深圳改革开放文物

文/蔡惠尧 刘剑波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

深圳博物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深圳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第一家文博机构。30多年来,她与特区一起成长,由一个无钱、无人、无场所的“三无”博物馆,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具有四家分馆、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30多年间,深圳博物馆不仅记录和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而且参与和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深圳社会文化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一、深圳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博物馆的建立

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随即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深圳发现了许多文物古迹。由于深圳尚没有文博机构,1981年8月,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赴深,会同深圳图书馆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全市开展文物普查及考古发掘工作,两个月内即调查发现大鹏、南头2座古城以及蛇口、南头、松岗、葵涌、大鹏等26处史前遗址,并对小梅沙、赤湾、鹤地山、大黄沙、咸头岭遗址和红花园古墓群等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和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及其重大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高度关注。为收藏、研究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博物馆,后更名为深圳市博物馆,2008年初改为深圳博物馆。

(二)场馆建设

深圳博物馆现有古代艺术馆、历史民俗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四处馆址,总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

1.古代艺术馆

古代艺术馆是深圳博物馆的首个展馆,位于深南大道北侧,紧邻深圳市委和荔枝公园,1982年5月基建立项,同年底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重点建设。1983年完成征地及馆舍建筑设计,1984年2月开始建设施工,筹备陈列展览,1988年11月建成开馆。

古代艺术馆馆是一座园林式博物馆,由展楼、文物库、办公楼和视听厅组成,占地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展楼是一座4层古堡式建筑,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内部以大堂为中心,螺旋式分布32个展厅,设有3部观光电梯。文物库由暂存库、整理室、总账室及7间库房组成,面积近2,000平方米。该馆在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国内最现代化的博物馆,获得“全国公共文化设施设计二等奖”,并被评为“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2015年8月该馆暂停开放,进行维修改造。

2.历史民俗馆

历史民俗馆位于深圳市民中心A区,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李铭仪设计。该馆建筑用地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1998年底动工建设,2008年12月建成开放。中庭大堂面积2,160平方米,高23米,自然采光。展楼共3层,包括5个基本陈列和2个专题展厅,展览面积1万多平方米。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建有喷淋室、摄影室、鉴赏室及17间库房,设施先进,面积2000多平方米。展楼还建有多功能报告厅、中西贵宾厅、多媒体资料中心、茶社、纪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楼顶设有休憩花园和休闲区。

3.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罗湖区东门老街,是一幢南洋建筑风格的小楼,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其原为鸿安酒家,1938年时任国民党东路守备区副总指挥的叶挺曾在此设立指挥部,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并推动东江地区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博物馆2012年接管后,对该馆设备设施和展览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于2017年底重新对公众开放。

4.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是广东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项目,位于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内。该建筑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由奥地利建筑工作室“蓝天组”设计,2016年完成土建和基础装修,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建设工程鲁班奖。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展厅面积6,300平方米,2018年6月开始展览施工和布展,2018年10月完工并对外开放。

(三)机构编制

深圳博物馆是隶属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的市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30多年来机构编制多次扩充,成为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中人员编制最多的单位之一。人员编制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213个,其中包括事业编制125个、雇员编制28个、劳务派遣85个。2010年,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深圳博物馆挂牌,自此博物馆肩负起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的职责。

博物馆现内设16个部门,包括行政财务部、保卫部2个行政部门,和馆长办公室、深圳历史文化研究部、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古代艺术研究部、自然科学研究部、信息技术部、文博资料中心、文物保护部、深圳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展览部、教育推广部、社会服务部、文化创意部、基建办公室14个业务部门。

2014年,深圳博物馆从社会上、上级主管单位及馆内聘请9人组建首届理事会,成为广东最早实行理事会制度改革的博物馆之一。

二、深圳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成果

(一)文物调查与考古发掘

从1981年深圳博物馆建立到2004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独立,博物馆一直承担着全市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是深圳文博事业的拓荒者。组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古遗迹、古建筑1,600多处,其中先秦遗址157处,申报批准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主持对大鹏古城、南头古城等多处文物古迹进行维修。组织对咸头岭、大梅沙、小梅沙、赤湾、鹤地山、向南村、追树岭、叠石山、铁仔山、屋背岭等数十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屋背岭商代墓葬遗址和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别被评为2001年和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东汉乘法口诀砖、元代褐彩牡丹纹梅瓶等大批珍贵文物,廓清了深圳七千年文明史和城市发展脉络。

