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记忆与笔记技能化训练研究

2019-02-19 07:11
社科纵横 2019年7期
关键词:短时记忆组块源语

靳 松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引言

口译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包括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两种主要类型。交替口译在操作方式上与同声传译存在较大差异。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交替传译是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句、一个意群、一段甚至整篇后译出目标语言的翻译方式。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译员在一次性地听取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记忆和口译笔记,执行源语信息听辩、理解、信息暂时储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在这些转瞬即逝的过程中,译员主要依赖短时记忆中所存储的关键词和信息逻辑关系来再现源语的语言意义和篇章意义,依据口译笔记的信息逻辑关系将句子和段落加以重组,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明确。因此,在交替口译技能训练中,口译记忆和笔记的合理分配与有效结合必然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认知负荷模式

著名的法国口译研究学者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从认知科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口译的认知负荷模式:口译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口译过程中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注意力也必须小于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即TR(Total Requirement)必须小于TC(Total Capacity Available)。吉尔进一步阐述了口译中译员如何分配有限的精力,处理听、理解、记忆、输出等任务,并根据口译过程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交替传译的口译模式”:

CI: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Phase I:CI=L N M C

(L:Listening and Analysis,N:Note-taking,M:Short-term Memory Effort,C:Coordination)

Phase II:CI=Rem Read P

(Rem:Remember,Read:Note-reading,P:Production)

吉尔将口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听力与分析(L)、记笔记(N)、短时记忆操作(M)和协调(C)。第二阶段包括记忆(Rem)、解读笔记(Read)和产出(P)。这一模式将交替口译过程视为一个几乎同时完成多个任务、处理源语或源语信息并产生译文的过程,口译人员必须利用“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合理协调记忆和笔记的关系,以达到译语输出。因此,口译过程是一种多任务同时操作的模式,口译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协调各任务之间的精力分配,做到“一心多用”。在交替口译过程中,译员无法完全依赖记忆力,即便是记忆力超凡的译员在交替传译过程中遇到语法结构复杂、信息容量大的长句,或者遇到长且复杂的数字、人名与地名、大量的列举等时,也必须借助口译笔记来缓解记忆压力。但是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因为尚未经过系统化的口译笔记训练,在记笔记的时候就会使用较多的注意力资源,对于源语理解就势必产生影响,常常出现记了笔记就听不懂原文这种“顾此失彼”的问题。因此,在交替口译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听辨和理解记忆的能力,并且恰当地使用有逻辑的笔记来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进行信息提取是技能提高的重要一步。

二、口译记忆训练

人的记忆被定义为大脑根据经验,对信息进行保存、回忆、提取的能力。由于口译的即时性特点,短时记忆最重要。它是指译者在听懂源语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的暂时储存,容量是7±2 个信息组块(chunks of information),也就是说可以贮存7个左右的有意义的信息单元,只有大约一分钟左右的贮存时间。交替口译过程中,译员记忆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背后的意义。这种记忆不是一种机械记忆,而是对输入信息主动进行加工、编码之后的储存和提取。口译短期记忆能力可以借助有效的训练得到提高,在交替口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锻炼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一)信息视觉化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指出,视觉信息的记忆比言语信息的记忆能量大得多。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C·巴特莱特(Frederic C.Bartlett)也认为,记忆是一种“意象的重建或构念”。信息视觉化训练就是针对大脑对意象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学生将源语信息形象化,去掉语言外壳,提炼出语言背后的意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所产生的认知负荷,增加记忆量。很多描述性以及故事性的材料都很适合视觉化记忆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大量播放中英文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在脱离笔记的情况下记住大概三到五分钟的信息,然后进行复述或翻译。

(二)信息逻辑化

在记忆训练初期,教师可以选取逻辑层次清晰和结构紧凑的文章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整理识记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然后逐渐降低待识别信息的逻辑性,使学生最终将逻辑识别记忆能力程序化,使之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在训练后期,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到篇章标注,并以此为线索来辅助记忆整个篇章的信息。

