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

2019-02-18 11:34朱玉何萍李正标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孵化器基地院校

朱玉,何萍,李正标

一 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政府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引领经济发展。为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国务院发布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各地高校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基地基本条件建设力度不够,距离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创业基地建设模式单一,完全由校方单方面投入,没有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创业基地没有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没有为创业企业提供全过程的项目孵化服务;还有不少创业基地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

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地、办公物品等硬件保障,减少学生的创业投资成本,为各个创业项目配备老师和专家进行指导,降低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创业企业聚集在校内孵化基地,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能有效地为创业学生提供各项资源的支持,缩短创业探索期的时间,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进而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创业研究的创始人熊彼特认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是进行创新的主导力量,企业家群体的数量和综合素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创新创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1. 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潜在要求。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创业实践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完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停留在理论和课程上,只能是纸上谈兵,作用不大。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创业项目出发,在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大为增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创业项目成功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3. 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内在需求。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与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应用人才目标一致,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不仅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大量的创业型人才,提高社会就业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 企业孵化器理论。孵化器是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培养创业企业与企业家的服 务机构,是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创业的桥梁,是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Johan Bruneel 等在2012年对三代孵化器运营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第一代孵化器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建立,主要提供低价的办公场地和共享资源,其基本功能和和核心价值主张是提供有形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第二代孵化器在第一代孵化器的基础上,还提供业务支持服务,如指导和培训;第三代孵化器出现于20世纪90 年代,强调通过外部网络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提供创业企业与潜在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和投资者的沟通渠道,使创业企业获得资源更为便利[2]。

2. 三元参与理论。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参与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器的建设、运营和监管,三方协作,平衡三方利益,保障孵化器的正常运作,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3. 创新系统理论。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界定为“执行新的组合”,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能够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这一概念包括五种情形:采用一种新技术;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采用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或商业模式。这个定义既包括技术方面的程序,还包括非技术方面的组织创新。

(二)国内研究现状

董美玲认为斯坦福大学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并最终发展为创新创业型大学,成功的因素有八个:开放政策、先进的技术转化支撑体系、突出创业的教育特色、硅谷企业科技需求、硅谷企业资金支持、政府的政策法律保障、相依相伴的区位布局、信息纽带的校友网络[3]。

杨兰提出,高职院校建立创业园需要建立企业型的运行模式、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合理的管理办法[4]。

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通过研究发现,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网络的16个组织被划分到6个功能平台上。其中,包括提供商业联系和创业研究资源的平台,提供创业课程的教育平台,提供法律支持及创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平台,提供创业活动的基础技术搜索和研究的平台,聚焦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国际交流的平台和学生社团平台[5]。

三 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资源形成服务体系应体现公益性、创新性、服务性和协作性[6]。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如技术研发能力低,学生知识素质较差,依托地方政府或行业,资源较少等,决定了高职院校对校内孵化器的投入较少,指导能力不强。因此,必须更多的依靠政府和企业投入资源,为校内创新创业企业服务。尽可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与项目相匹配的资源配置,以保证孵化基地的健康发展。社会机构如行业企业,投融资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等,为孵化基地提供创业企业需要的各项融资、市场开发、技术开发和支持等各项社会化资源。

(一)政府

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应发挥政策引领作用[7]。政府通过立法,制定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推动产教融合,健全工作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深化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与高职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推动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强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分工协作、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建立相关利益共同体的运营机制。积极促进技术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健全技术市场,加速创新成果的技术交易、转移和扩散,鼓励高职院校创业组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创业。完善政策措施,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成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鼓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融入区域经济市场。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依法打击侵权行为,保障各方合作利益。

(二)学校

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器组织按照因事设职的原则设置物业租赁部、市场部、技术部、培训部、投融资部等主要职能机构。物业租赁部的职责是为创业企业提供经营场地,按照创业企业的不同经营状况可以给予企业不同的收费标准,初创企业可以免费提供场地,成长期企业优惠提供场地,壮大以后的企业按正常标准提供场地。市场部为创业企业提供市场咨询、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等。技术部为企业提供专利申报、项目申报、项目调研、技术咨询、提供研发场所、实验仪器使用等服务。培训部为创业企业提供免费创业培训,提供人力资源,提供办公用品和办公服务。投融资部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服务,对接资本市场,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合作企业和通道。

(三)行业企业

社会风险机构为学校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种籽资金、风险资金和股权资金,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缺少启动和运营资金的问题,并能够给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各项社会资源,如创业指导服务、市场开发、技术开发、运营管理等扶持服务,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风险机构通过风险基金、股权资金、债券资金的模式,投入资金到创业公司,待创业企业创业成功后退出孵化。其它企业可以提供共享设备设施、配套资源、相关技术、采购订单、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创新创业。