(二)文物收藏保护

1.文物收藏

全馆现收藏各类文物藏品四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438件套。收藏改革开放史实物资料6,000多件,处于国内博物馆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铜器、古代陶瓷器、明清和近现代名人书画、世界野生动物标本等处于广东省先进水平。

建馆初期,许多文物藏品来自国家、省、市相关单位的调拨。1984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大博物馆从全局出发,调拨文物藏品给深圳博物馆,帮助其建成宣传中国文明和反映中国文博事业的窗口。国家文物局调拨了2,000余件文物。河南博物院、河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等调拨文物670多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此外,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重庆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公安局等也无偿调拨了大量藏品。

1987年10月叠石山遗址考古发掘

深圳出土汉代乘法口诀刻文砖

深圳出土元代褐彩开光牡丹纹梅瓶

深圳博物馆藏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硕父”铜鬲

深圳博物馆藏日本捐赠明初期青花人物图盖罐

深圳博物馆还有很多馆藏来自征集和社会捐赠。规模较大的征集有80年代中期开展的著名书画家作品征集和数次改革开放史文物大征集等,成果颇丰。重要捐赠有:日本某企业无偿捐赠中国古代文物310多件,包括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近200件,是迄今为止中国博物馆接收海外文物捐赠数量较大、价值较高的一批;美国著名慈善家贝林捐赠世界野生动物标本230多件;商承祚教授子女捐赠古书画、印章等文物500多件;孙中山家族后人捐赠各类文物藏品3,700多件;邓拓家属捐赠古书画40余幅。这些都成为深圳博物馆的重要馆藏。

2015年,深圳博物馆完成国家文物局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第一阶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标准导则,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博物馆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经验。

2.文物保护

2008年,深圳博物馆以历史民俗馆建设为契机,建立起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包括文物保护修复室、常规实验室、仪器室、X射线探伤室、文物熏蒸消毒室等,总面积500多平方米。获得国家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复制、拓印资质。在国家文物局专项经费支持下,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实行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的措施。每年为本馆及兄弟单位开展大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在该领域处于广东省先进水平。

深圳博物馆藏清戴熙《龙泉寺检书图》

(三)陈列展览

1.基本陈列

深圳博物馆现有7个基本陈列。其中,历史民俗馆有5个基本陈列,展览面积8,000多平方米。“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统展示了深圳的城市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开创了博物馆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开放史文物的先河,成为当代史陈列的典范,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走进动物的情感世界——贝林先生捐赠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展览面积800多平方米,展出贝林捐赠的100多件野生动物标本。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要展出“叶挺将军与深圳”展览,展示了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和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面积6,300平方米,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和辉煌成就。

正在进行改造的古代艺术馆原有“馆藏青铜器”“馆藏陶瓷器”“馆藏牌匾精品”“野生动物”“海洋生物”5个基本陈列,集中展示了馆藏文物艺术精品及自然类标本。根据规划,该馆改造完成后将整合馆内外资源推出“古代书画”“古代青铜器”“古代陶瓷”“商承祚捐赠古代印章”4个基本陈列。

2.专题展览

深圳博物馆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质”为目标,以原创、引进、合作办展等形式举办专题展览900多个,年均30多个,展览学术性、原创性不断增强,充分满足了公众多元的参观学习需求。四羊方尊、金缕玉衣、秦始皇兵马俑、越王勾践剑等国宝级文物,以及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印度、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文物艺术精品都曾在本馆展出,屡屡产生轰动效应。

坚持“走出去”的办展思路,组织馆藏古代艺术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历史博物馆、澳门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国内20多家著名博物馆展出,“深圳改革开放史图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国10多个城市展出,展览影响遍及全国。

2016年9月,深圳博物馆牵头建立“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艺术专委会”,为全省乃至粤港澳地区陈列展览交流搭建了平台。两年多来,策划开展“首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和“首届粤港澳博物馆陈列展览培训班”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全省各地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

(四)学术研究

深圳博物馆是深圳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开放史、民俗文化、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博物馆承担了国家、省、市大量的科研课题。国家文物局专项经费支持项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顺利通过验收,在全馆初步建立起健全的藏品预防性保护体系。深圳市资助课题“动物标本制作和保存的环保安全新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制的标本防霉剂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博物馆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多个研究基地,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出版《深圳古代简史》《深圳近代简史》《深圳经济特区创业史》《深圳特区史》《宝安三十年史(1949-1979年)》《南粤客家围》《岭南地区出土青铜器研究》《中国法律制度变迁研究》《中国历朝行政管理》《汉代乐舞研究》《咒语·图像·法术——密教与中晚唐文学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等重要专著及展览图录,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屡获嘉奖。博物馆组织举办“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中国红绿彩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黑釉瓷器与吉州窑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多人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在业界和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

