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以云南省为例

2019-02-18 11:34赵乔张艳萍吴映梅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云南省学院学科

赵乔,张艳萍,吴映梅

一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

1996年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

1997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决定在高校师范院校采用科研立项的办法组织实施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计划[1]。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是作为官方文件首次提出“教师教育”的概念。随后教育部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

2008年第五届全国地方师范大学联席会议召开,全国32所省属师范大学和6所教育部直隶师范大学领导,就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进行了研讨[1]。

以上文件的出台及政策的落地,推动教师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师范学校的培养师资方向的作用。

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六大意见:包括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和强化教育实践环节。该标准中提到的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就是要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多种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这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规定开发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途径,为各高校开发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提供了指导性方向[2]。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是完成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内容,而科学课程体系的建构离不开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支撑。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过渡时期,势必会要求教师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目前整个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相对滞后,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二 云南省内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云南省内开设地理科学专业的共有8所本科院校,具体包括云南师范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文山学院、昭通学院、西南林业大学,这8所高校的地理科学专业除了西南林业大学,其他都是以师范性来定义和培养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西南林业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性相对较弱。本文主要数据是来源于这8所院校的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培养目标

综合分析云南省内的各高校地理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存在的共同点是能够从事中等学校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以及能在其他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规划工作。因此所有开设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学校,不管是师范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都在其培养目标中提到了能在中等学校任教的能力,并且将能够从事教学工作放在了前面、最主要的位置,这就体现出了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性特点。

这8所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最主要的不同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培养的地理教师有层次性差异,所有的学校培养目标中都说到了可以在中等学校任教,但是云南师范大学和文山学院的培养目标中表述的是能够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这两所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工作,这就体现出它们培养的学生的层次更高,不仅针对中等学校地理教师,学生就业的面更广,同时对于学校地理教师教育的质量要求就更高。第二就是培养的人才类型有差异,大致就是分为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和应用性人才。云南师范大学和曲靖师范学院的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专门人才,而其他学校的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单从字面上理解复合型专门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方面具有出众能力的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熟练、灵活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于相关专业社会实践的专业人才类型,熟练掌握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具体的地理科学专业来看,复合型专门人才就是既要注重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又要注重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而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的是在掌握扎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注重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的运用。培养的人才类型的不同就直接的决定着培养规格、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云南省内的这几所高校在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就是基本的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大体在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第二年开始分流进行专业教育。不同之处在于,文山学院和保山学院、昭通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在此基础上最后还有独立实践教育这一块内容,单独开设了独立实践课程。云南师范大学在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层次除了遵循这一基本模式外,还结合其自身办学条件,借鉴了北京师范大学“4+2”的地理教师培养模式,4年本科加2年研究生模式,很好的让本校本科学生过渡到研究生学习,前期所修课程并无差异,只是在大四这一学年让“4+2”的学生提前修读研一的课程。玉溪师范学院和西南林业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本科双专业辅修培养模式,在玉溪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明确规定:凡主修专业各科成绩均合格,并且平均绩点达到2.5分以上,就读于资源环境学院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可跨地理学科类二级学科申请兼修本专业为双专业辅修专业。修满规定的45学分,符合其他相应条件,可颁发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双学位的毕业证书。西南林业大学规定最低修满57学分,符合其它相关规定者,可获得西南林业大学双学位毕业证书。总体上来看,云南省内的高师地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从一元走向多元化,但地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能还不具备充分的地域和学校特色,地理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地区、中学相互间的合作力度还不够,各高校培养地理教师应加强与高校、地州政府、中学联合培养的模式,使得地理教师教育真正体现其地域特色性。

(三)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1)课程总体模块。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基本由通识性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这3大模块组成,国内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基本遵循这一大的体系,有的局部模块稍有调整,但总体结构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云南师范大学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3大模块;玉溪师范学院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4部分组成;文山学院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由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独立实践课程4模块组成。保山学院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这3模块组成。昭通学院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西南林业大学地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双创教育、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因此,除了西南林业大学的课程模块较具创新、特色外,云南省内地理教师教育课程的总体模块与传统的体系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有的学校将教育实践板块单列为一个模块,分为了4大模块。

