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策略研究

2019-02-12 13:00陈雪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常州名人校园文化

陈雪华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构建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重视。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情民俗和各代历史综合作用的产物,往往得到区域内民众的高度认同,是培育当地民众文化自信的关键要素[2]。本文所指的地方文化,是指与高职院校所在一个地方区域内的优秀地方文化,有着较高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且为广大高职院校师生所知晓,主要选取了常州地方名人、常州红色文化、常州非遗文化、常州工业文化等四个角度概述常州地方文化。

二、常州地方文化资源在高职校园中的影响与调查分析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古城,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被称为“中吴要辅”。常州地方文化是常州世代传承并赖以栖息的精神土壤,在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中办学,从中汲取学校内涵发展的文化养分,对提高校园文化品质,发挥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推进高校特色内涵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选择常州高职园区内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职院校,通过编制、发放调查问卷,探究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情况和大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需求,对常州地方文化资源在高职校园中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五所高职院校中随机发放进行调查,共发放电子调查问卷582份,回收582份。本次调查问卷设计33个问题,32个是选择题,1个是开放式问答题。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等;二是调查对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了解情况和态度;三是调查对象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情况和情感态度。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常州地方名人方面的问卷结果分析

当问及“你比较了解常州哪些名人?”时,每个选项的人数相差不大。可见,常州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各类名人都有一定影响力。其中,占据第一位的是:爱国名臣类,占43.47%。比例略微高于其他选项,被调查对象对爱国名臣更加关注一些,这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依据(见表1)。

当问及“你了解常州名人的数量”时,选0-2位占56.36%,3-5位占34.36%。可见,9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对常州名人多少有所了解,但是了解并不多。当问及“你会看关于常州名人传记或者相关资料吗?”选择偶尔会看占52.41%,从不看的仅占9.45%。从数据上看,60%的被调查者对常州名人及相关资料是感兴趣的,并主动获取信息(见表2)。

在常州名人相关信息在校园内传播效果方面,回答“一般”的占54.81%;但是在问及“你认为加强对常州地方名人的宣传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思想教育是否有帮助?”问题时,87.2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是有部分帮助或者很大帮助的。

可以肯定地看到,大学生对待常州名人文化的态度还是鲜明的、是积极的、是有需要的,但是学校在宣传和传播效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见表3)。

2.大学生对常州红色文化方面的问卷结果分析

常州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熠熠闪光。据统计,以“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被调查对象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没听过的仅占15.46%,且大部分是大一的学生,刚刚入学,对常州并不是太了解(见表4)。

当问及“你认为红色文化教育与你的学习生活有没有关系?”时,仅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关系;当问及“你对常州的红色文化感兴趣吗?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革命教育?”时,选择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足以看出,被调查者对常州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大部分人愿意接受更多的革命教育。这一观点在“你觉得在高校校园中,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吗?”和“你觉得学习红色革命事迹对你有什么帮助?”这两个提问中得到了印证,有75.6%的被调查者回答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且只有9.79%的人选择“没有实质性帮助”,其他90%的人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对自己的成长是有帮助的。可见,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情感态度是积极正向的(见表5)。

表1 你比较了解常州哪些名人?[多选题]

表2 你会看关于常州名人传记或者相关资料吗?

表3 你觉得学校对常州名人相关信息传播的效果如何?[单选题]

表4 你知道“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吗?[单选题]

3.大学生对常州非遗文化方面的问卷结果分析

“非遗”之美是“文化常州”对外展示的一扇重要窗口。常州梳篦、留青竹刻、常州吟诵、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常州小热昏、常剧(常州滩簧)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问及“你对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了解的程度是?”时,没有听说过的占15.81%,选择“知道、了解、非常了解”的占82.48%;“平时对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或消息的关注程度是?”11.68%表示不关注,81.44%表示“关注、比较关注、非常关注”。可见,常州非遗文化在被调查对象中的认知度、关注度较高。

