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乡土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2019-02-17 14:02李炎
文教资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家国情怀培养途径

李炎

摘    要: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甘南藏区学生比例达90%。鉴于此,作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乡土史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国情怀”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 甘南藏区    乡土资源    家国情怀    培养途径

2017年9月,我国高考改革步入关键期。改革后各个省市、地区在高考改革实施时间、方法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改革的方向及宗旨是一致的,即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016年9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其中,“家国情怀”立足于人文教育,是学习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一、乡土史资源

“乡土”是指个体或其族群生于斯、长于斯之地,在此地理和生态区域内形成的共同的民风习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聚合体。悠悠乡土史,拳拳家国情,将“乡土史”有机融入历史课堂中,这便是乡土历史资源,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渠道,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作用[2]。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乡土历史教育的结果。如文天祥的言行可追溯到少年时代所受的乡土教育,《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古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帮义、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3]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乡土历史资源开展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

二、“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顺应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向。党的十九大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方面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4]。

关于“家国情怀”的学科表现,教育部高中历史课标组组长徐蓝教授在2016年9月《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中是这样界定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直接关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5]。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应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养成。但历史教科书是高度概括性表述,缺乏历史细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感。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史资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家国情怀,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三、利用甘南乡土史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完整地保存相关的藏、汉、佛、儒、伊斯兰等区域文化。是甘南藏区世代传承的精神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基础。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是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灾后重建教育项目,2012年9月6日正式落成开学,是兰州市教育局系统唯一的全封闭寄宿制独立高中。目前在校学生2300人,甘南州籍学生超过2000人。由于寄宿制学校平时食宿在校,严明的校纪校规取代了以往的家庭束缚,学生需要独立地面对生活、思考问题,心理上对家乡的依恋尤为强烈。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甘南乡土史资源,更容易带领学生在熟知的历史场景中探寻历史的真相,思考历史的价值,感悟历史的启示,拨动他们心底的“家国情怀”之弦。

(一)温情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历史。

1.宣扬乡土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乡热情。

家乡的英雄、传奇人物会增进学生的熟悉感和敬仰之情。甘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涌现出许多民族精英:先秦时期的羌人首领无弋爰剑为甘南的开发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拓跋赤辞的后代建立了西夏王朝,还有为挽救“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被赐封为西平王的李晟,有率船队数次下西洋、与东南亚诸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外交家侯显及创建拉卜楞寺的一世嘉木样·华秀·俄昂宗哲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乡土历史人物事迹,更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爱乡热情。

2.弘扬甘南藏族传统文化,增进学生的爱乡情操。

甘南藏区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底蕴。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整合背景下,积极挖掘和传承藏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见表1)。

教师在传授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可以向学生弘扬甘南藏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藏族文化的历史、成就、特点,还可以发展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进而培养他们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

(二)亲情感受,沉淀家乡情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情感,它的培养需从爱家乡开始,而爱家乡则以知家乡为基础,知家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从学生的反馈看,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如我校于秋假期间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动学生采访和搜集所在地的文献和口头传说资料,也可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在具体实践中更好地了解乡情、民情和国情,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

1.家族史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家谱、族谱,搜集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做口述史,向长辈求证某些历史事件或者听长辈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家族、个人在大历史变迁中的心路历程感知时代的变迁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

2.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可以作为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如:“俄界会议”遗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腊子口战役遗址、洮州苏维埃旧址、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宣侠父烈士纪念馆等一系列红色遗迹及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不仅是甘南人引以为傲的红色佳话,而且让一代又一代雪域儿女汲取了榜样的力量,找到了信仰的归宿[6]。

3.地名渊源及文化内涵探究。甘南地名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点,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实为民族文化之镜像。如:“舟曲”地名的来历,反映了吐蕃王朝向东扩展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地名的沿用还是所操的工布方言及保留至今的马兵服饰、习俗等,都投射出吐蕃时期藏族文化的特点;出于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宗教人物的敬仰而对一些地名赋予相关的命名,这是碌曲地名的特色;卓尼地区的藏族部落大多是吐蕃军队的后裔,其地名的形成与当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一定渊源,故卓尼地名的最大特点便是以传说地名为主等。地名的形成与历史上当地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周边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息息相关。通过引导学生与家乡文化“亲密接触”,可以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和责任意识。

一部乡土史就是一个地方历史发展的见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运用乡土史资源,不仅可以缩短时空上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激发他们的爱乡爱国热情,在特有的“乡情”文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Z].2016.9.

[2]黄雯婷.基于乡土资源的历史课程内容再省思——从李惠军老师的一个提问和任鹏杰主编的一个回答想到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9).

[3]陈清泉.文天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10.

[4]陈宝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N].北京:人民日报,2018-1-8.

[5]齐光环.家国情怀落地有声——例谈核心素养的课堂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9).

[6]楊高峰.迭部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41-44.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家国情怀培养途径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