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9-02-14 06:10毛素玉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毛素玉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而言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重视,还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降低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理念,不断加强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根据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能力培养

独立思考属于一种能力,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讲,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利于学生在社会中、工作中对问题进行解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1.缺乏对小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引导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要点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成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背诵教学概念的时候,不少教师只留出背诵概念的时间,并没有留出理解概念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在学习中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和解决。

2.缺乏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

近些年,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在小学教学中就已经开始出现,而且还非常的强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看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识,是否可以熟练地运用知识。再加上课后给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性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和对知识传授的能力,活动场地就只是那三尺讲台,教学课堂中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们只负责接受知识,主要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缺少了课堂的互动性,教学过程逐渐乏味[2]。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识是否消化、对知识理解的层次都是未知的,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整体教学水平下降,很难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对策

1.巧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要在传统教学中给予一定的创新和优化,利用情境教学法来不断提升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成一个小百货超市,给每一个学生都发一个不同面值的购物券,之后教学生学习物品的标准价格,例如:自动铅笔3元/支,橡皮2元/块,胶带1元/卷,铅笔盒7元/个等。让学生进行购买,每次购买的物品要在3件以上,并利用自己手中的购物券进行兑换,直到全部兑换完成[3]。利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加强记忆,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结合创新教育模式,激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那么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利于提高自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4]。数学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系统性,而且它的逻辑性也非常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困难,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数学知识大部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找到相关例子的影子,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结合具有独特性的数学素材开展教学,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克、千克、吨”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标有重点单位的物品带到课堂中,例如,牙膏、味精、土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500克食盐和1千克土豆的区别,并在这个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两种饼干,一种是5元500克,一种是9元1千克的饼干,让学生计算购买哪种饼干最划算,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可以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交流沟通,保持良好互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交流和沟通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多向性的交流和沟通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状态。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要积极、热情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6]。具体实施过程,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思想观念,适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学习态度。首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网,使学生可以在该平台直接抒发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该平台中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中来[7]。另外,教师还要树立好榜样,提供正确的指导,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合沟通,总结归纳,让学生把握有效学习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加强拓展教学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基础上,再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思考是一项非常难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拓展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展课后拓展有充裕的时间对问题和知识点进行强化和独立性的思考,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开展课后拓展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可以亲身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将1234四个字数与四个0组成最大的一个八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八位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8]。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设置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比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都有非常强的好胜心,所以利用比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化学生在比赛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指点,在学习中不断巩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教学目标,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获得全新的、正确的三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0):109,111.

[2]李兰兰.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读与写,2019,16(28):153.

[3]李桂红.善独立不依赖方成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31):100.

[4]刘凡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3):220.

[5]韩俊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9(8):172.

[6]王玉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193.

[7]魏世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9(7):260.

[8]黄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7):40.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