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术式选择和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2019-01-30 06:07丁伟娜杨学秋
智慧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玻璃体晶体白内障

丁伟娜,杨学秋

(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300)

0 引言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之后,经常会出现相关的晶体后囊膜混浊,根据临床数据调查此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以上[1]。外国研究学者通过眼内镜发现手术后3日人工晶体表面有膜出现[2],手术后7日最为显著,临床外国研究人员初次将Nd∶YAG激光应用于晶体后囊膜混浊成功后,此种不需要对眼球切开已经成为内眼手术的优点[3]。当前,不仅是国外,我国也开始对Nd∶YAG激光清除原来的晶体纤维膜与残留物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效果较高。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共64例予以分析,以此帮助临床积极治疗患眼。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64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49-77岁,平均(64.2±2.9)岁。32例属于外伤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方式联合人工晶体手术方式。在实际手术工作完成之后,进行Nd∶YAG的治疗处理,将手术间隔的时间设定成为三个月到两年之间。在实际病情分级的过程中,如若后囊处于轻度的浑浊状态,可以判定为成为一级。如若后囊呈现中度的浑浊状态,且眼底部位可见浑浊,判定为二级。如若后囊部分存在重度的浑浊,眼底部分完全浑浊,判定为三级。

1.2 方法

采用Q开关的Nd∶YAG相关激光器与激光脉的宽度设定在10 ns左右,并且单脉冲的输出能量设定在21 mL左右,Nd∶YAG的激光应当于He-Ne瞄准光角点的位置,将光斑直径设定为16 mm。

对于囊膜切开方式而言,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与病情选择。如若出现上皮细胞增生的现象,且后囊膜的纤维化程度低,应当进行十字类型的切开处理,具体方法为:将各部分击碎,制成圆形透光区域,对纤维化程度较高而且存在后囊膜不透明的病例,可以采用行开罐式切开,切开孔径应尽量放大,手术后3日内应用抗菌素以及降眼压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

64例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判定为P<0.05,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视力情况

手术后矫正视力有所提升,20例眼部视力提升≥1.0,41例视力在0.6-1.0,3例视力在0.4-0.6。

2.2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中18眼(28.12%)发生了玻璃体前界膜损坏的现象,有8例为二级,10例为二级眼病。其中有9例为人工晶体破坏,比例为14%,其中7眼为3级病情,4眼为2级病情。手术后3眼为眼压上升,多数在手术后1-2日恢复正常。

3 讨论

因after cataract 的机化能力以及厚度有一定差异,因此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疗法的概念是主要是对等离子爆破冲击反应进行分析,通过组织的切割方式与清扫方式开展工作,如若出现了色素靶点亦或是爆破现象,都可以合理的进行治疗[5]。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对小能量进行升级,来达到个体化设定的最终目的。我国国外数据调查表明[6],一般情况下,2 GW/cm2[7]为单纯后囊切开功率密度的阈值,通过本组研究数据证实,后来1级以及2级患眼均采用Nd∶YAG激光十字型后囊膜切开手术,主要原因是本组研究患者后囊膜机体化反应较轻,眼底可见较为清楚,所以功率的设定在0.8-1.9 mJ左右即可。采用这项功率设定后能够将囊膜切割,并降低人工晶体受到的伤害,如果对于囊膜机化十分严重的同时眼底浑浊,这类患者主要是在眼部受到外伤之后,对人工晶体进行植入处理,引发的病症。在此期间,使用开罐类型的手术方式开展切开治疗工作,可以全面提升能量的获取强度,但是,很容易导致人工晶体出现损坏的现象[8],在上文研究中也已经证实了此类结论,应用能量较高的3级患眼患者出现了玻璃体前界膜破损以及人工晶体损伤。

通过本文数据结果研究,后囊切开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十字形状切割,切开类型主要为圆形切开方法、中央突破离心蚕食法、纵行切开以及横行切割,对于圆形切割而言,与开罐式的切割方式相同,对比十字类型与开罐类型的切开措施可以发现,都不会引发游离后膜孔偏离的现象。对纤维化严重的灰白色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后囊膜应该采用这种方式。

本次研究证实,手术中18眼(28.12%)出现玻璃体前界膜的损害现象,有8例可以确定为2级,10例可以确定为2级眼病,人工晶体破坏9例。比例为14%,其中7眼为3级病情,4眼为2级病情。手术后3眼为眼压上升,多数在手术后1-2日恢复正常。外国研究学者也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玻璃体前界膜破裂之后,会导致玻璃体镶嵌移动,出现黄板囊样水肿的现象,但是本次研究并未发现。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中,手术后矫正视力有所提升,20例眼部视力提升≥1.0,41例视力在0.6-1.0,3例视力在0.4-0.6。出现人工晶体损伤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工晶体结构与后囊结构相互结合,亦或是囊膜厚度较高,激光能力需求较多。在上文研究中,主要分析开罐式切开方式引发的激光能量问题,对人工晶体的损害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更好的进行晶体损伤的规避,并瞄准光束聚焦于囊膜位置,才能更好的进行人工晶体损害的预防。

眼部压力上升属于手术之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问题,发生时间较短,通常情况下在手术之后的47小时左右会有所好转,可以利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在上文研究中,主要认为玻璃体前方疝出是引发手术之后的眼压提升并发症因素。

综上所述,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已经成为救治后囊膜浑浊的主要方式,但是依然存在临床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所以医师需要对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予以分析,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手术后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用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可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并预防不良反应,降低及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玻璃体晶体白内障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辐射探测晶体”专题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