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9-02-12 13:00王云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认知度本科生应用型

王云飞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0)

党的十九大、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的任务,[1][2][3]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4]全国创业教育出现了新趋势。

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高校,主要是普通本科院校,注重科研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达到“就业有岗、创业有道、发展有余”的能力要求。[5]创业教育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建设方向。本文将学生创业认知度定义为:学生对创业知识了解、把握程度,以及对自身创业能力、自身与创业需求匹配度的把握程度。

关于创业的研究,我国学者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创业教育体系[6][7][8][9][10]、创业教育实践[11][12]、创业人才培养模式[13][14][15]、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借鉴[16][17][18]。然而,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度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了解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创业教育相关的问题,探究影响大学生创业认知度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度的措施,对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设计与实践

(一)问卷设计

首先,查阅国内外关于学生创业认知度的相关文献,总结学生创业认知度特征及影响学生创业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其次,设计调研学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的开放式问卷,并选取20名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共收集学生创业认知度特征相关有效条目217条,学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有效信息条目372条。将意义相同和相近的信息条目进行有效整合,学生创业认知度特征大概可分为4个维度:创业动力认知度、创业对象认知度、自身创业能力认知度、创业政策认知度;学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大概可分为3个维度:创业知识可接受性、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和创业知识传播环境。

依据信息条目内容进行编码,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并将初始问卷发放给专家进行条目的整合和修改,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调查问卷》初试问卷。问卷分为3部分,受访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创业认知度特征、学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选取地方应用型高校50名本科生进行预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删除鉴别度较低的条目,最终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调查问卷》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访学生基本信息条目3条,第二部分为学生创业认知度特征测量条目9条,第三部分为学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测量条目12条。问卷测量选用李克特量表的自评式5级量表法,“非常认同”“比较认同”“一般认同”“较不认同”“很不认同”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受访学生认为该项目所描述内容越认同。

(二)调查对象

本文使用网络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选取江苏省的淮海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晓庄学院3所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所学校发放问卷100份,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1%。

(三)研究模型

根据影响学生创业认知度的3个影响因素,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

二、调查数据分析

273份有效问卷中,淮海工学院89份,淮阴工学院94份,南京晓庄学院90份。其中,男生176人、女生97人,大一学生63人、大二学生83人、大三学生78人、大四学生49人。

(一)信度分析

本文使用SPSS17.0对研究变量进行信度分析,对数据的可信度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创业知识可接受性、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和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和学生创业认知度的α值分别为0.882、0.817、0.845、0.884,所有的α值均在0.7以上(见附表1),相关数据通过信度检验。

(二)效度分析

因子分析中检验KMO值,是比较观测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出发,其值范围是0-1,KMO数值越接近1,说明各个变量之间的共同因素越多,则数据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Spherieity)的零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即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上的所有元素都为1,所有非对角线上的元素都为0。对研究变量进行KMO与Bartlett球体检验,得到KMO系数为0.92,Bartlett球体卡方值为1865.5(df=153,在0.001水平下显著)。因子分析结果如附表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三)回归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附表2所示。

由附表2可知,回归模型的F值为18.62,且在0.01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回归模型显著且有意义,是可以接受的。创业知识可接受性、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创业知识传播环境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89、0.295和0.249,且均在0.01的水平下显著。因此,这三个方面对学生创业认知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三、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现状

依据调研结果,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现状进行相关分析,本科生的创业认知度整体较低,平均分值只有2.573,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动力认知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平均分值为2.183。本科生对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动力源还不是十分清晰,仍对不知自己是否要创业,创业的目标是什么,仅在创业的边缘试探,创业动力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二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对象认知度较低,平均值为3.029。本科生对哪些人适合创业、创业需要哪些能力还没有较为明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仅仅认为有创业热情就可以进行创业,而未能完全考虑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部分创业者也为一时兴起的激情创业或者盲目地跟风创业。

三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自身创业能力认知度不高,对自身所具有的创业能力分析不够清楚,对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是否符合创业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有部分同学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和如何能成功创业。

四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政策认知度还有待提升。据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依赖于学校的相关课程教育和政策宣传,自身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对创业政策的了解深入程度不高。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创业知识可接受性、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和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对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的回归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影响因素模型(见图2)。

图2 模型路径系数

第一,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创业知识的可接受性是影响本科生创业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创业知识的通俗化、易传播化更能加速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和深入,采取新技术、新方式,以学生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创业知识的宣传和传播也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认知度。

第二,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是本科生创业认知度最强影响因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内化能力强对增强创业知识认知度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强,不仅可以较快地学习各种创业知识,也能加快创业知识的内化速度,促进学生的创业实践。学生创业知识接受能力为内部因素,相对其他外部因素来说,更能直接地发挥作用,对学生的创业知识的认知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三,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创业认知度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部分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传播环境,各层级相关人员积极宣传,微博、微信等各类技术充分利用,对创业知识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因此,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建设的现状,进行不同程度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建设,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创业认知度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四、对策与建议

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创业行为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和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学生创业认知度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各级要优化创业知识传播形式

创业知识的简易化和易接受化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创业认知度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创业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其自身的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去学习创业知识,创业知识的趣味形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相关内容。

为了实现创业知识的简易化和易接受化,就需要创业知识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共同努力,社会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社会宣传,为学生创业知识学习提供知识支持。企业是学生创业知识学习的重要课外平台,应利用好学生企业实习、参观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易学的创业知识。学校是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将已有的创业知识简易化,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地为学生创业知识学习提供支持。只有以更利于学生接受的知识进行创业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了解创业知识,增加学生的创业认知度。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应加强创业知识学习

学生是创业知识学习的主体,应自觉做好创业知识的学习,做好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自己,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是否符合创业的需要,明白自己还有哪些能力欠缺,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相应能力,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只有学生自身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正确地认知创业。

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在增加学习主动性,学习创业的政策、创业所需的经济、管理等知识。在创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还应主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从根本上为创业认知度的提升提供支持。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优化创业知识传播环境

高校是创业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高校良好的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对学生创业认知度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应优化创业知识传播环境,在学校内形成校、院、系、班四级宣传体系,营造创业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优化创业知识传播形式,采用网络宣传、线下教育、活动支持等形式,让学生在学校营造的创业教育环境中提升自己,提高学生的创业认知度。只有做好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为学生的创业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影响学生的创业知识学习,把外部影响内化于心,进而提升学生创业认知度。

五、局限性和未来的展望

第一,本文的研究样本仅局限在江苏地区的3所地方应用型高校,未来可以调研不同省份的不同层级高校,进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意义。第二,本文对影响高校本科生创业认知的因素考虑仍不全面,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本科生的创业认知产生影响。例如,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建设情况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细化相关影响因素,完善研究模型。

附表1 信度和效度分析

附表2 回归分析结果

[5]冀宏,顾永安,张根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江苏高教,2016,188(4):77-80.

[6]薛慧.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4,175(3):65-66.

[7]赵会利.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29-32.

[8]余魅,王冠,彭小丹.构建“普惠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4):45-50.

[9]陈光,安泽会,林琳,等.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18,330(2):68-71.

[10]李虹.四力导向、四轮驱动O2O活动链仿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5):122-126.

[11]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22-124.

[12]冀宏,费志勇,张根华,等.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85-189.

[13]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14]张晓芬,史宪睿.“内外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8(3):47-51.

[15]阚阅,周谷平.“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结构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6(10):19-24.

[16]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17]苗青.剑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48-52.

[18]包水梅,杨冬.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百森商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6(11):62-70.

猜你喜欢
认知度本科生应用型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细致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认知度的影响研究
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人群对艾滋病咨询检测的认知度比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