四 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

高职院校以服务理念、市场理念、企业化理念和虚拟化理念指导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国家产业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新模式。孵化基地功能包括研发创新功能,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业培训服务功能;创业企业孵化功能等。具体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院校孵化器服务项目

五 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基于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引入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充分利用投资管理公司良好的资金资源和渠道,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为孵化器内创业企业提供种子期资金,同时提供全面的创业服务,如管理咨询、市场开拓、资本服务等价值服务。高职院校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创业指导教师等多项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发挥各方积极性,为创业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风险期,再到成长期的全过程服务,最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利润。

(一)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

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内学生人力资源和国家产教融合优惠政策,将适合在校内开展生产的项目或生产环节迁移到校内,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8]。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力资源(学生),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行业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原材料和市场,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在此过程中开展学生实训、创新创业活动。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人才急缺的状况。二是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模式。学校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进行生产产品、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创新创业活动。主要类型有:1. 筑巢引凤型。学校拥有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缺乏市场开发能力,运行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学校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并开拓市场,校企双方按照市场机制联合经营合作企业。2. 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行业企业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利用学校低廉的综合成本,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服务。3.技术推广型。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开发和创新,单独成立企业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技术服务项目通过教师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项目小组等形式进行。

(二)专业教师指导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模式

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和产学研合作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学校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立工作室,使工作室成为创新创业工作平台。学校提供场所、设备,提供制度保障,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提供各种帮助。每个工作室配备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吸纳优秀学生人才为主体,参加校内外创新创业活动,开拓资源开发创新创业项目,为社会提供服务,服务区域经济。

(三)创业竞赛项目转化模式

目前我国在广泛开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每年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有多个赛道,各高职院校积极参与,涌现了较多创意新颖、可行性强的竞赛项目。这些竞赛项目都是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精心策划或正在运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主动引进校外资金和其它市场资源,扶持此类优秀竞赛项目,将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转化为实质的创业企业,强强联合,提高此类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经济模式

高职院校一般而言,缺少先进设备设施、先进技术,缺少资金,缺少各种市场资源,这是由高职院校本身的层次所决定的。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资源闲置过剩等状况催生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下的欣经济模式,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社会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给需求方,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企业应充分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利用市场上闲置的各种资源,不需要对资源要素进行投入,无需像传统企业需要拥有各种资源即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共享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知识产权共享。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两类。高职院校鼓励师生对市场上的知识产权采取购买、转让或合作的方式创办企业,如设计资源、技术资源、专利资源,甚至是管理资源、商业模式等,如加盟创业。

2. 物权共享。物权指企业或个人对物品的所有权。传统观念里,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物品,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小微企业或个人能够方便地利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闲置资源,而无需购买这些物品。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物权共享的观念经营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快速获得生产要素,降低资源要求,提高经营效率。

3. 共享制造。共享制造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双边连接作用,通过打破行业壁垒、打通行业信息不对称,来实现制造业闲置设备、技术和人才的供求匹配合理化、高效化。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规章制度,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利用共享制造的模式创新创业,解决自身资源少、技术弱、市场资源匮乏的固有缺陷。

(五)平台交流模式

平台经济是指在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政策基金扶持小企业,制造业服务化等促使城市的平台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加力城市发展转型。平台的关键特点之一是:平台是网络型的,跟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多相关性,尤其是跨区域的电商。平台模式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其层出不穷的创新、跨界举动,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力,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传统企业向平台转化的重要催化剂。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参与各个知名平台,创建特色服务企业、特色产品企业,借助平台的力量迅速发展产业企业。

(六)行业企业订单分享模式

孵化基地引入行业内知名企业,双方合作,知名企业根据校内产业企业能力的高低,同等条件下优先将采购订单分配给高职院校校内创业企业,必要时甚至投入一定的技术、设备资源扶持校内创业企业。校内创业企业在行业企业订单分享措施的支持下,快速进入成长期,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七)创业链分工合作模式

遵循项目化导向、风险资金参与、校友会支持、主动展示、培优扶强、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建立广泛参与、筛选培育、天使投资、重点孵化、企业化运行的高职院校大学学生创业链,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库与创业项目资源库,优化高职院校校内创新创业融资环境,为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撑;在孵化器内设立创业项目天使投资基金,允许社会机构和学校教师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校内创业项目。

(八)创新链合作模式

创新链是描述一项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链状结构,主要揭示知识、技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也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9]。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是这个“链条”的重要环节,战略技术联盟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高职院校应充分整合职教联盟的资源,围绕整个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来有目的地加强力量,如在研发投入和制度设计方面,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弥补高职院校科技研发力量的不足,新建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力量,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活动。

猜你喜欢
孵化器基地院校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的基地我的连
倾力打造资本市场孵化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孵化器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