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德育工作的理论思考与路径选择

2019-02-16 19:54吴金萍
关键词:观察学习模范人物医德

吴金萍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公民道德建设给予高度重视。2015年10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一、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德育工作的理论思考

1.道德模范榜样力量的校园内涵

习总书记提倡的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体现为德育工作中的榜样教育模式。在高校,集中体现为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教育作用,利用道德模范为教育载体,在青年大学生中发挥价值引领、道德感召和行为示范作用的教育方式。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道德模范作为一面旗帜,引领青年的道德素质、信仰和价值观成长,道德模范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对青年的成长起着引导、示范和激励的积极作用。

2.榜样教育适用于医学生德育工作

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因专业特色、成长环境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小的差别,并且肩负着学成后救死扶伤的社会使命,以人文关怀、道德示范为首的价值导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受社会主流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医疗行业“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暴露在多元化信息下的在校医学生们来说,迫切需要有正面价值引领作用的道德模范的教育引导,可以说,德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榜样教育是德育方法中一条有效的教育路径。

3.榜样教育的理论来源

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1年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或称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理解和预测个体以及群体行为特征,并识别哪些方法能够改变行为。[1]班杜拉的理论解释了在人的行为形成过程中,学习榜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提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榜样行为而获得。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包括有四个层次的理论。一是三元交互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二是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后指导自己的行为。观察学习过程又可分为注意、记忆(保持)、自我重复和动机四个环节。三是自我调节理论,在班杜拉看来,自我调节是个体的内在强化过程,主张人类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加以一定的控制。四是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又称“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时的自我把握、胜任感及自信等方面的感受。[2]社会学习理论是主要针对行为主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理论,既包含个体的心理特征,也包含群体的心理特征。[3]发挥医德模范人物的榜样教育作用开展医学生德育工作就是一个从个体心理特征到群体心理特征,从个体高尚医德行为到群体高尚医德行为的过程。整体而言,其四个子理论对于医学生德育工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4.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

在德育领域,班杜拉认为人们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或直接学习去获得道德知识的。[4]按照班杜拉的理论观点,观察学习是高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且是主要途径。因此,医学生德育工作者应在习总书记榜样教育的指引下,通过加大发挥道德模范的价值引领、道德感召和行为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德育工作成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深入挖掘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医学生德育工作的价值,充分把握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通过道德模范的道德品质、先进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认同、学习并实践,从而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其思想觉悟,指导其社会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学生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1.观察学习理论应用于医德教育

(1)确定有效榜样

我们学习的榜样大部分是现实中的人,但是我们也受到象征性榜样的影响——在书中、电影电视里或者是其他的媒体中出现的或真或假的人物。就是说,人们学习的榜样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一些艺术形象。但无论是具体的人还是艺术形象,他们能够成为有效榜样而被人们学习,往往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在人们比较喜欢模仿的对象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2]有效榜样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力,学生喜欢模仿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人。二是威望和权力,普遍受到大众尊敬的人。三是“性别恰当”行为,学生喜欢模仿符合他们性别的行为。四是与学习者自身情况相关的行为。

有效榜样的概念涉及观察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认可度问题。认可度是发挥教育作用的基础,只有观察学习者认可学习对象的某种行为,从价值上给予肯定,才能论及教育效果。换言之,只有确立了有效榜样,医学生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要想达到好的德育效果,必须寻找上述具有一致性特征的有效榜样。有研究指出,用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容易被广大学生普遍认同,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大学生具有亲切感和说服力。大学生对身边的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认可度达到了60.2%[5],相较于传统的“大公无私”、“舍身取义”的英雄形象要高得多。

校园内医学生道德模范人物具有有效榜样的大多数特征,他们一般都是把一件或多件义行善举做得很好的人;与学习者有相似的学习、生活经历;在社会上、校园内或一定范围内受到大家尊敬的人。因此,医学生道德模范是绝好的教育题材和手段,毫无疑问的有效榜样人选,应大力发掘该群体的育人效果。同时,利用医学生道德模范对青年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感到亲近,没有距离感,更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这种从内心深处的认同、赞赏和崇拜,更能使学习者付诸行动,学习这些身边的榜样,真正达到了学习榜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2)帮助学生学习榜样

观察学习由四个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过程构成。在一定条件与环境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实现一个有效的观察学习过程。从这个层面讲,如果没有实现有效的观察学习,不是榜样的问题,而是观察者的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注意过程、可能出现在记忆过程,可能出现在自我重复过程,也可能出现在动机过程上。如果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则极可能是因为:或没有注意有关活动,或记忆中无动作观念与表象,或没有足够的动力以及能力去进行实践操作。[4]

