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2-07 05:35陈中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华物理传统

陈中华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健康心态与健全的人格品质,都会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度教育、超负荷的学习最终导致竭泽而渔,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才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中华的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具有完整意义的文明。悠悠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向心力,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紧紧凝聚在一起。繁荣强大的中华民族曾经几千年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而当列强环伺,民族危亡之际又迸发出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的不竭源泉,就是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出初中生的良好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理知识的融合渗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一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凑在一起就成了三条“虫”,内耗,缺乏凝聚力。而这些恰恰只是表像,往往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紧要关头,便爆发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人类最浩大的迁徙就是中国的春运,“家”就是人们心中的圣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它的巨大影响无所不在。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电和磁》一章中磁现象的教学中,有关于“磁偏角”的介绍,而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就是我国北宋学者沈括,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 400年。而利用磁体的指向性制造出指示方向的工具指南针就是中国的司南。《管子》的数篇中早已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古人称“磁”为“慈”。古人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有了指南针的发明才有了之后的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这些世界级的航海家,有了世界新航路的开辟,有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四大发明的传播得益于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很像是丝绸之路,紧紧的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在声学部分,教材已介绍了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等中国古代建筑,这些都是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结合当今的新四大发明,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名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叹中华民族曾经和当今的强大而无比的骄傲,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迸发出浓浓的爱国之情。

三、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内容中有一个的现象,在夏日里我们在大树下乘凉的时候会看大,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地上的光斑都是圆的!这便是有趣的小孔成像。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立实像的实验。《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 于光,故景库内也。便是对这一实验现象的详尽描述。”

四、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

光学中光直线传播的教学比较简单,所以时间比较充裕。就下载了一首把苏轼的词编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要求学生边听边唱,并及时把有关光直线传播的词句找出来。学生兴高采烈地唱啊找啊,找到了马上记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不少同学找到了“明月、清影、圆缺”,后来还有同学补充了“阴晴、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名千古流传的名句,也令学生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亲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亲情教育效果。还有学生感叹说:原来古诗文里还有物理知识呢。

五、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开拓学生思维,热爱传统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新课程标准》中三维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时,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牵强不做作。把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运用到物理课堂上,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应用于在静止和运动时相对;学习声学时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学习热学扩散现象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物态变化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就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开阔了学生思维、视野,也感受到璀璨的传统文化的凝炼和深邃古典的韵味。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具有巨大的文化张力,在感染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运用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来,培养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完善核心素质。让祖国的“花朵”们以健康的心理、阳光的性格,美好的德行,去建设民主、文明、强盛的中国。

猜你喜欢
中华物理传统
留言板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