深圳博物馆工作人员修复馆藏陶俑

“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序厅

深圳博物馆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展”

深圳博物馆举办“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览

“深圳改革开放史图片展”在四川广安展出

深圳博物馆牵头举办的“孙中山次女孙琬和戴恩赛伉俪文物展”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展出

深圳博物馆近年出版的部分学术著作

深圳博物馆举办“互联网+中华文明——中国博物馆创新论坛”

深圳博物馆开展“非遗手工坊”系列活动,图为公众学绳编技艺。

(五)宣传教育

深圳博物馆坚持馆内馆外两个阵地,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馆内举办“中国著名专家讲坛”“非遗手工坊”“考古小作坊”“寒假科普月”“缪斯少年体验营”“博笑堂小剧场”“国际博物馆日”“环球自然日”“小讲解员培训班”等品牌活动,年均两百多场,周周有活动,使博物馆成为观众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服务的殿堂。坚持开放办馆,将多种主题的流动展览送到基层社区、公园、学校、部队、企业巡展;选派专家赴市内外相关单位开设讲座、培训、授课;编写博物馆校本课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学校举办“博物馆小讲堂”,开设“小讲解员培训班”,为深圳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被授予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社区服务奖、最佳宣传推广奖等多个奖项。

(六)非遗保护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工作,是深圳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之一。在非遗宣传方面,每年举办“欢乐闹元宵”“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文化遗产日”等展演展示品牌活动20多场,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拍摄39集大型专题纪录片《鹏城遗韵》,在深圳卫视公共频道播出,并制作DVD公开出版发行。在非遗保护方面,积极开展非遗基础理论研究,出版多本图书;推动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级代表性名录,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名录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名录项目7项、省级以上名录项目21项;每年组织专家赴项目保护单位实地调研督查;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多个;举办非遗保护工作座谈会、沙头角鱼灯舞的保护与传承等多个学术研讨会;对各区非遗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深圳市非遗保护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使全市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深圳博物馆走进全市中小学校举办“博物馆小讲堂”,图为研究人员在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讲授深圳民俗文化。

深圳博物馆2016年暑期小讲解员培训班师生合影

深圳博物馆每年举办的“欢乐闹元宵”活动深受市民欢迎,成为深圳市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品牌项目。

深圳博物馆志愿者用德语为外宾讲解展览

志愿者走进学校开展宣教活动

志愿者指导小朋友体验学习文物拓印技艺

(七)参观接待

深圳博物馆是广大市民参观学习、深圳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开馆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贵宾及观众1000多万人次。目前年观众量超过150万人次,位居国内博物馆前列。讲解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秘鲁总统藤森、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缅甸总统吴登盛等外国元首政要,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赞誉。深圳博物馆已成为普罗大众乃至世界了解深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八)志愿者工作

深圳博物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有志愿者来馆服务,2007年起面向社会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全馆现有志愿者近2000人,其中个人注册志愿者1109人,团体志愿者队伍11支、800多人,队伍规模及素质处于国内博物馆前列。在博物馆和志愿者自治管理委员会引导下,志愿者全面参与展览讲解、咨询引导、展品看护、宣传教育、活动支援等工作,每年参与服务2万多小时,成为深圳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展示深圳特区文明和“志愿者之城”建设成就的一张闪亮名片,获得“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提名奖、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单位等多项重要荣誉。

(九)社会影响

凭借巨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圳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省市级重要荣誉数十项,并被深圳市内外多个学校和单位定为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三、深圳博物馆发展规划

现在深圳经济高度发展,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旺盛,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提升国际传播和文化辐射能力,努力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按照“新十大文化设施”规划,深圳将高标准建设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海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三座博物馆,如深圳自然博物馆定位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型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这三座博物馆计划由深圳博物馆负责运营管理。与此同时,深圳博物馆还在筹备建立中国改革开放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以及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博物馆。

上述场馆建设完成后,加上现有的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四处场馆,深圳博物馆将成为有十处馆址,集历史、民俗、自然、古代艺术、当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体,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超大型总分馆制博物馆。

猜你喜欢
深圳改革开放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