(2)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研究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要从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这两方面去考虑,这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教育既要注重提高学术性又要坚持师范性并重。地理教师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是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但是云南省的这8所高校在他们的地理科学专业简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主干学科并没有都包括这两大学科。比如玉溪师范学院、保山学院、西南林业大学这三所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学科就仅包括了地理学,这三所学校确定的主干学科都没有包括教育学。在具体的核心课程中8所学校基本都包括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地球概论、地质学、气象学、区域分析与规划、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等课程。

再进一步地整理地理教师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课程各自的比重,会发现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的比例分配是不协调的,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性。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比重最高的是玉溪师范学院,占比15.75%,最低就是昭通学院,占比7.76%。保山学院专业教育课程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开设了专门的职前强化课程,虽然它的比重只有1.2%,但是其单设这一课程就体现对职前强化课程的重视。昭通学院开设了学校自设的教师教育课程,有2学分,已经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特别说明,这里的学科基础课程和教育课程的比重计算都没有包含实践技能性课程。

(3)选修课程。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国内外对于选修课的重视都是在逐步增加,在具体课程改革中大趋势就是在提高选修课在总体学分中的百分比,增加选修的课程门数,丰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拓展选修课的课程资源,提高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但各个高校实际的选修课比重是有较大差异的,就云南省来看,地理教师教育选修课比重最高的是云南师范大学,达到了30%,最低的是西南林业大学,仅13.33%。地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大致分为通识性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这3大模块,每个模块之下又都包括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的课程(见表1)。

表1 部分学校选修课程占比一览表

(4)实践技能性课程。实践技能性课程在整个高师地理教师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也受各高师学校的重视,实践性课程一般都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模块(见表2)。文山学院和昭通学院、西南林业大学都是将实践性课程作为单独模块列出的。在这8所学校中,实践性课程占比最高的就是文山学院,达到了30.55%,最低的是云南师范大学,仅占8.8%。文山学院在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就将独立实践课程单独列为一个模块,独立实践课程学分有21分,占总学分比重为12.72%,总体的实践课程学分为50.4学分,占总学分的30.55%;在专业课程中,专业课程学分为76学分,实践学分为27学分,占专业课程学分的35.53%;从它将实践课程单独列出就能看出其对于地理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重视。它的独立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军事理论及训练、第二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在平时的课程中还有教学实验(见表3)。

(四)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师资力量

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地理教师,就要开发优质的地理教师教育资源,优质地理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优秀的地理师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科专门从事地理学科教师教学的老师有3人,一个教授,两个副教授。文山学院从事地理学科教学的老师有2人,一个副教授,一个讲师。保山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专门从事地理教师教育的教师有9人。曲靖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专门从事教师教育教学的老师有2人。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专门从事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的老师有1人。这些教师均有高级职称,其中云南师范大学和文山学院的老师均有中学地理教学经历。说明了这些学校地理科学现有的师资力量存在差异,特别是有的教师没有中学教学经历。

表2 A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一览表

表3 B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独立实践课程设置一览表

三 云南省内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课程多,教育类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通过前面整理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云南省内地理教师教育在总体的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以学科专业课程为主,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专业课的比重都要大于教育类课程的比重,特别是文山学院和保山学院、昭通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占比都还未到10%,教育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严重的不足。然而,目前对于职前地理教师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拥有丰富的地理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各级学校在聘用教师时更加重视是否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素养和能力。学科课程比重大于教育类课程,鲜明地体现了各高校重专业、轻基础,重学术、轻师范的传统课程设置价值取向。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结构的课程设置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地理教师不能够适应实际的地理教学。因此,相对而言,目前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高师地理教师教育的教育类课程资源,包括地理教育类必修课程资源、地理教育类选修课程资源、地理教育类实践性课程资源等,要突出地理教师教育的师范性。

