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9-02-09 19:43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用户课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北京 100048)

高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人才培养的活动,是通过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安排教育途径和设定教育评价体系构成。高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建设全面、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近年来MOOC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快速风靡全球,对于怎么样利用MOOC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作用,是当前教育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一、MOOC发展轨迹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实现在线学习,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MOOC这个词最早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的学者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提出的,它的理论基础最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于鼠标和网络的发明,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共享获得更多来自校外的学习资源,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2007年8月,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大卫·怀利首次成功利用网络开设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次课程成为MOOC发展的原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网络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2011年秋天已经有超过160000人通过赛巴斯汀·索恩新建立的知识实验室,参加学习了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学习,在较短时间内使得教育信息能够被广泛传播,从而MOOC开始被更多的用户认识和了解。

对于中国用户而言,了解开放式的网络课程最早是通过公开课,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网络平台进入人们的视线,我们也开始逐步认识MOOC教学模式,并且很多国内知名的大学也逐步尝试依靠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MOOC课程,北大、清华还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利用MOOC推广自己的品牌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用以缓解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状,为逐步推行教育公平提供了新型的解决方案。

二、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

当今的时代,社会知识总量呈现爆炸式増长,要求信息传播的速度,传播的途径要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传统学校教育中知识更新周期长,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很难满足人们对知识更新的需求。互联网自身具有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快、开放性强、资源丰富等优点,正好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的缺陷,因此教育的网络化或部分网络化势必成为趋势[1]。MOOC就是互联网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从诞生开始就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密不可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

(一)MOOC促进实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孔子曾经提出“有教无类”,是指社会中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该是公平的。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人口众多,各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状况又各不相同,但教育资源非常匮乏和有限,造成普世教育在不同的国家各有不同,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都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在中国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这方面的差异也是非常显著。引入MOOC学习模式后,借助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快速广泛传播,以突破校园围墙壁垒和课堂学习的限制,为更多用户提供其感兴趣和有需求的免费、可检索的优质课程和资源,在开放和共享的环境下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二)MOOC发展促进教育实现高度信息化

随着20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已经延伸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化同样也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信息化改变了教育资源的组织方式,从课程的开发设计到学习资源的整理录制、上传以及作业、考试、反馈等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网络进行组织完成的,并且将各种信息技术有效地利用到教学中,实现从建立课程到发布课程以及到课堂组织,甚至到课后反馈一个教育活动的闭环。MOOC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建设有效地进行融合,使得教学信息化建设和课程建设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三)MOOC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MOOC教育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势不可挡的趋势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MOOC课程资源均是由世界各地的髙校或个人利用网络提供,不受地域限制的。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只须准备一台电脑或其它移动终端以及可用的网络,就可以足不出户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课程进行试听,如果感觉试听课程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自主选择的课程,带给自己的体验是快乐的,在这种快乐氛围当中可以促进学习者更广泛的接受不同知识,满足自己个性化的要求,使学习者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单纯的跟老师学知识到自觉主动地掌握和探索知识。教师也从繁重的单方面课堂教学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师生通过交流、探讨、互动乃至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

(四)MOOC将知识模块化,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学习和沟通方式

在进行MOOC课程制作时,制作者会仔细研究制作课程所覆盖的知识点,考虑今后用户学习时的场景,然后将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分解、排列,再进行组合,形成对应的知识模块,最终以短视频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一可以方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二可以方便学习者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对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实现快速充电。

MOOC学习需要用户独自面对电子设备完成,在学习中没有老师面对面的引导,没有同学间的相互鼓励,会感到比较孤独,对于自律性差的学习者很难处于学习状态中。为了使学习者消除这种孤独感和加快进入学习状态,MOOC创建用户间的广泛沟通,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论坛、交流群等社交工具,为大家一起探讨感兴趣或存在疑难的知识点打通渠道,帮助学生减轻在网络学习中的孤独感,并且能够快速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2]。

三、MOOC对高校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利用MOOC学习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某些用户学习效果不佳

利用MOOC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费用低廉,因此覆盖人群广泛,吸引了许多用户注册学习,但是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致使很多用户不能把关注度集中在学习上,最终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无法最终完成课程学习。

1.内在因素

许多用户在学习中存在功利思想,不是以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为目标,只是想获取相关证书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些人对课程本身并不关注,没有耐心从头至尾观看教学视频,拖动进度条“快进”,或者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做其它事情,是他们常用的方法,在回答老师关于课程的问题和完成作业时,由于前期没有好好学习,无法完成作业和回答问题,因此往往会借助网络获取答案,然后进行拷贝粘贴,这样的学习方式势必会导致学习达不到应有效果。

