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三段式”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构建

2019-02-10 03:57黄英
考试周刊 2019年103期
关键词:有效构建三段式课后作业

摘 要: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其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作业作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中显然分量不足。本文在总结了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后,阐述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英语作业有效构建的三个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模板和案例,旨在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有效构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核心素养的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勒玉乐,张铭凯,郑鑫,2018)。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在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衍生出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程晓堂,2016)。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的培养内涵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然而,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课堂方面,对于课下作业的关注度显然不够。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强调核心素养的发展,课后作业还是按照以往的传统形式,那么想要真正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初中英语作业有效构建的探究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 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课堂上,而对于作业的设计考虑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未能在作业设计时全面考虑作业设计的目的,作业的形式,作业内容的科学合理性,作业完成的难度,作业过程的监测,以及作业的评价与改进等。

2. 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很精彩,作业缺乏创意、机械重复的现象却很普遍(陈潇潇,2019)。常规的英语作业类型多见于词汇默写、课文背诵、习题资料等,且多以个人独立完成的形式存在,形式单一,且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学生做此类作业时往往死记硬背,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思考力和创造性得不到锻炼和发挥,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十分不利。

3. 缺乏层次性和选择性

由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种综合因素,不少初中学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个人喜好也不尽相同,这不仅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差异化,也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目前的作业基本还是统一模式,作业的层次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即使有些老师考虑到了作业分层,也没有为学生提供选择性。

二、 初中英语课后作业有效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 作业的定义与功能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明确指出:“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智力和創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张念宏,199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作业的价值,重视作业的功能与时效,尽可能地为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构建他们所喜欢且适合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作业。这种区别于传统常规的“英语作业”更适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也更科学、高效(潘滟,2019)。

(二)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的培养内涵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三段式”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构建

(一) “三段式”课后作业设计的理念构架

一份课后作业的有效构建包括三个阶段,即前期设计阶段,过程监测阶段和评价改进阶段。在作业前期设计阶段,要树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理念,宏观把握设计原则,综合考虑设计要素;在作业过程监测阶段,要预先明确监测要求,量化记录监测内容,教师提供过程指导;在作业评价改进阶段,要保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作业改进持续化。整体构架图1所示:

(二) “三段式”课后作业设计的内涵概念

阶段1:前期设计

1. 核心素养设计理念

高质量的作业需要科学的设计理念的引领,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提高,而新形势下的作业设计要树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并将该设计理念融入作业设计的每个环节。

2. 宏观把握设计原则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有宏观意识,把握设计原则,要注重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对作业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前期设计,并认真考虑作业的过程监测和评价改进。

3. 综合考虑设计要素

教师在设计一份作业之前,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要设计什么形式的作业?作业内容是否合理?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过程如何监测?如何评价作业?如何改进作业?如果在设计一份作业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称之为一份有效的作业。

阶段2:过程监测

1. 预先明确监测要求

教师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后,不能就此放任不管,而应该进行一定的过程监测,掌握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动态,以便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由于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无法直接监测,所以教师要预先和学生商定好过程监测的具体要求,并使学生认识到作业过程监测的必要性。

2. 量化记录监测内容

想要实行有效的监测,必须量化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内容、完成质量、作业疑问、反思改进。在学期初,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过程监测记录本,绘制作业监测登记表(如下表),进行作业登记。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对于作业的一些思考,教师可以和学生商定一套作业监测记录的符号(如下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同时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3. 教师提供过程指导

在作业前期设计阶段,教师就应该思考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在学生进行作业自主监测的同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教师布置了一份作业为撰写一份自我介绍,展示形式是海报或短视频等形式,那么老师就可以告知学生先将写好的自我介绍文字发给老师,在老师的审核后进行订正校对,然后再制作成海报或视频。

阶段3:评价改进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作业评价一般是老师为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于作业完成的兴趣不大,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教育部,2012)。在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2. 评价形式多样化

评价形式不应拘泥于单一的上交书面作业,而应该摆脱以往机械应试的束缚,尽可能的多样化,要考虑一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要避免一味追求新颖而忽略实效性。例如,在给学生布置一项字帖练习的作业后,教师常规的做法可能就是让学生写完交上来看看,有没有认真写,如果将评价形式创新,我们可以发起一项“寻找最美字帖”的活动,让同学们挑选自己写得最好的一张字帖进行投稿,最终由全班同学共同选出十张最美字帖,这样的形式既能鼓励学生认真练字,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对话的模仿,评价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上台展示,可以设置“最佳语音奖”“最佳表现力奖”“最佳投入奖”等奖项,以此多样的评价形式激励学生。

3. 作业改进持续化

学生做作业是知识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作业的改进应该贯穿于作业的始终。一方面,作业的改进应当在过程中得以体现,如在作业的过程监测阶段,学生可以先自主做作业,然后查看资料自主校对,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改进作业,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标注,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和进步的空间。另一方面,作业的改进也要在作业完成后持续进行,很多老师每天在对作业进行评价之后就不再跟进了,没有进一步跟进学生是否认识到错误,是否修改正确,所以教师应该进行作业的复批,实现作业改进的持续化。复批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作业评价可以采取5分制,教师根据错题情况打分,第二天批作业的时候看前面如果订正对了,就加到满分5分,如果还有错误是加不到5分的,所以每一次的作业都必须订正到5分才可以;也可以采取ABCD等级制,订正正确后就在ABCD后加上五角星号,若没有订正好就画三角号。

(三) “三段式”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案例

我们已经在前面阐述了课后作业有效构建的三个阶段,现选取人教版初中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2 This is my sister为例,进行了“三段式”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表1),旨在帮助教师进行系统的作业设计,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避免传统作业设计的错误习惯。

设计说明:在作业前期设计阶段,作业目的的设置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作业形式提供了家庭成员海报或视频两种形式,既体现了趣味性和创新性,又体现了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在作业过程监测阶段,教师预先明确了监测要求,要求学生量化作业时间、作业内容、完成质量、作业疑问、反思改进,在制作海报或视频前,要求学生先将写好的家庭成员介绍的文字发给老师,在老师审核后进行订正校对,然后再制作成海报或视频,实现了过程监测和指导。在作业评价改进阶段,评价主体是教师+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形式为家庭成员风采展示,选出3个“你最喜爱的家庭”,并说明理由,这样的形式较有创新性,能够较为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评价改进方面要求学生改进并记录作业中的错误表达,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四、 结束语

培养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改变了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获取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的现状。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英语作业设计,是当下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所提出的“三段式”初中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理念及其设计模板,或许还有待商榷,但是人们对于如何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从未停下脚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对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发展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构建的探究,旨在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探寻某种可能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潇潇.初中英语作业设计误区及改进策略[J].中学教育教学,2019(4):67-69.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3]勒玉乐,张铭凯,郑鑫.核心素养及其培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4]潘滟.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英语作业的高效构建[J].英语教师,2019(1):151-154.

[5]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

黄英,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构建三段式课后作业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