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多元形势下中学历史课堂的资源整合

2019-02-04 16:07李永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网络信息课程资源

李永锋

摘 要: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历史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借助于手机等工具活跃历史课堂,丰富历史知识,提高应试能力,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网络信息 课程资源 课堂讨论 人文素养

在网络信息丰富快捷的今天,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在课堂上反应敏锐而又言无顾忌的青少年,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原有的知识、思维、技巧已经穷于应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电脑、手机阅读中呈现的碎片化、娱乐化倾向会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全面、不深刻,甚至会影响其三观。新课改在减负的主导思想下,中学历史教材提供的课程信息极为有限,而且以模块化呈现的知识跨度大,内容交叉,有时不同分册的结论还会相互矛盾。重视知识技能,看重高等教育的社會倾向,让学生、家庭对学校、教师寄予厚望,总渴求在课堂内,教师能教给学生简便易行又能博取高分的本领,以应对竞争激烈的高考。

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经历了多轮高考备考,既有困惑,也积累了点滴经验,故此作一反思总结,希望得到同仁的斧正,共同学习进步,提高业务水平。

一、提早介入,利用现代工具点燃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苦于学生对课本内容不能及早预习,却对电脑、手机的阅读乐此不疲,甚至有人说:要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给他一部手机。可事实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已经普及,除了拨打电话,收发新闻,查阅词条,手游竞技,建群互动等等,不一而足。禁是不可能的,那么不妨学学大禹治水,变堵为疏,我们可以在转移兴趣上尝试,使之为课堂服务。

于是,我们可以在备课中提前介入,将就要学习内容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敏感的社会热点,布置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并简要记录成笔记,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发言。这样,使学生既合理利用手机预习了课文,也激发了兴趣,丰富了视野。

比如,我在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单元内容时,有意识地提到郑和下西洋,让学生说说近代还有哪些著名航海家,并希望他们就某一位航海家的经历准备一个小故事,在课堂上演示,这就为讲授下一课《开辟新航路》备了学生。讲授新课时,学生展示了他们的成果,引出“新大陆”“勇敢的冒险家”“狡猾的殖民者”等等概念,已经顺利梳理了部分课文内容,为深入探究打通了道路。

二、鼓励运用网络手段进行课堂讨论,培养通史技能

当前,中学历史以文明史观统领教材,条块划分,与高考选拔通史技能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作为教师,我们在一节课、一本书的教学中,很难做到兼顾全部、精准无误。相反,教改前沿成果日新月异,社会信息量庞大如瀚海,获取信息的手段花样繁多,这些都为学生互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从专业化角度来讲,历史教师在把握教材尺度,选取教学素材,组织教学环节方面具有权威性。为了使教育效果符合国家主流意识,适应高考趋势,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精准讲解、重复练习,企图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成绩。但这样往往是学生读教材、看课件、听结论、记笔录,很容易磨灭了主动性,所谓课堂讨论也只是围绕课本结论的重述,或者是用答案去套读材料。

既然许多学生在网络中非常活跃,自由表达顺畅快捷,那么我们也就可以适时让学生在讨论时用手机搜索,就某一历史背景或某一影响作出多元解读,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样更能集思广益,激活思维灵感,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们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时,同学们围绕《临时约法》的内容、目的、意义展开讨论,其归纳分析均在意料之中。而一位同学则表达了与教材不同的意见,他当堂用手机读了一道高考模拟题及结论分析,强调1912年3月中华民国参议院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是因人设法,工具主义倾向明显,破坏了宪法的连续性和权威性,实质上为袁世凯继续破坏约法开了先例,并不利于民主法制精神的培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培养了史观,也是学生合理利用了网络资源,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历史知识,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的,或者说是其具体的表现。人类活动的足迹,经常充满着偶然性。认识历史,获取知识,需要一通史意识用广角镜头拍照,认识到偶然与必然的合二为一,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思维。同时又要以普遍联系思维注意每个细节,分清轻重层次。学生的信息来源如涓涓细流,正好弥补教材、教师的不足,全方位地重建知识结构。当然,这个环节,教师的点化汇总更要高屋建瓴,明晰先后主次,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认知历史的能力。

三、建立师生互动群,培育提升人文素养

当前,个性化交流已很普遍,我们就该顺势而为,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互动,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具体来说,历史教师可选择一些对文史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同学,或者综合优势明显的同学,让他们建立聊天群,把我们也拉入其中。课后便能更从容的深入探讨课堂内未尽的话题。

我们历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高考动态训练学生思维,并把这些思维转化成语音清晰地表达出来;或者转发专业公众号中的文章、学术动态等,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让群主同学就某一历史疑问、典故引出话题后自由解读,彰显个性;或者让某一同学就当前某一现象发出倡议,用课堂内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总之,当我们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同学们的互动后,你会发现课堂内并不善言辞一些人或思维活跃,文采飞扬,或语言诙谐,人气极高。如此,也就丰富了课余生活,拉近了师生关系,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学生的综合潜能往往也弥补了我们自身在许多领域的不足。

当然,中学生的年龄阅历和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不尽全面,甚至有些偏激。这就要求我们专业的历史老师注意把握方向,在交流辩驳中,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可见一斑。这样,才有利于形成积极有为的合作团队以适应新的高考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走好整个人生道路。

以上内容,是我在近年来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尝试和浅陋想法,希望能在后续的教学生涯中补充完善,以应对当前资源多元化,但教育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的现实,尽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切实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网络信息课程资源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网络信息下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培养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