在非遗文化对被调查者的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选择“有影响”和“影响很大”的比例分别是63.92%和22.85%,只有11.17%的人选择了“没有感觉”。在非遗了解的途径方面,主要来自于学校课堂或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游览参观、阅读介绍非遗文化的相关书籍(见表6)。

在问及被调查者更愿意参加哪些非遗活动时候,选择“文艺晚会”“团日活动”的比例更高一些。可见,大学生更倾向于在寓教于乐的活动氛围中接触和了解地方文化(见表7)。

4.大学生对常州工业文化方面的问卷结果分析

在问及“你对常州的工业文化遗产(包括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大运河记忆馆、戚机厂等)了解的程度是?”没听说过的比例为15.12%,知道和了解的比例占82.65%。在对常州工业文化的关注程度的调查中,表示不关注的占13.4%,表示“偶尔关注、比较关注、非常关注”的占84.2%。问到了解的常州明星企业数量时候,83.85%的人选择0-5家。说明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虽然对常州工业文化有很强的关注度,但是真正了解的内容并不是很多。

在调查大学生对常州工业文化的影响力方面,认为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和职业指导、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都有帮助的占88.49%。说明被调查者对常州工业文化的需求是肯定的,社会参与意识强烈。

5.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问卷结果分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学校的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凝聚人心,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校园精神,提高学校影响力、竞争力,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有所了解的占比还是很高的,占87.92%;同时,对校园文化氛围的满意度也较高,喜欢和一般占93.99%,不喜欢的只有5.15%。说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问及校园文化体现方式时,提供了多个选项:A.校训精神、教师教风、学生学风,B.学校管理制度,C.历史文化底蕴,D.学生文化活动,E.校园媒体和文化宣传,F.校园环境营造、文化场所建设,G.学术氛围七个选项的占比都在61%以上,且差距不是很大。其中,“校训精神、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在校园文化中体现方面比重最高,有84.36%的同学选择,其次是“校园环境营造和文化场所建设”。可见,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环境都比较关注。(见表8)

在分析校园文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时,问卷提供了四个多选项,从数据分析看,四个选项被选的比例比较均衡。可见,没有特别突出的问题,但是在重视显性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封闭性活动较多、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品牌效应不突出等方面确实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并加以完善和改进。

表5 你觉得学习红色革命事迹对你有什么帮助?[多选题]

表6 你了解常州非遗文化的途径主要有? [多选题]

表7 您愿意参加以下非遗宣传活动中的哪一种?[多选题]

表8 你觉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如何体现的?[多选题]

从问卷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你对常州地方文化传承发展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什么建议或意见?”的回答情况看,有162名参与者进行了答复。在这些建议和意见中,关键词“文化”被提到了15次,与文化相关的“活动”被提到了10次,“宣传”被提到了9次,“建设”提到了6次,“发展”提到了5次,“支持”提到了3次,“兴趣”和“有趣”分别提到了2次。

从问卷上分析,同学们表达了对加大文化宣传和建设力度、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的愿望。如:“我们的学校其实是常州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学院对于常州的地方文化要有一定的深入,希望能够组织学生和当地文化进行有关活动,活动可各种形式,但是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精神和底蕴”“希望学校积极开展关于红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多开展有趣又能达到效果的活动”“贴合学生兴趣,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多宣传常州文化”“学校里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常州地方文化”。

三、地方文化视域下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文化精神是大学生认为最能展现高校文化的精髓。常州地方文化所展现和传递的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执著奋斗、开拓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财富。如:在“常州三杰”身上体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革命品格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常州名人赵元任、华罗庚、刘海粟等在各自的学术领域追求卓越,登上了世界高峰;刘国钧为发展民族工业在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的缝隙中顽强生存;盛宣怀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保守势力的围攻中发展中国近代民用企业,创下了中国事业和教育史上的11个第一;非遗传承人对技术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常州地方文化的精华融入到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之中,能够最终内化为大学生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并形成一种凝聚力,结合学校的办学积淀,培育并体现出学校精神风貌的大学精神。

