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构成及提升路径研究

2019-02-02 04:02吴显嵘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师院校职业

吴显嵘

摘  要: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能力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包括制定培养方案、转变教师理念、完善内外部环境、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培养交流机制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4437(2019)04-0016-04

在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而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衡量和评价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构成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精通两个职业领域的技能。一是教师职业领域内的教学实践,双师型教师要做好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工作;二是专业技术领域内的生产实践,双师型教师要了解具体的生产过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

(一)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思想、作风去处理问题[1]。由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要素组成,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其他方面关系的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忠于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正派作风。双师型教师还要具备敬业精神,具体包括尊重职业、精通职业、献身职业三方面的内容。尊重职业是指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敬重教师这个职业,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精通职业是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具备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献身职业是指教师要有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尽职尽责履行教师的义务。

(二)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和学习过程的基本看法。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双师型教师要能够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发自内心地重视学生。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从事教学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特征,包括: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运用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

双师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体系[2]。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充实自己,了解新理论、新技术、新原理、新理念,将这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要保持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相结合。横向发展是指拓展知识的广度。将专业相关的理论和知识进行更加全面地归纳和总结,构建系统化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纵向发展是指研究的深度。双师型教师要深入钻研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将这些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好地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四)专业技能和职业实践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表现为较强的实操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调研能力等。实操能力是指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过程中实际操作机器设备的能力,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专业操作和技术应用。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开发新技术探索新领域的能力,表现为教师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成果。设计能力是指教师进行专业相关的设计工作的能力,可以用教师所取得的设计成果来评价教师的设计能力。调研能力是指教师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的能力。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对于理工科的双师型教师来说,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是很好的选择。对于文科类的双师型教师来说,到企业的管理或者服务岗位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实践能力。

(五)专业服务和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专业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人才需求。双师型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双师型教师还要树立专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双师型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包括班级管理、社会活动组织与管理、实习实训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建设模式较为单一,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效果不佳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直接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包括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组织的培训。首先,以获得专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的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者是行业协会或者相关政府部门。培训内容都是较为基础的专业知识,能够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其次,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为目标的企业实习。企业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并为教师获得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帮助。再次,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主要内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教育部门组织的双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虽然组织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的组织者和培训内容各不相同,但是能力提升的模式都是以培训为主。这种能力建设的模式很难调动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敷衍了事,培训效果不佳,未能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培训考核的形式大多数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只能考核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对于专业实践能力缺乏检验。能力提升活动缺乏连续性,教师在培训期间更多的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没有真正融入培训活动中,缺少自己动手实践的深刻体会[3]

(二)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评体系和专项激励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依然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考核较少。教师在完成企业实践之后,仅需要提交实践报告和企业评定结果,并不能将学到的实践技能真正运用到教学与科研过程中[4]。另一方面,基本的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各高职院校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晋升的优惠政策。但是整体激励机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薪酬福利并未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评定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对于转型为双师型教师缺乏积极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建设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在被评定为双师型教师之后产生倦怠心理,对于能力提升活动产生抵触情绪[5]。其次,缺乏长期的能力提升规划。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将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能力提升的长期规划,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最后,缺乏持续改进的动力。双师型教师对于评价考核的结果参考价值不大,缺少针对自身的弱点和问题所开展的持续改进活动。

(三)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企业的热情参与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当前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职院校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目标,致使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流于形式。在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之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对于实习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获得实践经历,满足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基本条件,并不重视在企业实践中提升实践技能。其次,教师的能力制约企业实践所取得的成果。高职院校选派的实习教师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这些教师的积累不够充足、水平不够高超、能力稍显薄弱,制约了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所能取得的成果。长此以往,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派遣的实习教师缺乏重视,对于参与实习项目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关注的是实习教师所能带来的收益,比较看重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工作周期。高职院校从学校的利益出发,所派遣的教师多为中级以下职称的年轻教师,实习的周期较短难以为企业产生预期效益。

(四)能力建设举措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环境不佳

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举措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教师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首先,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管理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参与能力提升活动。其次,高职院校在安排能力提升活动时很少征求教师本人的意见,导致教师所从事的能力提升活动与其专业领域的联系不够紧密,能力建设效果不佳。最后,能力提升活动的形式比较陈旧。例如,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活动大多数是由学校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教师缺少对于实习企业的自主选择权。这样会使教师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实践锻炼的效果不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在的院系领导、教务处以及人事处等多个部门应互相配合,为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6]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制定系统化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转变教师观念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师能力提升的总体方案设计,应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和培养方式。首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完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培养教师进行专业服务的意识。其次,坚持以专业为本、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以科技和生产为导向的培养原则。在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所有的能力提升活动都要围绕教师的专业展开,杜绝为了获得双师型教师称号而拿其他专业证书的现象[7]。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基地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把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内容紧紧围绕科技发展方向和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展开,鼓励双师型教师学以致用,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到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当中。最后,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包括以下几种:一体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将一个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輪岗制的培养方式,通过中青年教师之间的岗位轮换,熟悉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内可以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在企业可以提升实践技能水平,最后通过科研项目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还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很多双师型教师认为自身的能力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教师工作,会产生自满情绪和职业倦怠心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不能坚持终身学习的双师型教师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以科技和生产发展为导向,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鼓励双师型教师走出学校,承担面向企业的科研项目。教师真实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并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帮助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例如,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丰维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40M铸铁获得美国的OEC认证,可以为该公司每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的产值[8]。该学院为河北晶龙集团进行设备升级和改造,为企业创造高达100万元的效益。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相关制度,创造有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外部环境

各级教育部门应积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相关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明确培养方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层次,加强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的指导工作。同时要创造有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外部环境。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部环境。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学术前沿动态,帮助双师型教师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帮助教师掌握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新技术及发展前景;通过组织校内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创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锻炼教师的设计和研发能力;通过建立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双师队伍。

(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健全双师型教师的专项激励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投资力度,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双师型教师进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制度上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的专项激励机制。例如,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学术休假、出国交流机会、设计研发补贴等优惠政策,为级别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专项津贴,将教师的薪酬福利与绩效水平挂钩,在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鼓励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五)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交流机制,采用开放式的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提升过程比较复杂,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交流机制,形成开放式的培养模式。首先,建立企业交流机制。校企之间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学校选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承担企业培训工作,企业可以选派优秀的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其次,建立校际交流机制。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进行校际学术交流,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建立国际交流机制。仅靠国内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国际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到本校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出国访问交流的机会。

四、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是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双高”建设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建设带来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既有普遍性要求,又有特殊性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上,不仅要重视特殊性要求,还要重视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要求。

————————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6):30-31.

[2]左彦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3]高菊兰,李文晋.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1): 76-79.

[4]雷煒,王成方.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成效、挑战与应对 [J].中国高校科技,2018(04):59-62.

[5]赵玲珍,袁红萍.基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4):124-127.

[6]金霁,魏影.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J].职教通讯,2018(16):71-75.

[7]刘勇.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15-19.

[8]徐莉,魏素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3):32-33.

猜你喜欢
双师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我爱的职业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