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标准化条例》引领作用研究

2019-02-06 04:03裘文阳阎雪姣
品牌与标准化 2019年5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标准化质量

裘文阳 阎雪姣

【摘要】 本文从功能定位、突出亮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新修订的《上海市标准化条例》进行简要概述,并将新旧条例中的个别条款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指明新条例立足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引领上海高质量发展作用,为其他省市开展标准化条例修订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质量;产业优势;标准化;功能定位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5.001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the prominent highlights and the safeguards,a brief overview on the newly revised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City on Standardization is given in this paper,there is also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n the individual articles of the old and new regulations.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new regulations is based on the urban functional orientation,and leads Shanghai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revise the regulations on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quality;industrial advantages;standardization;functional orientation

《标准化法》修订以来,上海市在全国率先修订了标准化条例,充分体现出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的作用。新修订的《上海市标准化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特点明显、亮点纷呈,着力构建先进的上海标准化体系,旨在占领标准化国际制高点,助力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 功能定位——发挥上海标准化新作用

与旧条例相比,新条例做了大量修订,这些修订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有效衔接新《标准化法》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标准化的作用。

1.1 立足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上海正在推进“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实现上海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对标国际一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基础性、关键性的技术支撑作用和先进标准对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

新条例把旧条例中“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修改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修改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尽管寥寥几个字的变化,但开宗明义地把条例的宗旨确立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

新条例第九条又专门强调,“为适应本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需要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满足本市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的,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充分表达上海要在先进标准制定方面独树一帜的想法,体现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1.2 促进科技发展

标准不仅是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工具,标准技术体系能够促进零部件和软件的互通性以及实现数据转移和知识交换,标准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更是科技创新的前提。

新条例把旧条例的“促进技术进步”修改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标准化在科技发展的功能。结合上海在自贸试验区的试点经验,新条例第二条强调,“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

第十二條提出,“本市科技创新类标准制定的先行先试方法,对暂不具备制定地方标准条件,又需要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参照地方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3年后自动归位。”

1.3 推动形成产业优势

上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期尽快形成国际竞争力,有效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标准化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未来将是标准制订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标准化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支持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新条例强调,“制定标准应当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并将团体标准的着力点放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第十三条规定,“制定团体标准应当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填补标准空白。鼓励社会团体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提高产业协同效率等方面发挥标准化的作用。

2 突出亮点——瞄准标准国际化新方向

近年来,上海市一直强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此次标准化条例修订,更是贯彻了这一思想。

2.1 定位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经过不断努力,我国标准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在世界标准化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及国际电信联盟理事国,我国专家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IAF主席等一系列重要职务,承担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70个,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增强,与ANSI、BSI、DIN等国际先进标准化组织深入交流。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强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标准国际化工作一直领先全国。此次条例修订,独辟一章“标准国际化和区域合作”,足以体现上海不断深化标准国际化的决心。

总的思路从进与出两方面发力,从构建体系、促进转化、机构落户、知识共享、拓展服务等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对接引入,要求上海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与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对接机制,鼓励对照国际标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是走出去,要求上海积极推动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培育、推动本市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新条例向上海政府部门、技术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等发出努力占据各领域国际标准制高点的号召。

2.2 打造“上海标准”鲜明标识

新条例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提出“上海标准”,“上海标准”不是狭义的上海地方标准,而是通过科学评价,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质量标准,使之成为推进上海“五大中心”“四大品牌”建设的推进器,实现上海“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为标准国际化做好孵化积累。“上海标准”要成为鲜明标识,为此新条例提出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只要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可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上海标准”标识。这举措激发各界制定先进的“上海标准”的积极性,有力地提升“上海标准”的整体水平。

2.3 强化区域协作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标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条例着眼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第二十九条侧重协调,强调“与长三角区域相关省建立标准化协调合作机制,定期协商区域内标准化重大事项,促进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第三十条侧重提升,指出“推动建立区域协同标准体系,通过采用经评价符合先进性要求的标准,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3 保障措施——构建上海标准化新体系

新条例起点高、目标高,要落地离不开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和人才保障。

3.1 发挥政府部门的主管作用

世界各国标准化发展各有各的体系和道路。美国标准体系相对零散,纯市场驱动,内部竞争非常激烈,UL、ASTM、AOAC、IEEE等国际知名标准化组织都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集团。欧洲标准体系层次分明且协调,政府适度干预并给予补贴,BSI、DIN、AFNOR虽然都是协会或学会,但都代表着国家的利益。而我国政府在标准化发展中一直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既是中国特色,也是我国近年来奋起直追,不断占据国际标准话语权的优势。

新条例中运用了39个“应当”,充分说明了新形势下应如何继续发挥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挥作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集中数据、共享信息,精准监管。相比《标准化法》,新条例更明确了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标委会之间的关系及标委会相应的权力和义务,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受到制约。

3.2 拓宽标准和标准化服务的市场供给渠道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标准及标准化服务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专业机构的技术服务既可以推动标准体系、标准制修订更加专业,又可以利用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合格评定手段使标准的实施更为科学有效。ISO的创办者之一英国标准学会BSI就将其使命定位为:成为全球性的商业服务组织,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基于标准的解决方案,激发客户信息和提供保障,并提供一系列服务。该组织在28个国家设有73个分支机构,业务遍及182个国家,年收入超过3亿英镑。

与老条例相比,新条例特别强调了标准及标准化市场服务供给,反映了上海不仅要在标准上与世界接轨,而且要在标准体系与世界接轨。新条例第五、二十二、三十八条分别用了3个“鼓励”,为加大标准化服务的市场供给、利用市场的手段来监督标准的实施、提供市场化的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将有效拓宽上海标准和標准服务的市场来源。

3.3 政策奖励及人才培养

标准化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和百年的理论研究,但是成体系的学科研究在国内还只是刚刚起步,“标准化学”的学术定义及其内涵还知者甚少。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在学术界已蔚然成风,但是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输出成果的“标准”以及“标准化”却相对冷清。

相比旧条例,新条例填补了标准化奖励的空白,第六、十五条都提到标准化实施效果显著的,可以给予包括标准化工作奖励、政府质量奖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多种奖励,并鼓励纳入个人职称评价。与此相配套的是,新条例明确,“将支持、鼓励和推动一系列公益宣传、教育培训以及开设标准化课程等活动,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培训。”

4 结语

新修订的《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总体理念先进、条理清晰,内容科学、措施得当,不仅引领上海高质量发展,而且对其他省市区开展标准化条例修订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蒙堃.《标准化法》的理念与制度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6):213-214.

[2] 金彤.上海城市管理标准化的发展思路、政策建议和案例分析[J].上海房地,2019(3):17-21.

[3] 陶岚,傅田.标准与城市:新时代城市标准化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标准化,2018(21):45-49.

[4] 代依陈.《标准化法》修改历程分析及当代意义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0):216-217.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标准化质量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