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证32例临床总结

2019-01-30 03:38王以伦
智慧健康 2019年21期
关键词:泛酸嗳气木香

王以伦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北京 100051)

0 引言

慢性胃炎是由多病因引起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年人与老年发病率较高,居各种胃病之首,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受损稀薄以及固有腺体的减少。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胃脘胀痛、餐后反酸、嗳气等。在中医学里,该疾病属肝郁脾虚证者最多,患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出腹胀、便溏及胸胁胀痛为主的证候[1],且脾胃虚弱,纳运失常,生化乏源,久之胃络自痹气血运行受阻,胃失荣养,渐而胃粘膜萎缩。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调理与治疗,患者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胃癌,存在生命隐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本次研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70岁,平均(35.65±6.01)岁,病程为1-9年,平均(5.21±2.11)年。

1.2 诊断

临床见胃脘部隐痛,上腹部不适和胀痛,嗳气,泛酸恶心,腹胀等症状,并反复发作。胃镜检查:胃粘膜形态改变,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灰白色范围扩大或粘膜下血管透见,呈网状或树枝状等即可做出临床判断。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的证候标准;②年龄在20-70岁性别不限;③自愿配合治疗的。

1.4 病例排除标准

①合并外科临床指征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高度异型增生或高度怀疑恶变可能。②患有严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③精神及智力障碍的患者;(4)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过抗炎、抗酸常规西医治疗,因治疗效果不满意因而统一给予其理脾调胃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柴胡10 g、茯苓10 g、丹参10 g、炒白术10 g、白芍12 g、桔梗15 g、枳壳15 g、党参10 g、木香10 g、砂仁6 g,甘草6 g等药材。针对胃肝火旺盛泛酸明显的患者,添加连翘10 g,乌贼骨10 g,左金丸10 g,针对腹痛明显,气血不通的患者,添加延胡索10 g,五灵脂10 g,针对湿邪偏重的患者,添加藿香10 g,佩兰10 g,厚朴各10 g,针对食欲不振、脾胃虚弱呃逆明显的患者,添加沙参15 g,姜半夏9 g,麦冬15 g,旋覆花10 g,以上药方混合后水煎服用,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为30天。

2.2 观察方法

患者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然后停药8周后对其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连续16周的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胃胀痛、胃泛酸及嗳气的缓解时间。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和慢性胃炎分类及诊断:若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腹胀、泛酸等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显效,减轻则为有效,加重或无改变则为无效。胃镜观察:若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红白相间区域缩小,充血水肿减轻,糜烂消失则为显效;红白相间区域缩小,充血水肿减轻则为有效,无明显变化则为无效。

3.2 停药8周后复发情况及随访16周情况

观察停药8周后的复发情况发现,3例病情复发,出现胃胀气、嗳气等症状,继续服药2周后症状均消失,且于16周后随访其中29例患者发现临床症状均得到好转或消失,无病情加重者。

3.3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患者在治疗后不适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胃胀痛(5.23±2.60)d、胃泛酸(3.13±1.40)d、嗳气(5.61±1.22)d。

3.4 治疗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18例显效,占比56.25%,有效11例,占比34.38%,无效3例,占比9.38%,总有效率为90.63%。

4 典型病例

张某,男,53岁。患者胃脘部隐痛,呃逆、嗳气、反酸、纳少腹胀,病情反复发作6年余。在本院接受治疗前曾在其他医院接受过胃镜检查,检查结果:胃窦区粘膜红白相间,皱襞变细或平坦见粘膜下树枝状血管显露。多年来曾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法莫替丁,铝碳酸镁片,克拉霉素,摩罗丹等中西药物,疗效不显著。症状反复发作。现症见:胃脘部痛,呃逆,嗳气,反酸,纳少腹胀。乏力倦怠,胸闷喜太息,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治宜疏肝健脾,和胃。处方;柴胡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白芍9 g,桔梗15 g,枳壳15 g,党参15 g,木香9 g,砂仁6 g,丹参15 g,姜半夏8 g,旋复花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2周后复诊,患者诉胃脘痛、呃逆、嗳气、反酸减轻,大便基本成形,继续在前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个月后诸症消失。停药8周后没见复发。复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区粘膜形态正常。16周后随访没见复发。

5 讨论

目前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控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感染度、控制胆汁和胃酸过多分泌,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还会复发,没得到根本的治疗[3]。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该疾病属于“胃痞”、“胃脘痛”的范畴,常因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脾失健运,邪气侵胃而诱发,临床证候为食少呆纳,脘腹胀闷肠鸣失气,神志忧虑等。因此,中医治疗的关键应以疏肝理气,调理脾胃为主[4-6]。理脾调胃汤中,桔梗具有理气,活血,消食的功能,味辛,性温,主升;枳壳能宽中下气,解除中焦之痞满;木香能醒脾化湿,调中止痛;桔梗,枳壳和木香三药相配能调畅中焦脾胃之气的升降出入,能化中焦痞满之症,脾胃纳运升降运行功能得以正常;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顾护脾土,中医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而脾土健旺则木得土荣,肝得脾气之柔润滋养不致刚强太过而遂其条达之性。柴胡,白芍疏肝柔肝,疏肝解郁,止痛,二药一散一收,符合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丹参养胃护肝,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砂仁温脾开胃,化湿行气]。砂仁,木香二药相配可以行气止痛,化湿醒脾,和胃止呕,宣通上下。本药方兼顾健脾益气、行气化瘀、活血生津之效,能够有效的改善肠胃功能,防止胆汁和胃酸过多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促进食欲,健脾补肝。本次研究中,患者服用理脾调胃汤,进行加减治疗后,胆汁和胃酸分泌明显减少,胃功能检查正常,不适症状消失,同时睡眠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理脾调胃汤对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促进胃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泛酸嗳气木香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泛酸的产量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喝粥泛酸 配点菜
亿帆医药:泛酸钙生产线未停产
阅读木香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泛硫乙胺的生产及应用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