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主要蚤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2019-02-12 03:08王军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啮齿动物跳蚤鼠疫

吴 蓉,韩 松,王军红

蚤媒传染病是由病媒跳蚤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半岛南部地区与日本气候相似,受东朝鲜暖流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而半岛北部地区气候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内陆气候较为相似,大陆性特征明显。目前,蚤媒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环境变化时,人群感染蚤媒传染病和疾病暴发流行的挑战依然存在。该文就朝鲜半岛历史上对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的三种主要蚤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1 朝鲜半岛常见蚤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1.1 鼠疫东方鼠蚤 (客蚤属)(Oriental rat flea)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致痒蚤(human flea/Pulex irritans)是东亚地区鼠疫的第二传播媒介,病原体为鼠疫杆菌[1]。目前,鼠疫对韩国军事行动的威胁很小,但当战争和自然灾害破坏严重时可以导致疫情复发。鼠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细菌性疾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人类受感染跳蚤的叮咬后发病。鼠疫可引起发热、寒战、肌痛、恶心、喉咙痛和头痛、淋巴结肿胀。在疾病的早期,鼠疫对抗生素治疗敏感。鼠疫若不及时处理病死率高达50%。感染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型鼠疫、肺鼠疫(是最重的病型,不仅病死率极高,而且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是引起人群暴发流行的最危险因素),由于鼠疫对早期抗生素治疗有反应,应尽早控制以免造成致命性损害[2,3]。

在世界范围内,超过220种啮齿类动物被证明是鼠疫杆菌的宿主。此外,骆驼和山羊也容易感染鼠疫杆菌,在人类鼠疫的传播中发挥作用。鼠疫大流行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鼠疫对美国在东方的军事力量构成重大威胁,但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灭鼠、滴滴涕喷洒、化学预防及注射鼠疫疫苗等,未见人感染病例报道[4,5]。越南战争期间由于严重的生态和人口失调导致当地鼠疫暴发。鼠疫杆菌从皮肤破损处入血或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造成传播。鼠疫杆菌同时可由啮齿动物宿主经跳蚤向其他动物传播,尤其是东方鼠蚤也叫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传播能力惊人。军事行动区应禁止收养猫或狗(鼠蚤进入营区建筑物或帐篷,猫被叮咬传播感染)。野生啮齿动物及其感染者进入人群聚居地也可以引发疫病,主要是家鼠属易导致传播感染。

客蚤属主要出现在城市地区,与鼠类宿主关联密切。成年蚤只以血液为食。相比其他蚤种寿命较短,通常不超过40 d。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跳蚤的数量迅速增加。致痒蚤主要出现于较低层社会经济群体中,它是东亚鼠疫的次级载体,在中国比在蒙古国分布更广泛。致痒蚤的生命周期与东方鼠蚤相似,主要以各种啮齿类动物为宿主,包括小鼠、地鼠、田鼠、鼠兔和沙鼠,猪狗等家畜也作为宿主,但在首选宿主缺乏的情况下,这类跳蚤即以人为宿主[6,7]。致痒蚤可以在没有食物的条件下生存几个月。军事营地或军事行动人员尽量不要在野生啮齿动物的栖息地屯驻。在啮齿动物的洞穴喷洒杀虫药是有效减少跳蚤的方式。对于参与灭鼠的军事行动人员,应采取《军队虫害管理委员会技术指南36》所述的个人防护措施,对昆虫和其他影响军事活动的节肢动物进行个人防护。鼠疫疫苗在人体内的效力尚未在对照试验中得到证实,因此疫苗接种不应被视为唯一的预防措施[8,9]。

1.2 鼠型斑疹伤寒传染源是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型斑疹伤寒在韩国很少见,历史上有过零星暴发,特别是在港口和仓库区。据报道韩国每年有200例鼠型斑疹伤寒病例[10]。基本传播途径是啮齿动物-跳蚤-啮齿类动物,偶然发生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染途径。在双桥训练区,约15%的黑线姬鼠呈斑疹伤寒病毒阳性。人类是偶然的宿主,军事人员在受到啮齿动物侵犯的地区训练时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在啮齿动物死亡时,这些跳蚤会寻找其他宿主。

鼠型斑疹伤寒不是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的[11]。人体破损皮肤或黏膜沾染受跳蚤污染的粪便和皮屑而感染。跳蚤本身传染性可保持50多天,甚至终身。成年跳蚤能在高湿度和中等温度下存活数月。鼠疫蚤是韩国城市环境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鼠蚤,但其他物种,如幼稚狭蚤、同源栉眼蚤和纤蚤属,则以农村环境中占优势地位[12-14]。

1.3 蚤媒斑疹热型立克次体病(蚤传斑疹热,猫蚤传斑疹伤寒、猫属立克次体病) 蚤媒斑疹热型立克次体病的传染源是立克次体属。亚洲的第一例人感染病例报告来自2003年的泰国。人类感染猫属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痛及咬伤部位焦痂,与其他立克次体病类似。猫属立克次体病在韩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尚未可知。目前,在韩国尚无人感染猫属立克次体的任何记录[15,16]。 有报道在 2005 年—2007 年对韩国京畿道20个军事设施和训练场地进行鼠传疾病的监测结果发现:300个跳蚤池中的6个跳蚤池猫属立克次体检测阳性,最小田间感染率1%。宿主为黑线姬鼠的同源栉眼蚤、纤蚤属和幼稚狭蚤猫属立克次体检测阳性,地域包括LTA 130(涟川)、军事基地(坡州寺)、双桥训练区(坡州寺)和京畿道凯西营(东豆川市)[17,18]。

环境中存在猫属立克次体可能源于猫蚤种群的稳定传播。其他节肢动物传播的猫属立克次体尚未见报道。被猫属立克次体感染的猫蚤,通过唾液分泌传染给宿主猫,其宿主猫血液猫属立克次体DNA 检测呈阳性[19,20]。 猫蚤、猫栉头蚤是目前唯一已知的猫属传播载体,其他物种的跳蚤、蜱螨等多种节肢动物的宿主中也存在猫属立克次体。韩国已发现幼稚狭蚤、同源栉眼蚤和纤蚤是猫属立克次体的宿主[21-23]。

2 相应的防控建议

2.1 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宣传立法部门应密切关注社会新变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发展,及时改进和调整各项法律法规,以便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可以遵循法律和证据;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要严格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以便精简,规范地发展区域卫生服务。对公众来说,传播疾病的知识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增强人群的健康意识。

2.2 传染源的控制鼠,蚊子,跳蚤,蜱等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媒介,用于控制病毒的长期和传播宿主。通过大力开展健康运动,做好杀鼠,杀蚊,预防蚊虫,杀灭蟑螂,切断虫媒病毒-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自然循环,控制感染源。

2.3 人群免疫虫媒病毒的种类较多,不可能一一制备疫苗,况且疫苗要提前注射才能有预防作用,因此大规模使用虫媒病毒疫苗是不现实的。一般只在疫情流行地区或季节,或对从事有感染危险的工作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服药。尽早发现患者及传染源,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4 加强传染病领域的卫生监督在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下,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传染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详细统计传染病人数以及其他科研情况。监控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为加深对疫情的认识及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做好当地卫生检疫工作,如果发生传染病疫情,应及时进行消毒和隔离,并对感染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和变异。

综上所述,蚤媒传染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其潜在的病症传播很可能危害东亚地区经济繁荣稳定。世界范围内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了传染病流行的概率,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传染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潜在威胁,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不够重视,导致某些传染病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教育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啮齿动物跳蚤鼠疫
我不是跳蚤侠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老鼠和豚鼠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斗跳蚤
跳蚤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