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

2019-02-18 11:34贺娜娜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通过率计算机基础课件

贺娜娜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所有专业大一学生必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基本应用技能。我院对这门公共课程非常重视,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 课程教学现状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要求从业者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1]我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为此,我院在2016年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做出以下改革:取消期末考试,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成绩作为该课程的结课成绩。

但是,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目前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理论内容多,课时少

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课时少,但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理论部分会有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消化。但是我院学生大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留在课下自主学习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

(二)教学班容量大,教学效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多个自然班一起上课,人数比较多,教师只能凭借经验或观察学生大概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很难准确了解到学生的听课效果,更做不到针对性指导。通过批阅课下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存在误差和延迟,而且教师工作量比较大。

(三)智能手机充斥课堂,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以“教师讲、学生听” 为主,缺少课堂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而且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部分学生沉迷其中的各种娱乐项目,比如网游、抖音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式单一,部分学生重视度不够,只为考级而学习

自2016年我院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成绩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结课成绩开始,有些学生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只会使用考试模拟系统中的Office工具,更换版本或类似工具就会束手无策,有些学生考试成绩很高,但是毕业论文排版却做不好。

二 “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包含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点比较多而且内容分散,实践操作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操作系统的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PowerPoint的应用以及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每个部分都包含若干操作。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等级证书,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计算机素质。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该课程现存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融入CDIO教学理念,并引入微课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项目化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2],其培养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四个 方面达到预期目标[2,3]。根据CDIO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并且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应用场景,围绕每个项目设计教学案例和课下项目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

(二)混合式教学方法

清华大学于2016年4月推出了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其软件界面并不陌生:是将教师最熟悉的PPT和微信相结合,在使用方面几乎没有技术门槛。雨课堂能够帮助教师在以下工作中减轻负担:课堂考勤,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发放,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课堂与课下测试试卷批阅,活跃课堂气氛,课后推送资料或通知等;能够帮助学生方便获取学习资料,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成果,课下通过“私信”功能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等[4]。

混合式教学在形式上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和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在技术上是将多媒体资源与学习平台相整合[5]。“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是将雨课堂、教师录制的微课与传统面对面授课方式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同时教师根据雨课堂反馈的学生在这三个环节的表现数据实现课前资料准备、课堂教学与课后任务布置的动态调整。

(1)课前:教师根据既定的项目撰写教案,录制项目对应的微课,制作雨课堂预习课件和教学课件,且借助优酷平台将微课嵌入到预习课件中然后发布到学 生手机端;学生手机端会收到提醒,然后观看课件中的微课并完成测试题目。除此之外,针对各项目中的重 难点录制专项微课并下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

(2)课中:教师可利用雨课堂完成课堂考勤,在正式上课前,将根据学生预习课件中测试题的答题情况制作的课前小测发布到班级,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预习效果,在讲课过程中遇到难点和重点部分,给学生端发布课前制作好的限时测试题目,实时了解学生的听课 效果,并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参与课堂测试,并可以对自己不懂的PPT点击“不懂”,认为重要的PPT点击“收藏”。

(3)课后:课堂结束以后,教师端会收到“课堂小结”:统计学生到课情况、答题情况以及课件内容不懂的情况,列出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与最差的三位同学,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师调整下次课的课件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性辅导,制作课后测试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学生手机端会收到一份关于自己的课堂报告,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在课后进行知识巩固,有必要时可通过“私信”功能与教师沟通。

(三)考核机制全面化

本次教学改革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在等级考试的基础之上强调对学生过程化学习的重视,具体方式为:如果学生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其结课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等级考试成绩占50%;如果学生未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其结课成绩为等级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测试成绩、课下项目任务的成绩及各环节表现成绩。这样的考核机制引入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有助于引起学生对该课程各个学习环节的重视,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

三 混合式教学改革效果

在两个学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融入CDIO理念,采用雨课堂和微课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对比从2016年到2019年大一年级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一次通过率,如下图1所示。

图1 2016年-2019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率

(2)从2018-2019学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班中选取4个班级,两个文科班(同一个系),两个理科班(同一个系),且文理科班级中各有一个班级仍沿用混合式教学改革之前的教学模式,班级一次通过率对比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班级一次通过率对比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自我院采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结课成绩以来,2016年到2018年,一次通过率呈下降趋势,而2019年一次通过率有大幅提升,且高于前三年的最高通过率;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相比旧教学模式(2016年-2018年),采用新教学模式的班级一次通过率都大约提高7%。上述对比结果说明本次教学改革明显改善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文科班学生的一次通过率远落后于理科班,这将是后续教学改革需要攻克的难题。

四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院所有专业大一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基于CDIO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CDIO项目化教学理念,引入微课和雨课堂教学工具,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三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此次教改有效改善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需努力,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高文科班学生的成绩。

猜你喜欢
通过率计算机基础课件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基于高职英语教育效果市场化探索研究——以英语AB通过率为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