另外还有些用户在学习中缺乏坚韧的意志,存在畏难情绪,当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是积极解决,而是害怕困难、回避问题,最终无法完成学习。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对于用户注册学习没有要求,完全是一种宽进严出的方式,用户只有最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程要求才能得到相应学分。由于课程学习没有门槛限制,所有对课程感兴趣的用户都可报名进行课程学习,但是由于有些课程本身难度较大,或者专业性强,或者用户缺乏前期课程的铺垫,因此在学习中会出现困难,有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最终完成学业,但也有许多用户在困难面前退却,从而无法完成学习,造成退学率居高不下。

2.外在因素

MOOC学习离不开网络,网络可以实现多方面的连接,使得人们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密,活动半径增大,很多人容易迷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忘记了网络其实真正的作用是为学习提供帮助的,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同时网络虽然能够给用户提供丰富的不同领域资源,但某些资源中会充斥着不健康、不科学的内容,它们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身心发展,会极大地影响学习效率,甚至会在很多情况下导致用户半途而废。

MOOC发展中面临这么多的内外因素干扰,对于学习者其实是有一定要求的,必须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因此可以说,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适合MOOC这种学习模式。

(二)语言与文化差异亟待解决

目前MOOC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在语言选择上一般采用母语或者英语,但是MOOC教学资源本身需要适用于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用户,语言势必会造成用户学习中的障碍。有些资源提供者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资源本身进行了本土化,他们通过利用在教学资源下方添加不同语言翻译字幕加以解释,但这样会影响用户在学习中的专注度。即使进行资源的本土化建设,由于存在各国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上存在差异,会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偏差,常言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会造成用户学习时的错误。另外在MOOC学习中,用户来源广泛,在问题讨论时也会由于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交流不畅,致使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如何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也是MOOC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设置缺乏总体规划

专业的课程规划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包括根据专业对学科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决策和制定规划。系统分析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相关专业的需求,对课程的结构、特点、功能进行分类。设计和决策则是在对社会环境、市场、专业需求、学生和教育资源等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在系统分析和设计决策的基础上最终制定规划,确定教学组织方式和实施方案。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各校会针对本校的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专业计划,在该计划中会明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人员所需掌握的课程内容以及程度。但MOOC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缺乏这样的“总体规划”,仅仅是将不同课程实现资源整理上传至MOOC平台上,甚至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多个不同版本,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无法做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需求选择课程以实现差别化学习。在MOOC平台进行课程总体规划,这将是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工程,需要各方面有效地配合才能实现。

(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课程的授课质量

MOOC之所以快速地被广大用户所接受,主要得益于名校和名师效应。在MOOC推出时其提供的教学资源多来自名校中的一些知名教授,而人们普遍相信名校的名师掌握着最前沿和优质的资源,他们一定能把课讲好,因此用户蜂拥而至。但是这些人之所以成为名师,往往得益于他们在传统课堂教学领域中获得的荣誉,有一些名师则是由于他们在科研领域中获得的成就而得名。但对于MOOC教学而言,它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没有资料表明能够在传统领域获得荣誉的教师在MOOC教学方面就天然具有丰富经验。有些教师非常了解自己研究的领域,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通过各种课堂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但是很多知名教授本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不是很了解,无法正常和学生实现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另外仅凭学校和教师的知名度来确定教学资源的提供者是不科学的,将会影响课程的授课质量。

(五)标准化的授课模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MOOC采用的都是一种“依赖于信息传递、计算机对作业评分和同伴评价的非常古老的、过时的行为主义教学法”[3]。现阶段MOOC的发展只是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等技术进行融合后的产物,不同课程采用的网络教学方式基本上千篇一律,这些方式适用于大规模的群体学习,但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素质,选择适合其的教育方式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该学生能够达到全面发展,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是以目前MOOC的状态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六)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目前用户学习仅限于观看视频、教师在线答疑、讨论等,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很多课程都在视频制作时有意增加了回答问题环节,提高用户观看视频的效率,但这种效果并不尽人意,还是不能达到MOOC教学要求。怎样获得用户在学习中的基本状态成为制约提高MOOC学习效果的一个瓶颈。再者,对完成MOOC课程学习的用户评价方法单一,目前评价主要以完成日常练习、试卷和参加问题讨论为主,但是课程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掌握用户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客观评价的必要因素,但是目前使用的评价手段无法对用户学习进行全程的动态记录和跟踪,从而忽略了过程性评价,这样很难反映用户的真实水平和学习效果。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无法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久而久之将会影响利用MOOC实现课程学习获得学分的社会认可度。

MOOC最初设计时,不像传统的课堂教育,它希望使学生能在网络世界中不断去探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为自己的教育负责,学生获得的教学理念并不是由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间通过组建社群或社团互相之间进行理念和资源的传递,假以时日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思想与观点。但要实现这种设计并不容易,需要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变革,改造现有的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体系、教育认可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监督,修改现在的考核方式,多方配合协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得MOOC真正为教育发展带来助力。

猜你喜欢
学习者用户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