(三)信息组块化

认知心理学认为,对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组块是提高短时记忆能力的有效手段。组块是将若干小单位联合为大单位的信息加工活动。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虽然只有7±2 个组块,但是每个组块的信息储存量却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即一个词可以是一个组块,几个词构成的一个词组或者几个词组连成的一个句子均可以算作一个组块。口译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历对信息进行组块,将源语重新组织,脱离最初语言形式,转化成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组块。这样一来,源语中大量的单词,句型都脱离语言外壳,浓缩成几个有意义的信息组块,从而简化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减轻短时记忆的压力,增强口译记忆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来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扩充学生的组块内容。组块还可以让进入长时记忆的语言和知识更系统,也就是使语言和知识更易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并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记忆线索、提取语言,这同时也提高了短时记忆的能力。

上述三种记忆训练都可以通过理解复述的练习形式完成。随着源语材料难度的增加,复述练习也从初级到高级逐渐过渡。在记忆训练初期,学生还很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属于机械记忆范畴,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最大限度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和复述,到训练后期,学生不能单纯地重复源语的词句,而是要复述意思,通过对源语内容的回忆与整理,对源语内容进行加工理解之后再使用目标语进行复述。

三、口译笔记训练

学生的记忆力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在交替口译中,仅依靠大脑的记忆是无法记住3—15 分钟、500—2000 字左右的信息量的。好的交替口译人员一定要学会做笔记,通过笔记减轻记忆负荷,补充大脑记忆准确性与持久性的不足,保证译语输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口译笔记技能教学涵盖口译笔记为什么记、记什么、怎么记等主要内容。口译笔记与听解的精力协调;口译笔记的记录方式和记录技巧;口译笔记的常用符号等。口译笔记是译员必不可少的记忆辅助工具。它能有效减轻译员大脑的负担,弥补其短时记忆的不足。另外。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整理过程,有助于译员把被动记忆转换为主动记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但是,在口译记忆和笔记训练时,一定要从脑力记忆开始,使学生习惯将有限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理解和记忆上,口译笔记只是对记忆的辅助。交替口译笔记训练要基于以下原则进行:

(一)逻辑性和结构性

对于口译笔记的陈述性表达,许多学者都做出了详尽的介绍。包括林超伦总结的口译笔记要点,方凡泉关于即席口译笔记技巧的介绍等。在向学生介绍这些关于笔记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笔记逻辑的重要性,口译笔记是建立在正确的听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其实是大脑思维对信息加工的结果,内容不是孤立的字词,而是被理解和加工过的意义,具有很强的逻辑结构性。在训练时,应该首先强调使用表示逻辑结构的各类简单符号和线条链接。

(二)程序化技能

笔者在口译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口译笔记符号和格式后,面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尽管知道应该是用什么样的缩略语或者符号,但是仍然常常反应不过来,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在记笔记上,又会漏听源语信息,顾此失彼的情况常有发生。这是因为口译笔记属于技能性知识,不能通过单纯的理解和识记来获得。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口译笔记的陈述性知识讲解完成后,应该使用大量的材料,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化技能。只有在学生形成自动化技能之后,让学生们在笔记上所耗费的脑力降到最低程度,才能整体提高学生交替口译质量。

(三)笔记个体性

口译笔记有一定的模式可依,大量的符号,缩略语的使用都相对固定,而且有些信息如数字、专有名词、特殊词汇、话语的开头和结尾等都不能遗漏。但是口译笔记并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唯一最好的笔记样板。口译笔记只供学生本人使用,而每个学生的精力分配习惯也各不相同,记多少、怎么记、使用源语还是目的语记录等都可以根据学生自身习惯灵活调整,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己创造,这种符合学生习惯的笔记在高度紧张的交替口译现场会帮助学生减少注意负荷压力,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动,将最大注意力放在听辨和信息输出方面。

结语

学生是否能合理分配精力,协调口译记忆和笔记的关系,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完整的口译输出是交替口译教学的重点。因此口译课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记忆和笔记训练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和笔记系统。而且对于记忆和笔记的训练不能仅仅在教学初期进行,而是应该贯穿口译教学始终,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结合其他口译技能,提高学生交替传译能力。

猜你喜欢
短时记忆组块源语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预测方法
横浪作用下大型上部组块双船浮托安装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陆丰7-2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低位浮托安装关键技术
短时记忆理论的影响
基于驾驶员短时记忆的可变信息标志布设密度研究
英语词汇组块学习路径研究——组块法
词汇组块层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