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2019-02-12 23:45彭坤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8期
关键词:病鹅小鹅鹅群

彭坤

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

彭坤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 27330)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小鹅瘟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广为流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多见于夏季和早秋,南方多见于春夏两季,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一般2~5年大流行一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往往引起雏鹅群“全军覆没”,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该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上,与鹅副粘病毒病、鹅巴氏杆菌病、鹅霉菌性脑炎、雏鹅副伤寒等有相似之处,可能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在鹅的饲养过程中熟知小鹅瘟的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进而制定合理规范的防治措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是保证经济效益重要途径。

1 病例介绍

临沂市平邑县某养殖场养殖肉鸭8000多只,2019年5月15日,饲养员巡查时发现10多只肉鸭精神萎靡,行走不稳,不合群,有下痢现象,发现有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防止病情扩散,前来就诊。经剖检,发现小肠中后段粘膜充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见实栓,诊断为亚急性行小鹅瘟。

2 流行特点

小鹅瘟主要侵害雏鹅及雏番鸭,成年鹅不易发病,一周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的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该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雏鹅和带病的成年鹅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环境卫生差、温度变化大都会引起小鹅瘟的发生。患病鹅群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像未及时隔离病鹅,健康鹅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等,会明显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饲养过程中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雏鹅缺少母源抗体、体弱多病等会使病情加剧。

3 临床症状

小鹅瘟的潜伏期为3~5d,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依据病程长短和临床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类型。

3.1 最急性型 一周日龄以内发病的雏鹅呈最急性型,在不显现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败血症而死亡。少数情况下,在发生精神呆滞数小时后呈现衰弱,倒地挣扎,即便死亡,喙端和爪尖发绀。

3.2 急性型 一周日龄以上发病的雏鹅呈急性型。病鹅表现精神萎顿,打瞌睡,站立不稳,步行迟缓,难以合群,食欲减退或丧失,饮水量增加,严重下痢,粪便呈黄白色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粪便中常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肛门周围绒毛被污染。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频频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困难,喙端和蹼色泽变暗,嗉囊中含有大量气泡或水肿。有些病鹅死亡前精神麻痹,全身抽搐,脖颈扭曲导致头触地。该类型是最为常见的,病程为2d左右,病鹅逐渐衰竭死亡,未死亡的病鹅生长缓慢,未能及时治愈的转化为亚急性型。

3.3 亚急性型 15日龄以上发病的雏鹅呈亚急性型,症状表现不明显,病鹅采食量减少,消瘦,全身无力,站立不稳,走动摇摆,精神萎靡不振,稀泻,饲料消化不完全。病程一般为3~7d,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治疗不及时的甚至停滞生长。

4 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变在小肠。最急性型见小肠前端粘膜充血肿胀,表面附着大量的淡黄色粘液,或呈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充血,胆囊胀大充满胆汁。急性型病见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靠近卵黄囊柄和回盲部的肠段极度膨大,比正常肠断大2~3倍,形如香肠,呈淡灰白色,将膨大部分的肠壁剪开可见肠壁紧张变薄,肠道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渗出物形成淡黄色的栓子状物,长短不一,将肠道完全堵塞,病程短的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黏膜充血或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见坚实栓子。肝脏肿大充血,质脆。肾脏呈暗红色,质脆。胆囊肿胀,充满暗绿色胆汁。具有神经症状的见脑血管充血,大脑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

5 诊断

发现鹅有疑似小鹅瘟症状时,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具有“肠栓”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病毒分离鉴定或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6 综合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 创建良好的养殖环境,圈舍要选在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的地方,配备隔离治疗间和必需的消毒设施,建材坚固耐用,保温效果良好。加强饲养管理,掌握合理饲养密度,控制好圈舍的卫生条件、通风状况,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供给优质新鲜的全价料,确保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制订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种蛋、孵化房和雏鹅群的消毒,严格控制引进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防止病源侵入。饲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发现病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场地等要消毒处理,病死鹅要做无害化处理。

6.2 做好免疫接种 该病尚无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做好免疫预防工作是当前控制病情发生的主要措施。在母鹅产蛋前一个月用小鹅瘟弱毒苗进行免疫,15d后再进行加强免疫,在本病流行的地区可用强毒疫苗免疫母鹅,孵化的雏鹅可以获得母源抗体,雏鹅一般于7~10日龄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种鹅未接种疫苗的其后代缺乏母源抗体,应该在雏鹅出壳后48h内注射雏鹅小鹅瘟弱毒疫苗,或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ml/只)对刚孵出的雏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对已经发病的鹅群,视发病日龄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1~2ml/只。

7 小结

小鹅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高度死亡率的疾病,鹅群发病后治疗代价比较大,给养殖业主带来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选用正规厂家的疫苗,规范存储和运输,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防疫工作。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消毒灭源工作,全方位的进行疾病预防,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保障经济效益。

(2019–05–23)

S858.32

B

1007-1733(2019)08-0043-02

猜你喜欢
病鹅小鹅鹅群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被鹅追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瘸腿小鹅
放鹅娃
阿健的小鹅
病鹅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