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2019-02-15 03:15周燕莉王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住院

周燕莉 王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损害全身多系统多器官。该疾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该疾病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环境等因素有关[1]。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疾病发展及长期应用免疫相关药物, 可导致体内免疫功能紊乱, 从而增大了感染发生的可能性[2]。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及其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 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感染已经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本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20例, 其中男16例, 女104例;年龄20~55岁, 平均年龄(37.96±15.75)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4.68±3.24)年。临床症状包括皮肤黏膜的损害、颜面部蝶形红斑、不同程度的脏器损害。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标本检查结果等;统计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的患者例数, 并记录归纳其诊断依据、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疾病转归情况。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症状的患者, 根据标本检查结果和药敏实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合并感染的诊断标准:患者体温连续>72 h、>38℃, 且抗感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实验室结果提示感染症状, 包括白细胞计数异常、C反应蛋白异常等;体液标本检查出病原菌, 体液标本包括血、尿及痰等;放射性影响, 如胸片、CT等, 可见感染灶。根据诊断结果将合并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置为感染组,未合并感染的患者设置为未感染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血沉、C反应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发生情况分析 120例患者中, 33例合并感染(感染组), 87例未合并感染(未感染组), 合并感染发生率为27.5%;感染部位涉及到全身:16例(48.48%)发生在呼吸系统, 10例(30.30%)发生在泌尿系统,5例(15.15%)发生在泌尿系统, 2例(6.06%)发生在其他部分。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 27例患者发生细菌感染,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6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 致病菌包括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死亡情况比较 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死亡率高于未感染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s)

注:与感染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元)感染组 33 17.46±3.25 9012.35±1127.37未感染组 87 12.37±2.46a 5938.48±1038.21a

表2 两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n,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前, 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血沉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s)

注:与感染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 血沉(m 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感染组 33 48.36±4.37 39.57±3.29 31.39±5.62 15.32±4.35未感染组 87 43.26±3.48a 34.38±3.21a 28.75±4.74a 9.68±3.26a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 好发于青年女性, 可导致患者全身免疫机制紊乱, 免疫功能下降, 而长期服用免疫相关性药物, 免疫功能会进一步受损。因此,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容易伴发感染, 而感染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有很大影响[3-6]。本研究发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感染的发生率为27.5%, 因此,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当注意防治感染。目前, 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是联合应用多种手段, 包括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等[7,8]。临床诊断时应注意, 不可单纯因为高热症状而诊断伴发感染, 必须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在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发感染后, 要尽快通过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 根据致病菌给予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容易并发感染, 对于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有不利影响, 因此, 临床上应注意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感染。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住院
妈妈住院了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