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2019-01-30 15:28周胜菊
中学语文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德育教材

周胜菊

语文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基石, 也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民族文化沉淀的重要体现。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对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语文教学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对民族文化、 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但由于现实和理想的偏差,语文教学成了“应试”教学, 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学生们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无用”心理、“敷衍”心理。 因此,学生往往是为应付考试而听课,而去背背那些条条杠杠。 这些“道德理论”并没有对他们的思想进步起多大作用。 一旦考试完了,这些“理论”在他们的脑子中也就荡然无存了。 而教师也只起到了“传真机”的作用,即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学生,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从正面去教育和引导学生,灌输的往往是美好的理想化的东西, 而当他们一旦接触到不良的社会现象时, 往往会觉得社会现状与自己追求的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差距, 从而对正面教育产生怀疑,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思想意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丰富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已迫在眉睫。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引领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走近伟大的心灵。 古人云“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因为自己受到浸染感化也变“香”了。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 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 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 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 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 可见,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是和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 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 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充满着个人体验。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才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教师要辩证地对待教材选文,放开眼界,选择富有人文内涵、艺术魅力、容易为学生接受的名篇佳作。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人文陶冶,它改造着学生的意识与心灵,积淀着价值规范,丰富着思想感情,提升着道德品质,熔铸着意志品格。 文质兼美的课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 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德育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努力营建情感氛围,制造一个熔铸精神与灵魂的大“火炉”,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熔炼”。 特别是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 这些名言警句基本上都集中编排在“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里,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然后知不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些流传千古的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格,并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同时,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要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以一些能触及学生心灵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成为任思绪尽情流淌的过程,而绝不是为表达某种崇高理想或伟大精神而进行的刻意编造,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自我心灵净化和境界提升的过程。 阅读这样的作文,你会为学生的朝气热情感染,也常常能发现他们的困惑与苦恼,这就需要老师利用真诚细致的批语和平易近人的课堂活动予以鼓励引导。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 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 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 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 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 能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抓住文中那些最重要的语言进行品味,就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并适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倾听、补充,在不知不觉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走近问题中心,找到问题的答案,使他们不但学到语文知识,而且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