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理科学生的考研现状与对策
——以本校物理学专业为例

2019-02-18 11:34朱伟玲李天乐徐祥福吴登平古迪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读研考研应用型

朱伟玲,李天乐,徐祥福,吴登平,古迪

一 引言

近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始终处在爆发式增长的阶段[1]。中国教育在线数据显示,在2015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两年下滑趋势,之后开始迅速增长,5年来增加了125万人。2019年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增加52万人,增幅达到21.8%[2]。“考研热”已从重点大学向普通大学扩展[3-6],从高年级向低年级下移[7-9],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热门话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地处粤西,是一所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1954年创办,开办有工学、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是一所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地方高校,培养了大批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及各类应用型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行业。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尽管本校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对于理工科,工科比理科更接近应用而毕业生就业相对向好,所以理科生在就业问题上相对被动。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较多理科学生选择考研。在指导学生考研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我们思考,也有一些工作体会,现以典型的理科专业——物理学为例进行分析讨论,为同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二 学生考研现状与分析

如前所述,高校的“考研热”遍及全国高校。原因 很复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高层次研究人才的需求增加,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学生考研。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本科高校连年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用人单位招聘的门坎往往过高等种种原因造成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或者躲避就业压力,越来越多学生选择考研[10-12]。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的考研是受环境影响,如家庭期盼、从众考研等等[10-12]。笔者曾经对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的考研学生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约有49.7%的学生考研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和缓解就业压力,29.4%学生是为了提升学历或进入名校,11.8%的学生是源于学习兴趣和学术追求,9.1%学生是受环境(家庭、同学)影响。实质上,提升学历、名校情结、环境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就业形势与压力。所以,学生考研的主要动机是希望高质量就业。

我们认为,在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多、用人单位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在学生希望高质量就业而考研,是很正常的现象。硕士毕业生中除开部分继续深造,大部分还要面对就业。总体说来,硕士生相对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会高一些,就业的机会也会多一些。同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高层次研究人才的需求增加,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学生考研。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坚持面向基层、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动摇,同时鼓励支持部分有意向有能力的学生选择考研。一方面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同时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生源。

三 考研指导的对策与体会

(一)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指导有意向的学生正确选择考研

目前,对于“考研热”及其低年级化的评论很多,有肯定并支持的[13,14],也有表示担忧的[7-9]。实际上,事情都有两面。首先我们认为学生们选择考研是值得肯定的,起码说明学生有追求上进的意愿,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加予引导。但是如果学生不考虑自身情况而盲目选择,不管动机如何都是不可取的,老师应引导纠正。我们注重考研动机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学术追求为目标,客观分析个人的基础与兴趣特长,从而决定是否考研或报考哪种类型哪个层次的学校。对考研意愿不强的学生切勿勉强,更不应该强调考研的神奇功效,特别是读研获得高的薪酬、名校文凭甚至光宗耀祖之类,以免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客观的角度,有多则多,不多便少,学校不必强求考研人数的多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二)循序渐进,适时引导有潜力的学生考研

对于考研,我们强调循序渐进,适时引导,不必过分低年级化。在入学教育、职业规划辅导时可以适当提及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包括考研。大学一、二年级是打 基础的时期,无论是否选择考研,都必须把基础学好。包括专业基础、计算机和数学等。如果少数新生有考研意愿,老师可适当提醒其加强英语训练,因为英语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到第五学期开始可逐渐加大考研的指导力度,前两年的学习情况(态度、能力、成绩等)可作为考研选择的重要参考。一旦确定考研,就要全力以赴,并注意劳逸结合,放下包袱,科学备考。另外,众所周知,本科阶段的创新教育训练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可在二至三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为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实践也表明受过科研训练的本科生较受硕士导师的认可。

(三)全面把握物理学专业历年考研情况与后续进展

本校物理学(师范)本科专业于2008年正式招生,2012年有第一届毕业生,历届考研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报考率(报考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或者录取率(录取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仅表明学生的对职业规划的状态,而不能全面反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而录报率(录取人数占报考人数的比例)和重点率(重点院校录取人数占总录取人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研工作的初步成效。更本质地考察考研工作的效度和价值,还应该进一步跟踪考研深造学生最终的去向。

表1 物理学专业历年考研情况

从表1中可看出,报考率并不高,录取率自然也不高,从2012-2019届的平均报考率为25.39%,录取率仅为14.83%。表明超过85%的学生是直接就业的,这与地方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符的。我们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一旦选择考研,就全程给予指导与支持。包括平时专业课程辅导、考研信息的互通、各种经验交流,等等。从录报率来看,八年平均值为58.40%,与重点大学相比,应该不算高,但作为地方高校,我们认为这也是正常的。这既与学生的基础、备考方案和努力程度等有关,还与老师的指导方案、师生的配合程度,以及各年度的报考形势等等因素有关。其实,过线人数会比录取人数多点,只是个别学生由于找到理想工作而放弃面试,还有少数学生是不满意初试成绩放弃面试,来年再考。另外,从表1还可看出,学生考研被重点大学录取的比例较高(62.12%),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

对于考研成功的学生,我们仍然建立档案进行跟踪,一方面了解读研学生的后续进展,从而分析考研的最终成效与价值,同时为后续考研学生的报考提供学校和专业的参考。表2是每年学生被录取的学校及毕业后的去向。

从表2可看出,66名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本科生中,现已硕士毕业30名,9人继续读博深造,其余主要在珠三角就业,就业质量较好。终于达到了他们当初的愿望,考研提升就业竞争力。继续读博深造的学生中有3人已博士毕业,进入研究所及高校,从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更是高质量实现了当初选择考研的目标。

表2 物理学专业历年考研被录学生后续情况跟踪

(四)全程指导考研,全方位培养学生

多年的考研指导实践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考研指导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作为指导老师,长期以来,考研指导均为义务性的,没有工作量的补贴。体现出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老师们因材施教、适时引导,是常年性的。随时关心、了解和帮助学生,从备考到报考、初试、复试、调剂,直至最后入学手续的协助办理,全程服务。从知识的理解、要点的疏理,直至复试、调剂时如何与导师交流,等等,细心辅导。甚至跟踪服务到毕业之后,毕业后跟踪一方面是对已毕业学生的二次或三次考研,尽量给予各方面的指导与答疑,另一方面是对已读研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其学习状况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与支持,同时了解学生读研后的发展状态,为本校考研工作的推进积累更多的参考依据。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带动了考研和正在读研学生的互爱互助的良好氛围,并增强了低年级学生选择考研的自信心。

学生从备考到报考、初试、复试、调剂,直至最后入学,每走一步,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我们对学生个体的知识、方法、心理等方面进行引导的同时,大力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受互助,同届备考的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共同进步。已读研的师兄师姐给正在备考的师弟师妹们提供相关的经验、资料、信息以及建议,对应届毕业生的备考帮助很大。目前,物理学专业已在老师指导的基础上形成了同届考研结伴、往届学长帮扶的良性循环局面。备考的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团队精神和助人为乐品质的良好培养模式。

四 结语

相对于工科生,理科生就业压力偏大,有较强考研的意愿。而理科专业特点使得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全面和扎实,考研的成功率相对容易保证。因此,地方高校在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下,应鼓励并支持有潜力有意愿的学生选择考研,特别是理科生考研。教师要因材施教、适时引导,教师无私奉献、学生团结互助是考研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我们始终坚信,即使是地方高校,也有适合考研的学生,悉心引导,同样可成大器。

猜你喜欢
读研考研应用型
我的考研故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就学类型如何影响读研计划?
——九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54岁的妈妈与女儿同校读研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