(二)选修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选修课程是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的选修课模块较为丰富,门数多,课时在逐步增加。在每一个大的课程模块下都包括了选修课程,课程设置的弹性较大。但云南省内目前选修课的比重还不够,仅云南师范大学的选修课程达到了30%,玉溪师范学院和文山学院、昭通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的选修课比重都没有达到20%。这就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六大意见中的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符合,我们在实际的高师地理教师教育中要努力提高选修课的比重,要从选修课的类别、模块、门数、学分、学时、课程内容等方面去落实。为了提高课程设置的弹性,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应该提高选修课的整体比重。地理教师教育的选修课不能只关注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丰富和拓展,在关注现代地理学科和教育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的同时,还要注意丰富和拓展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技能。要加强选修课和必修课程的联系,两者应互为补充,选修课程的设置不能局限于地理科学专业知识,但又不能脱离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性和师范性本质。既然很多学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中专业教育占比要大于师范教育,那么就可以在选修课程中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以此来弥补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不足,因此选修课就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技能性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实践技能性课程比重低一直是我国课程设置的一大弊端,这也是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高师地理教师教育的总学分一般都在160-170学分之间,只有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只修154.5学分,受到学分和课时数的限制,以及各个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技能性课程资源开发不能满足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也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职前教师的要求。要同时兼顾校内和校外两种来源的实践技能性课程资源,要发展教学实验实习和建设专业的实习基地。例如玉溪师范学院现在设有以下规范的实验室:地质、土壤、生物、气象观测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并且根据地理科学学科的特点,建立了滇中-滇西、滇中-滇南等野外实习基地、新平哀牢山区域地理专业实训基地;与玉溪市国土、环保、气象、规划等部门及多个中学校建立了长期实习合作关系。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民族中学、昆三中、昆十中、昆十六中以及地州的学校建立了长期教育实习的合作关系。地理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职前地理教师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实际地理教学工作,因此地理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就应该加强专业理论与地理教学的联系,增加教育实践环节,促进和完善教育实践技能性课程资源开发,确保教育实践技能性课程资源的质量。例如保山学院开设的职前强化课程,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地理教学岗位。各个高师学校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共享地理教师教育技能性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至少在云南省内的高师学校中实现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特色性、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足

前面提到了地理科学专业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就应该结合云南省自身的地域特色,整合省内各高校的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云南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边境省份,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较为独特,这对于地理学科的自身发展是具有巨大的天然优势。但也是由于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整个省内的教育,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在我国属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云南省内开发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就要趋利避害,发挥云南省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发利用具有云南省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例如西南林业大学就结合地域和学校特色开设了云南风景地理学课程和“永椿”教育课程。并且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结合云南省内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要培养适应云南省地理基础教学的地理教师。目前旅游产业研究基地以及高原湖泊研究基地、边疆地理研究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特色性、地域性地理课程资源。地理学本来就十分强调和重视空间性和地域性,因此未来的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要加强特色性、地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 总结

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高师地理教师教育的质量,从而就会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开始实现深度融合,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开始得到国家、学校、教师等各级机构的重视。云南省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算是较为落后的地区,落后地区更加需要大量有能力的年轻教师。因此,云南省内的地理教师教育对于整个省地理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不仅是对于中学生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标准,从教师自身发展来看,新课标中提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同样也是对地理老师的学科素养要求。那么,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地理教师教育课程中要坚持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不能让教育专业课程逐渐的边缘化。要坚持优化课程结构,积极建设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地理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对于培养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师资更加重要,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核心价值在于能够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地理教师、促进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形成地理教育情怀。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育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课程资源的意识,自觉运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体现专业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因此,云南省内的各个高校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要坚持共建共享,加强学校间合作,建设具有地域和地理学科特色的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猜你喜欢
云南省学院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超学科”来啦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