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9-02-10 03:57杜红芳
考试周刊 2019年103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六大解放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来,众多一线教育者都尝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但低年级语文教育仍然存在着种种弊端:如片面的教學目的、单一的教学内容、死板的教学方式等。本文在分析当今低年级语文教学弊端的基础上,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尝试在语文课堂中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空间,旨在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尽一丝绵薄之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弊端;六大解放;头脑风暴;远距离联想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标的影响下,众多一线教育者们都尝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致力于跳出以分数论英雄的禁锢,让语文教学真正为终极目的“育人”服务,而不是仅仅只拿一本薄薄的教材去“教书”。但是,如泰山压顶的“高考制度”、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绩效评优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及愈来愈浮躁的社会风气,让教育这一方净土也不免沾染了些许“急功近利”的诟病。结果,那些满怀热情的改革者们也只是昙花一现般的尝试。在大教育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创新的改革尝试似乎走向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众多教育工作者顶着重重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在对改革失望而“疑无路”的心境下,他们只能走着最安全最保险的老路子——只求保证学生的成绩。让我们走进这些安全的课堂去看看,低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着哪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弊端。

一、 “山穷水尽疑无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弊端

(一) 冰山一角——教育目的的片面性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语言中的“字词”是有温度和深深内涵的,而不仅仅是读音、笔画、扩词等显性目标,在笔者看来,这些能用试卷所测试出的只是真正教学目的的“冰山一角”,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才是语文教育真正精华之所在,即字词的内涵、学习字词的方式方法和学生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但是在只看分数的年代,教师们也无可奈何地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将那“冰山一角”设定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舍弃冰山之下的精华,用看似高效的灌输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吃下此“冰山之一角”。殊不知,这样所构建起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是如何薄弱?会不会有轰然倒塌的那一天?当今,在网络流行词、谐音成语等“泡沫汉语”漫天飞舞的年代,我们汉语言的美去哪里了?我们又该如何找回语言本身所附有的情感和温度?

(二) 管中窥天——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教材,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之依据。但是在片面教学目的的制约下,多少教师眼中的教材只是薄薄的那几页纸?在笔者眼中,教材应是我们教学的火种,它应带领我们引导着孩子点燃起对语文燎原之势的热爱。教材是起不是终,但是我们又有多少教师的教学变成了“终”于教材。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只能带孩子通过狭窄的门缝朝语文这座神奇殿堂里匆匆瞄几眼,如“管中窥天”般的只能看见狭小的一斑天空,全然不能领悟蓝天之深邃高远。但仅是此,还是有少数教学不利之师,在这“匆匆所瞄几眼中”,用强制灌输、机械重复等教学方式,扼杀了孩子对语文的热情,让他们止步于这所殿堂之外,对于孩子,他们眼中的“语文”也许仅限于课本中那有限的几篇课文和几十个生字而已,真正的语文教育该是如此吗?

(三) 胶柱调瑟——教学方式死板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为低年级孩子好动,自治性、纪律性都较差,教师想当然地把自己当成权威领导者,让孩子们“坐坐好,我来讲,你来听”。众多教师把天真的儿童视为“消费者”,他们的任务只是“摄取和消费”教师所准备好的“盛宴”而已,教学方式被局限在单向输入的讲解、提问、重复等缺乏弹性的教学方式中。但儿童实在是不可小觑,在大力倡议师生民主关系的今天,我们又有几个教师甘于屈尊让自己和八九岁的孩子平起平坐,去辩论、去聆听?在这种师威不可违的教学环境中,哪个孩子能发挥自己的天性,说出自己也许对某个字词近乎天才的独特理解?就如这个成语“胶柱调瑟”我们用权威的师生关系、死板的教学方式这种“胶”粘住了孩子自由的思想,又如何期望我们的语文课堂能调奏出美妙的音乐?

二、 “柳暗花明又一村”——陶行知“六大解放”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我们只能走着这样一条有着种种弊端的安全保险的路子来保证学生的成绩,来教学中华五千年积累下来的国语吗?不能。祖先也不允许为人师表的我们畏首畏尾地不敢去尝试。要改。但寻渡,寻渡,渡何处?在中考高考盯着的同时,如何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给孩子心中种下燎原之势的火种?在如今既要成绩又要素质的教育环境下,又如何为改革找到一个最舒适的定位,让已是扁平干枯的语文课堂变的立体丰满?黔驴技穷之际莫忘朝“前”看,看看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何种启示。……陶行知——六大解放。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具体阐述了在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等六大方面对儿童进行全方面的解放,从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新时代儿童。初识、研读、试用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虔诚地期望着先人的思想能为“疑无路”的教学改革带来“柳暗花明”。之下,笔者尝试将陶先生六大解放之思想和日常教学实践相结合,旨在能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

