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2019-02-07 05:30孙玉娟杨小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孙玉娟 杨小玲

【摘要】目的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了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和一般护理基础上的健康知识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且在知识了解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临床上运用健康教育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赖性和自我护理能力,还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的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有男16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60.1±6.9)岁,其中有12例患者为急性下壁梗死,5例患者为高侧壁心梗死,6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死,1例患者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患者为前壁梗死;对照组有男18例,女7例,年龄43~76岁,平均(58.5±7.2)岁,其中有14例患者为急性下壁梗死,4例患者为高侧壁心梗死,5例患者为前间壁心梗死,2例患者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发现,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的治疗之外,对患者给予一般程度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含了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输液护理和疼痛护理等内容。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急性阶段、恢复阶段和稳定阶段。每个不同的阶段下患者所处的心理感受也不同,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应当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依据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通常情况下,对急性阶段的患者应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为主;稳定阶段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指导;恢复阶段护理人员则应该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

②设置健康教育卡

当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相关资料,并依据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种类以及实际情况,结合图谱对患者设置健康教育卡,健康教育卡上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急性心剂梗死的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性、治疗方式及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后和预防措施等。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讲解健康教育卡的内容,并通过讲解明了的方法让患者了解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注意护理人员在讲解过程中需要保持细心和耐心,保证患者能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

③饮食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要结合医嘱让患者了解合理饮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家属按照要求为患者准备食物,前期患者主要食用易消化且低盐低脂的半流质和流质食物,直到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之后开始从流质食物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需要嘱咐患者多饮水,多食用一些水果及蔬菜,保持肠道通畅。

④健康活动教育

一般在患者发病后的3天内应该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在这一阶段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的饮食、排泄等内容。等到发病之后的第4天,患者的生命体征开始趋于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开始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需控制在20 min以内,一天3~5次。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并按摩患者受压迫部位,保证患者体内血液循环通畅,避免患者出现压疮。

⑤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详细讲解用药相关注意事项,主要包含有药物名称、效果、服用剂量及方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让患者了解按时按量服药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依赖度,让患者遵循医嘱用药。

1.3 观察标准

本次实验数据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对日常预防、疾病相关以及用药和护理等方面内容的了解程度,并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当中是否出现不良事件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主要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当差距差异P<0.05时,证明该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组患者当中有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2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实验组患者当中有5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且实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知识了解程度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了两组患者在日常预防、用药相关、疾病相关和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在知识了解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结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死亡率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肌缺氧、缺血而出现坏死所引发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特点有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等,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当中[1],如果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并且随着近几年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群的年龄逐渐降低,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全[2]。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疾病了解,经常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患者不配合医嘱进行治疗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较差。

健康教育是临床治疗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知识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并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并学会预后和预防措施[3]。同时对患者的饮食结构及运动习惯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指导,保证患者的健康饮食及充足运动[4],在提升患者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本次实验当中,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或者是相关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示,在临床上运用健康教育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依赖性和自我护理能力,还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的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姚 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25):209.

[2] 宋丽平.系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181-182.

[3] 王晓婧.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05):756-758.

[4] 王丽娜.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114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246.

[5] 朱 玲.聚焦解决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技巧和相关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4):44-46.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