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评价研究

2019-02-12 13:00王荔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舞蹈技能幼儿园

王荔荔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源自于德国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最早运用在各个领域的职业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开展企业和学校的二元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的共同提升[1]。在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该专业的需求下的理论基础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必须根据企业对这一类专业下的人才需求的标准进行相关的评价体制的制定。在双重的作用下,才能够为高等院校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能力的人才。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效果也比较明显。

一、“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个人才培养的模式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校内阶段,即在校内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这一时期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高校的专业教师作主要传授对象。专业教师根据这一专业下的相关课程设置进行对应的理论及实践环节的教学,以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及将基础实践能力的运用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第二个阶段是校外阶段。当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将带领学生进入到企业(幼儿园)中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实训。其次,在企业(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知识的创新与提升。在本环节中,由于学生已经对该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其重点是让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通过实践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培养、技能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融合,保证学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人才理念,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特点分析

舞蹈课程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跟随教师开展各种舞蹈学习的模式进行的[2]。换句话说,目前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受限于教师。诚然,作为学生要想学到更多的本领,跟随教师一步步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大量的学习却没有任何实践或创新的话,学生很难灵活地将其运用到后期的师范类教学之上。而通过“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相关的舞蹈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对舞蹈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到企业(幼儿园)中开展实践活动,对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一方面,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的舞蹈课程往往会以理论性为主,通过对与舞蹈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综合把握能力。同时,学生们还需要学习一些关于舞蹈编排、舞蹈乐理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理论性内容的主要体现;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幼儿园)实习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以创新、实践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跟随企业导师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践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提升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换为教学实践活动。

(二)学习性与教学性相结合

这里所说的学习性和教学性,反映的是学生身份的转变[3]。一般来说,学生在高校开展的舞蹈学习大多数是以学习为主,舞蹈教师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跟着教师开展相关的学习,即完成了整个学习的过程。相反,当学生在企业(幼儿园)中开展相关实习工作,则更多的是以教学为主。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开展相关的教学,配合专职教师开展相关的舞蹈教学工作,同时也有了真实的教学对象,因此其教学的性质会更加明显。

(三)单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

在学校开展相关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接触的内容往往都是以单一性的舞蹈动作或相关理论学习为主[4]。由于幼儿师范本身的特殊性,在课堂中教师很难模拟出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因此学生所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都会以单纯的学习为主。而在幼儿园开展相关实习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事情就会变得很多。他们不仅要将自己平时学习的各种技能转换为实践,同时还要面对一些诸如幼儿学生日常管理、课堂教学进度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与解决等相关问题,因此具有较强的多元化的特征。

表1 “二元制”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评价方式

三、“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评价方式分析

既然“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与传统的高等院校的舞蹈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开展对应的舞蹈课程评价方式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对应的评价方式,从而用更加合理的手段去评价学生,让学生树立更强的信心和能力。

(一)学校教育以“理论+能力展示”为主

在开展具体的舞蹈课程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理论+能力展示”为主。之所以将学校教育划分为“理论”和“能力展示”两个部分,是因为在开展学校学习过程中,这两部分内容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在根据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的评价方式及标准也应有所不同(见表 1)。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自然应以“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论知识”为主,但如果盲目地检查学生对枯燥理论的记忆,其评价后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为此,对于理论方面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尽量尝试用更多趣味化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考试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趣味手段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答竞赛”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以竞赛的成绩作为理论评价的主要依据,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灵活学习的目标。

舞蹈这门课程本身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在基本的舞蹈基础上开展一些即兴发挥或舞蹈的创编能力。为此,在进行相关的“能力展示”环节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将其评价方式由原本的“舞蹈动作的标准”向“富有创新意识的舞蹈展示能力”角度转换。只有当学生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其专业舞蹈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见附表1所示)。

(二)企业实习以“技能+综合运用”为主

当学生由学校进入到企业开展具体的学习以后,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发生对应的转变。由于学生到企业(幼儿园)开展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以“毕业后就业”做准备,因此其评价方式应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基本条件。在具体的评价内容之中,也可以被分为两个不同的评价内容(如附表2所示)。第一个内容是对学生技能的评价。由于学生进入到企业后所开展的各种实习更多的是以“面对幼儿的真实教学”,因此关于“技能”的评价自然应该以“幼儿园学生掌握能力多少”作为标准,其评价方式也应该以“幼儿掌握了多少”作为基础开展对应的判断。而在后期的“综合运用”环节的评价过程中,则需要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个不同角度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幼儿教育专业开展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与其他培养模式相比,“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具有学习内容实用性强,所学即所用,目标明确,能最大程度地准确满足职业技能与岗位的匹配;突出专业能力,促进行业发展和技能创新,符合国家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等特点。但由于其本身的培养模式与传统高校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相关培养模式的管理过程中,应将其评价方式由单一的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换,才能更好地利用其培养模式培育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附表1 “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评价标准

附表2 “企业(幼儿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舞蹈技能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学舞蹈的男孩子
欢乐的幼儿园
舞蹈课
劳动技能up up!
爱“上”幼儿园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