①帮助学生注意

注意是观察学习四个续贯过程的起始环节。前已述及,有效榜样本身应具备明显的特点,如成功、威信、与观察学习者自身情况相关的行为等特征。研究表明,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如果榜样与观察者接触密切,或两者的相似处较多,那么观察者对榜样就容易产生认同和模仿心理与行为。[4]

具体到学校德育工作,校园内的医德模范人物就生活在同学们中间,与观察者密切接触,与观察者相似处很多,是很好的注意对象。但如何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产生注意过程,需要德育工作者们加大医德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搭建多渠道的学习平台,使注意过程有条件并高效率、高频率的发生。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为观察学习者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提供了便利。新媒体使榜样教育的影响力更加持久。[6]当下的学生群体,可谓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他们时刻与网络保持“零距离”的亲密接触。利用新媒体手段对他们进行教育必定行之有效、事半功倍。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和互动,使医德模范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更接地气,使观察学习者没有距离感,零距离地观察和学习榜样,接受榜样的教育和引导,更能产生有效注意。

②帮助学生记忆

记忆或保持是观察学习的第二个环节。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观察学习者对学习对象产生有效注意后,将观察到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并使这些特性与个体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而保留在记忆中,用以指导个体今后的行为。[4]班杜拉指出:“如果人们不记住示范行为,观察是不会有多大意义的。”[4]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再转换为言语编码,两者同时贮存在头脑中,并对以后的行为发挥导向作用。

通过持续不断的医德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环节,同时,医德模范人物的榜样行为多是对病患、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行为,这可以使观察学习者与自身的日常学习、实践直观联系起来,从而使记忆环节更容易实现。

③帮助学生自我重复

班杜拉指出,在注意、记忆之后就是把表象转换为行为的过程,也称自我重复,即观察者将观察学习并在头脑中保持的榜样行为复制到自我行为中。这一过程是体现观察学习的实际意义的关键环节,观察学习者应当努力将观察到的优秀的榜样行为转变于自己的实际行动,变成自己的道德行为去实践,因为保存在大脑中的单纯的不转化为行为的记忆表象是没有意义的。自我重复过程是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也是我们进行榜样教育的关键环节所在。

在德育工作中,要通过对医德模范人物的持续宣传、反复学习,达到观察学习者自我实践高尚医德行为的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起通过医德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建立起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校园德育良好氛围。

④帮助学生强化动机

模仿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称动机又称自我调节过程。模仿中的实际操作是受动机强化与自我调节因素的影响的。学生必须要有动力来推动他们实现某些行为。如果观察学习者对榜样的模仿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扬,这就会起到积极的动机强化作用,反之,观察者就会放弃模仿。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这里重点强调外部强化,外部强化即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强化,比如教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班杜拉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外部强化并尽其所能地将它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内部强化,从而提高其品德水平。[4]

在德育工作中,在加强医德模范人物的宣传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模范人物榜样行为的道德肯定和价值赞扬。经常性地给予各层面的表彰和奖励,对观察学习者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动机强化。

2.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医德教育

自我效能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Bandura,1994)。社会认知论认为以下因素会影响自我效能的发展:一是个人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二是来自他人的信息,三是他人的成功和失败,四是作为一个群体的成功与失败。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来帮助医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比如充分地肯定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所取得的进步。如把握学校“雷锋月”等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开展评比表彰等。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比如可以经常和学生说“如果你去做,一定可以做的很好”“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你真有爱心,以后一定是一个有爱的医生”等。通过类似的肯定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另外,来自医务工作者群体或个人的成功的案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比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医德大讲堂”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找一些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现身说法,让学生们感受到成为一个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是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而且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群的非常高尚的行为,自然提高了自我效能。

3.三元交互理论应用于医德教育

三元交互理论是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另一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本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三元交互理论。人的行为、认知和环境在医学生德育工作中,体现为学生医德实践、学习和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建立一个好的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对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养成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德育工作要努力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崇尚医德、人人尊敬医德模范人物、人人争做医德模范人物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同时区域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相对于医疗技术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广大农村、偏远地区对于有高尚医德,志愿服务于基层的医学人才需求更大。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响应国家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需要,着眼于在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充分发挥医德模范人物的榜样教育作用,为建设和谐的医疗卫生环境贡献力量,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观察学习模范人物医德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在培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推动功能路径探析
关于模范人物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的几点思考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和孩子相处最没用的三件事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观察学习
不同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对不同年龄者追踪任务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