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变与不变的本质 实施数学深度教学

2019-02-14 06:10夏爱玉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变与不变深度学习

夏爱玉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引发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以整体视野来教学,突破一节课的知识点的局限,通过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采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在“变化”之中探究“不变”,在“不变”之中明晰“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共性的不变,寻找不变之中蕴含的变化的规律,以教学“商不变规律”为例,从最初的仅仅注视除法运算的一角,到发散开来引发学生对积、和、差不变的规律的思考,不仅仅更加牢固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还学会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方法,学会了“变”和“不变”的辩证思考,更学会了对事物的积极探究态度。

【关键词】变与不变;商不变的规律;深度学习

“商不变规律”一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3页的教学内容。这一课安排在第二单元《兩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第7个例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理解,也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提供依据。但是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时,余数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困难,也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难点。如果这一课仅仅停留在对“商不变”的掌握的层面,一是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负迁移,二是不容易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这一部分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其实内容丰富,怎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激发学生更深度的思考?本课重点强调商不变,那不变之中,有没有变的呢?以“变”和“不变”为主线,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的脉络,既能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又能有利于学生辩证分析深度思考。因此,笔者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做了以下研究。

一、探究新知,感受“变”中的“不变”

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是从区分事物开始,在比较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在众多纷繁的“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内容,从而产生猜想和验证。

课堂开始,呈现一组组算式,不同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但是无论怎么变,商都是不变的,让学生在不断地变化中,感受不变,产生“商不变”的猜想,进而主动列举更多变化的算式来验证猜想,求证不变。

出示了课本第23页的例题,但是又有所不同,见下表。

被除数 除数 除法算式 商

100 20 100÷20 5

100×2 20×2 200÷40 5

100×4 20×4

100÷2 20÷2

100÷4 20÷4

100×(    ) 20×(  ) 5

100÷(    ) 20÷(  ) 5

表格的前5行呈现给学生的是大量的“变化”被除数和除数,让学生反复书写计算得出的商都是 “不变”的。在大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状态下,凸显了商“不变”,不仅仅进一步巩固了除法口算,还对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增加了最后的两行,既能引发学生自己探究规律,又能搜集学生对于这题例举的猜想验证的算式,以作为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各道除法算式的观察中感受到了认识世界的一般方法,在被除数和除法的变化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二、回首新知,找寻“不变”中的“变”

当学生自主探究,大量举例验证了猜想的时候,“不变”已经成了学生研究的重点。当学生自信已经弄懂商不变规律的时候,且沉浸在学会又“迷信”新知中,教师反问学生:不变之中,有没有变的?把学生的思绪从“不变”中拉回来,学会审视新知。

师:刚才这些算式,都是符合“商不变规律的”,商是“不变”的,那有没有其他变化的?

生:被除数和除数在变。

师:怎么变?

生: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师: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同时”变,会怎样?我们来看看这题:

540÷18=300

54÷18=( )

5400÷18=( )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10,商除以10;被除数乘10 ,商也就乘10。

师:是这样的吗?请你们自己小组内举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生举例验证。

师:有反例吗?要注意什么?

……

师:刚才我们是假定除数不变,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就“随着”扩大到原来的10倍。如果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商就“随着”缩小到原来的。那如果“被除数”不变呢?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我举的例子是——

54÷18=3

54÷9=6

54÷54=1

我发现了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2,商就乘2;如果除数乘3,商就反而除以3。

师:其他同学,你们举的例子也是这样的吗?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师:他的发言中,说到被除数不变的时候,除数变化了,提到一个词说商怎么变的?

生:反而。

师:是的,这个词说明当被除数不变的时候,商和除数变化的情况刚好相反。刚才都是假定被数数不变或者除数不变,如果这两个数“同时”变,但是变的大小不相同呢?出示:

100÷2=(  )

(100÷5)÷(2×5)=(   )

(100÷5)÷(2÷2)=(   )

(100×5)÷(2×2)=(   )

(100÷5)÷(2×2)=(   )

(100×5)÷(2÷2)=(   )

师:这时候商变了吗?

生:变了。

师:这时候商的变化很大,比之前举的例子更复杂,后面的练习课上我们会继续研究。

考虑到本课是新授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变”之中“有变”,而且是有规律地变。这里做了探究,借着这样的设计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三、迁移新知,发现不同运算中的“变”与“不变”

“变”和“不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除法中有,在乘法、加法、减法之中也有吗?作为教师对这些问题可以清楚回答,但是引导学生能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思考才显得更有价值。为了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变”和“不变”的普遍性,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商不变的规律。

师:具体说说看。

生:被除数……

师:非常流畅,这个规律很容易弄懂,你们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我有一个问题,“商”不变的规律,“积”呢?有“积”不变的规律吗?

生:没有——(整齐划一)

师:是真的吗?

学生静下来了,有一个学生叫了:不对,有的,10×10=100;把第一乘数乘2,第二个乘数除以2,商还是100。(老师板书)

(10×2)×(10÷2)=100(全班认同)

师:其他同学也能举个这样“积不变的规律”的例子吗?

学生纷纷举例,汇报。

师:乘法算式中的第一个乘数和第二个乘数是怎么变的呢?也是“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一个数吗?

生:是“相同”的一个数,但是一个“乘”,一个要“除”。

师:“除”和“除以”的含义不一样,你的意思是当第一个乘数“乘几”,第二个乘数就“除以几”,是吗?

生:是的,乘和除以的数是相同的,也是“同时”变的,只是一个乘数扩大了,一个乘数缩小了。

师:乘或者除以的这个“相同”的数,可以为0吗?

生:也不能,如果为0,那积就是0,而原来的算式10×10不等于0。

生:还有,第二个乘数不能除以0,0不能作除数。

师:是呀,乘法算式中,第一个乘数乘几,第二个乘数就除以几,(0除外),得到的积就不变。那么加法算式中,有和不变规律吗?

生:有,10+10=20,(10+1)+(10-1)=20。

生:也是与“积不变”的规律很像。第一个加数加几,第二个加数就减去几,(0除外),得到的积不变。

师:两个加数加上或者减去的数不可以为0吗?

生:嗯,是的。

生:不是的,可以为0,你们看(10+0)+(10-0)=20,加上0或者减去0还是原来的加数。

师:乘法的积、加法的和,你们分别探究得到了规律,还想到了什么?

生:差不变的规律。

师:有吗?谁举个例子。

生:100-80=20;(100-50)-(80-50)=20。

师:对不对?被减数和减数是怎么变的?

生:同加同减。

师:能同乘同除以一个数吗?

生:不行,10×10+10×10=200,10÷10+10÷10=2,都发生改变了。

以这样整体视野来教学,突破一节课的局限,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变化”之中发现“不变”,在“不變”之中明晰“变”,经历了发现共性的不变,寻找变化的规律,让思维在“变”与“不变”之中穿梭,从最初的仅仅注视除法运算的一角,到发散开来,发现积、和、差不变的规律,学生不仅更加牢固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学会的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的方法,学会了“变”和“不变”的辩证思考,更学会了对事物的积极探究态度。

一节数学课如果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本位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意义所在,不仅是借助数学问题、数学关系来吸引学生,更是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课堂彰显思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5).

[2]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陈瑾.向思维更深处蔓朔——以“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整合教学”为例 [J].小学数学教师,2018(11).

猜你喜欢
变与不变深度学习
在“变与不变”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从党纲历史把握党章精髓
香港书展的“变与不变”都令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