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1-30 19:58宗义君王英芳刘贵香白建英刘伟沈永青王绮许文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助产护理学医学院校

宗义君 王英芳 刘贵香 白建英 刘伟 沈永青 王绮 许文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不再是只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护理,护理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专业护理[1-2]。助产学是护理中的一个分支,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助产学从护理学中分离出来,临床上都具有专门的,而且还比较规范的教育,助产学在中国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临床上还没有系统性或是规范性的教育,但现在有许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对助产学进行研究,在院校中还是属于护理学[3-4]。在医学院中传统助产方向人才的培养和护理学方向的人才培养一致,没有凸现出助产学的特征,将所有的护理混为一谈。本研究就是为了探讨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 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1.1 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朝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及健康个性相统一的方向进行,这项举措是顺应我国的国情、适应我国的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培养的人才应该灵活掌握护理学和助产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而且还应该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以及临床助产能力,除此,还应该具有初步的助产专业教学能力、围产期管理能力和产科相关科研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责任感,培养的人才在毕业之后可以胜任临床助产、围产期的护理工作,或者是从事母婴保健工作[5]。

1.2 基本培养要求

1.2.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1)应该让助产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热爱祖国,要忠于人民。(2)助产师应该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服务对象;应该对助产学专业有正确的认知,对专业的发展具有责任感,而且愿意为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而奋斗。(3)助产师要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4)助产师要树立依法执业的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要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5)助产师要学会尊重他人,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6)助产师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职业发展的观念。(7)助产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8)助产师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要身心健康,能够履行救死护伤的职责。

1.2.2 专业知识要求(1)要求助产学护士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还要掌握助产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要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管理知识。(4)要具备临床助产和新生儿复苏的基本技能。(5)要具备常用的助产专科护理的基本技能。(6)要掌握围产期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1.3 专业能力要求

(1)要求助产人员可以按照临床工作流程,规范地对患者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新生儿复苏。

(2)要求助产人员可以病理产科进行识别、监护以及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

(3)要求助产人员可以实施临床整体护理。

(4)要求助产人员可以进行产程管理和助产操作。

(5)要求助产人员可以开展围产期保健,可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6)要求助产人员对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关爱。

(7)助产人员要具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和储存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8)助产人员要具有初步的助产相关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

(9)要求助产人员要具有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1.4 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的人才培养学制是4 年,修业年限是3~6 年,最后授予的学位是理学学士学位。

2 主干学科及课程

2.1 主干学科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助产学以及护理学。

2.2 核心课程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内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以及中医护理学基础等。

2.3 主要特色课程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课程包括健康评估(助产)、助产学、中医养生与食疗、围生期保健以及针灸推拿与护理等。

3 课程设置

3.1 课程类型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3.2 主要课程模块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模块分为:(1)公共基础课;(2)护理人文教育课;(3)基础医学课;(4)助产专业课;(5)专业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课。

3.3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6]。(2)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课堂应该以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及互动式为主。(3)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要多参考资料,结合视听媒体开展形象化教学[7]。(4)课堂教学要多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和临床护理思维,要多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训、实验实训、见习及毕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与社会实践等。

让学生经过社会实践更加正确的认识助产学这一专业,实训的主要项目有产前检查护理、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护理、产后产妇的护理、新生儿护理、妇产科诊疗护理、母婴保健护理,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工作流程,提高技能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学分、考核及学位授予

5.1 毕业学分要求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毕业最低要求要达到修读236 学分。

5.2 成绩考核

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人才培养的成绩考核主要分为3 个方面:(1)课程考核: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是期末考试成绩再加上平时成绩,这两者的成绩刺比例由学校制定,而且期末考试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进行。(2)实习前护理实验技能综合考核:在第8 学期实习前开展为期2 周的护理实验实训综合训练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的学生才可以进入临床实习阶段。(3)毕业考核:包括实习轮转各科室出科考核、毕业技能考核、毕业理论考试3 部分,出科考核和毕业技能考核由实习基地负责。

5.3 学位授予

学生各门课程及毕业考核均合格,学分达到本专业毕业的要求,准予毕业,根据学校规定授予学生理学学士学位。

6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学是医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护理学的基础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主要是维护、促进或是恢复人类的健康,而且还要研究其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以及护理的发展[8]。而助产专业作为护理学中的热门专业,因为发展前景较好,岗位需求量大,空缺大,所以受到了众多学子的热爱。医学院校毕业的助产专业人员可以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助产、护理或母婴保健等工作[9-10]。医学院校在教学助产专业的学生时要根据培养方案进行,要落实培养方案,要全面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医学院校在执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对于培养模式要不断进行改革,对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也要不断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加核心课程的教学比例,而且要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因材施教,另外要让学生们学习应用网络学习,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业能力[11-12]。

猜你喜欢
助产护理学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护理学杂志》稿约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