(二)营造特色人文环境

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在道路、建筑、雕塑、桥梁等景观景点的命名时和校园标识系统设计中融入常州名人故事、名人名言等地方文化元素。选取体现常州地方文化精神的元素渗透到校园环境布局的各个环节,使地方文化与校园景观有机融合,让学生透过身边的环境,亲身感受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激励和引导作用。教学单位可以结合各自专业特色,通过楼宇环境设计、教室布置、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展示等方式,营造工业、产业、专业相融合的文化氛围,彰显环境育人特色,激励师生为建设底蕴深厚、特色鲜明、魅力四射、充满活力的文化校园。

(三)创新文化育人载体

建设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需要依托多种育人载体来共同实现。通过课堂渗透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方式,使广大师生在亲身实践中弘扬常州地方文化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

1.开设地方文化课程

从学生层面看,被调查对象对开设常州文化类相关课程都持有积极态度和较高的热情。其中,常州非遗文化兴趣最高,占72.85%;其次是常州名人文化、常州红色文化和常州工业文化。特别是让常州及周边城市就业的学生群体了解常州地方文化的特色,感受常州地方文化的魅力,能够激发学生对常州地方文化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服务常州地方产业的择业和创业热情。

从学校层面看,可以开设与专业相对应的地方文化课程,把地方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或是开设独立文化选修课程,将常州地方文化与常州产业文化、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常州地方文化》课程。这是一门学院特色限选课程,是理论课程。教学项目包括常州历史追溯、常州名人觅痕、常州名胜探幽、常州方言试学、常州习俗掠影、常州非遗赏鉴、常州产业考察和线下活动展示。教学目标是:能融入常州当地生活,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对常州地方文化有认同和自信;能领悟常州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能从常州地方文化元素中获得灵感进行创新;能了解常州产业的发展现状,对今后职业有所规划;能理解常州相关企业文化,融入常州地方企业。

2.打造文化育人平台

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发展的形势下,围绕培育“大国工匠”的理念,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创新育人平台,结合专业特点打造一批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等极具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训载体。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有了成功实践,学校专门建设了文化展示中心。联合常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类非遗传承大师、特色文化收藏与研究专家,以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掐丝珐琅、明清服饰等为对象,遵照传统师徒制,加快实施常州非遗技艺、传统服饰制作工艺在学校的传承,坚持产教融合,建成一批常州非遗文化传承大师工作室、区域特色文化展示馆、明清服饰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等,努力打造常州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高地。文化展示中心工作室打破空间壁垒,发挥集聚效应,秉承“技艺融合”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创新培养纺织服装“工匠”,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工作室的大师带领师生进行专业技术研究,推动地方文化的理论再生,增加专业育人的文化厚度。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问卷调查发现,组织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学生了解常州文化最喜欢的方式,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最直接的方式。引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现实生活,可以拓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生理想信念。

在校内,可以组织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名人事迹报告会、主题演讲、红歌会、读书会、历史剧表演、工业文化节、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一方面推动地方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另外,可以开办红色文化社团、红色文化研究会、激发学生参与人文素质培养的热情;在校外,可以开展系列寻访活动,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工业文化遗产等。

(四)拓展文化传承思路

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要求,围绕常州旅游明星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需求,鼓励校地共建校地文化协同发展的平台,共研项目、共享成果,支持教师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文化方面的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立足特色发展,密切联系区域、行业、企业等所拥有的文化资源,通过学术交流、品牌活动等各种文化阵地,讲好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案例。政校企联合以文化产业项目为牵引,加强沟通协作,高校积极为常州创意产业基地、文化产业集聚区提供智力支持、人才输送、创意设计、研究成果或咨询服务等,推动产教对接与融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建设常州城市的“文化名片”。

(五)提高文化传播效果

进入新媒体时代,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网络“互动性、及时性、包容性、虚拟性”的特点,探索构建全媒体平台开展文化传承传播,有利于地方文化资源进校园,加强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通过网站、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平台,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工具,全力开展关于地方名人、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工业文化的内涵、案例、成果等方面的宣传,讴歌时代主旋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工匠精神,让地方文化涵养人、红色经典供养分,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常州名人校园文化
常州的早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