(一) 慎思之——解放学生的头脑

思维是智慧的火花。7~9岁的儿童处于认知阶段中的具体认知阶段,此时逻辑思维初步显现,儿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出现多元化的问题意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儿童头脑的解放。(1)头脑风暴,掀起积极的自学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孩子接过一直掌握在老师手中的“红缨枪”,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自己手中。如教学生字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去讨论生字的读音笔顺、偏旁结构,让学生思维火花进行相互碰撞,提高孩子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同时,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可以精心设置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质疑、析疑、释疑的头脑风暴中还给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解放的状态。(2)远距离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远距离联想是将积极联想到的元素重新整合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解放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跳出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程序,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课文中的“留白”作为远距离联想点,让学生超越课文内容去联想,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的任何联想结果进行批评,而应鼓励学生更多彩的想法。

(二) 笃行之——解放学生的双手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先生说过:“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有关研究也表明,对于具体认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通过做得到的知识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掌握要牢固得多。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动起来”。但是,语文学科不同于操作性强的科学类学科,其动手实践性较低,如何让儿童在“做”中体会到语言的美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之一。我做了以下的思考和实践:(1)对可操作性强的课文如苏教版第四册第二课“蚕姑娘”一文,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喂养蚕姑娘,并阶段性地向同学教师汇报蚕姑娘成长之现状,通过此学生不仅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热爱,知识能力目标都高效完成。(2)对于操作性不强的课文,笔者尝试让儿童以绘画的形式简要表达课文大意,如苏教版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学生通过画丹顶鹤,牢固地掌握理解了课文内容,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让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

(三) 明辨之——解放学生的眼睛

陶行知先生语:“敲碎有色眼镜,教学生看事实”,其主张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感悟周围世界,从而获得较为形象直观的感性经验。对于处于具体认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其思维方式还需要依据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解放儿童的双眼让他们去观察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做过一项试验来检测“观察”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指导“我最喜欢的水果”写话过程中,我将班级分为相似水平的两组,一组可带自己喜欢的水果到课堂边观察边写,另一组则不带。批改了两组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前一组的写话形象度、具体度远高于对比组。这说明“观察”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此外,还应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眼睛在课文、复习资料中解放出来,避免“管中窥天”的狭隘视野,让他们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去感悟最为生动的大千世界。

(四) 审问之——解放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有疑”“求问”是解放儿童嘴巴的关键之所在,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当今唯师是从、安静沉默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改革的重点之一。要解决此问题,需要作以下尝试:(1)创设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只有在无拘束的能与同学老师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时,学生的智力活动才能不受抑制的调动起来,语文课堂才会出现多维多彩的本来面目。(2)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学贵有疑”。尝试将预习课文和“读课文想问题”相结合,将儿童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的关键引导性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的生态课堂,而不是预设的既定输入式课堂。(3)善于激疑。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激发学生的思维,明确目的、时机、方式,让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指向的问题,而不应该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任随学生提出琐碎肤浅的问题。如在讲授苏教版第四册第三课《月亮湾》一文时,学生就提出了“月亮灣和桂林哪里更美呢?”这样有价值有深度有空间的问题。

(五) 博学之——解放学生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空间需要解放,要让他们去接触更为广博的自然和社会。但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仍将学生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教室之中。此类狭隘的教学课堂不得不改。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放——离开教室。对于开放性的课文内容,可尝试将语文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如苏教版第四册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此课内容带有明显的自然、人文属性,因此,我组织学生到离学校不远的小荷塘岸边去上课,边赏荷边学习,其乐融融。(2)提——离开书本。对于具有延展性的课文,尝试将课文内容立体化丰富化,让学生跳出课文,提升认识。如对于《梅兰芳》一文,可组织学生去剧院观赏京剧,让课文真正成为教育的起点。

(六) 乐学之——解放儿童的时间

陶行知语:“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们以空闲消化学问。不把儿童的时间占满,让他们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纵观现在小学生现状,学生不能独立思考,不能主动探索,甚而失去了活泼开朗的个性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让学生从满满的课程安排中跳出来。在实践中,笔者尝试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这一天放学后的时间交由孩子自主支配,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回家看课外阅读书,可以自制小发明,可以去感受春天的温润、夏天的热烈、秋天的凉澈、冬天的凛冽……,这样是否比孩子闷在家里抄写几个生字词更有意义呢?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教育者的我们,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解放儿童,莫让“祖国的希望”成为毫无创造力的知识容器,我们的学生有斑斓的思维、有纯净的眼睛、有天真的嘴巴、有好动的双手,我们应还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时间和天地,帮他们起航人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吴春香.陶行知审美教育思想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

[2]邹晓东,吕旭峰.论陶行知对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超越——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09(6).

[3]於松贵.用陶行知教育名言规正我们的教育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9(35).

[4]周昶,陈晓红,马石明.论张謇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J].江海纵横,2009(6).

[5]任晓燕.试述陶行知的德育原则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

[6]孙淑芹.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7]官卫星.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9(33).

[8]王萍.语文德性教育的滥觞与异化[J].教学与管理,2009(21).

[9]杨小微.从“终身”看“基础”——对基础教育之“基础性”价值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9(9).

[10]李政涛.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09(10).

作者简介:

杜红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六大解放
“头脑风暴”在《生物医学仪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创设情境,引发头脑风暴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解放天性 快乐游戏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刮“头脑风暴”·打组合拳·创新训战融合模式
幼儿园开展小班区域游戏研究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幼儿家庭教育研究
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的幼儿家庭教育研究
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