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的再现研究

2019-02-20 04:42黎一杨
视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患方医方急诊科

□ 黎一杨

一、前言

媒介是一面反映我们社会生活的镜子,但却不是一面平整的镜子。媒介对于医患关系各方面的呈现并不一定客观真实,甚至可能是歪曲报道,从而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通过网络接收信息,快速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为很多缺乏理性与思考的言论提供了发表的平台,进一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对医患纠纷的曝光数量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这些新闻报道不管真实客观与否,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使当前医患关系日益恶化的“催化剂”。

二、研究概况

医患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传播学界也不例外。张自力认为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健康传播研究属于国内现代健康传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聚焦点为医患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内容、技巧、效果和信息不平衡等①。国内健康传播领域对媒体与医患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对医患关系的建构、医患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蒋廷玉指出新闻报道有可能引起受众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恐慌心理②;王群认为医疗影视节目在突破信息黑幕、塑造恰当的媒介形象、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构建理想的医患关系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③。罗以澄、王继周认为新闻媒体应注重多元话语主体的理性交流与对话,向公众传递更多对医者及其职业的理性认知④。叶红对当前传媒场域中医患关系的发生、发展、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⑤。崔蕴芳、杜博伟发现微博上的医患关系呈现在总体多元平衡的前提下,具有框架层面和话语主体层面的双重冲突性特点,意见领袖作为媒体和公众的缓冲带、三方话语力量的相近维持了意见场的平衡,然而患者偏向、理性缺失和潜在干预力量仍威胁着其存在和发展⑥。

笔者认为,医疗剧较传统的新闻报道和卫生教育宣传来说,以剧情演绎的艺术表达方式对医患关系以及医患双方形象进行呈现与解读,另辟蹊径。笔者借鉴学界已有经验,探讨《急诊科医生》这部热播医疗剧对医患关系的再现。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疗剧

医疗剧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电视体系中的重要行业剧之一,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电视的陆续普及开始在国内出现,情节以医院的某一个科室如妇产科、心外科、急诊科等为背景展开,由贯穿整部剧的一个或几个较大的医疗事件加上穿插其中的若干较小医疗事件组成。

(二)医患关系

张金钟和王晓燕认为,所谓医患关系,是指患者与医生在诊疗或缓解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⑦。陆健泽认为医患关系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狭义的医患关系仅包括医患沟通中一对一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在广义的医患关系中,医方涉及如医生、护士、护工、医院管理人员甚至从事医疗卫生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患方不仅涉及患者本人,还牵扯到患者的家属、朋友、监护人甚至工作单位的同事领导等⑧。笔者认为,医患关系主要是指医方群体与患方群体就疾病预防、诊疗方案、效果、费用、日常健康保健教育、行业政策法规等形成的社会互动关系,以此来维护公众身体健康、控制疾病预防、促进医疗行业与社会进步。

四、《急诊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的再现

(一)以呈现伴随更多冲突的常见疾病为主

医患沟通的建立主要源于患方身体内在原因或外在条件变化而引起的身体不适。《急诊科医生》共涉及86 次有意义的医患沟通,除了日常生活常见的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死、糖尿病等72 例,还出现了比较少见的疾病类型如猫抓病、窃血综合征、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嗜咯细胞瘤等14 例。剧中容易产生纠纷更多的是前者,这一类疾病有着明显的突发性、周期长、费用高昂、诊疗方案复杂等特征,加上患者由于生活经验的累积和多渠道医疗信息的获取对这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有自己的认知,容易产生对医方人员相关诊疗方式的误解。而在面对比较罕见的疾病时,患方人员从未或很少了解到这类情况,会更多的听取医方人员的专业建议。

(二)诊疗方案的商讨是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

医患沟通的内容即医患双方在沟通过程中的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诊疗方案、效果、环境、费用和医疗知识的科普等方面。但一次医患沟通并不仅仅围绕着某一个议题进行讨论,与之伴随的经常是同时进行的多个议题。《急诊科医生》中除了关于患方诊疗方案的商讨以及医疗知识科普和诊疗效果的讨论分析,还涉及其他议题,如政策规定、器官移植或捐赠合法性讨论、车祸涉及的违章驾驶以及各界对这一职业的认可等。医患双方都认为自己在信息提供、接收、确认以及社会性情绪交流方面做得比对方要好,但他们很少考虑到医患双方对疾病信息认知的差异,这就容易导致医患双方在沟通中的态度产生变化,甚至转化成医患纠纷。

(三)重点表现和建构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

1.医患沟通的呈现以双方沟通愉快、达成共识的结果为主

《急诊科医生》中医患沟通的直接结果主要存在四种情况:医患双方沟通愉快、达成共识,医方人身安全、财产损失或精神伤害,患方人身安全、财产损失或精神伤害,以及医患双方沟通未果、患方选择转院。《急诊科医生》中所呈现的医患沟通情况大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医患关系整体比较和谐融洽。然而根据石镁虹对医疗损害纠纷的成因、分布及赔偿情况分析,急诊科的医疗损害纠纷案件发生率在医院二级中名列前茅,医疗损害纠纷中医院平均赔偿金额在所有科室中位列第三⑨,急诊科在现实生活中算是医患纠纷高频发生地,与《急诊科医生》中呈现的情况差别较大。

2.医患沟通中呈现出“多位医护人员+1 位患者”的理想关系模型

我国当前存在“看病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新人员无法合理分配到各个机构中,原始医护人员又陆续退休,人力资源供应畸形,而患方的看病需求近年来愈发旺盛,一个医护人员需面对高出自己正常能力范围几倍人数的患者,医疗服务品质难以提高,医患矛盾和因此产生⑩。急诊科是内外科综合性医护人员聚集地,人力资源比较稀少,在剧中医方人员的参与人数总体而言多于患方,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基本上都有一位主任医生、一位普通主治医师以及护士共同服务一位患者,是剧中医患关系整体和谐融洽的原因之一。《急诊科医生》所呈现的“多名医护人员+1位患者”这种理想关系模型无疑是对今后医疗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引。

3.医方人员参与程度更高,掌握更多话轮控制权

在《急诊科医生》中,医患双方一轮轮的对话由谁发起并推动进行下去即话轮控制权也更多掌握在医方手中。但在现实生活中医方人员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与患者进行反复详细的探讨,而且医方人员迫于当前医患矛盾的压力,更倾向于采取防御性治疗。加之现在患者的知识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更新和使用媒介的能力改善,对相关疾病的知晓情况较多,在医患沟通时试图用自己的认知情况去挑战、质疑医生的权威,双方对彼此的期待与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医患矛盾也因此产生,医患沟通话轮控制权在双方来回交换。

(四)重在从多方面呈现正面且专业的医方形象

在《急诊科医生》中,医方人员以女性为主,而在《心术》等其他医疗剧中则以男性为主,尤其是涉及职务较高或者医术较高的医生时,《产科男医生》中更是以妇产科的男医生作为主角。除此以外,《急诊科医生》主要医方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 岁,大多为主任级医师,例如何建一主任从医多年,面对各类疾病都经验丰富;江晓琪主任从美国留学归来,见多识广,医学理念先进。剧中也涉及了对护士、志愿者等小角色人物的塑造,如剧中男护士长田亮就让人关注到了“男护士”这一群体的存在,《急诊科医生》选择了这样一位角色进行呈现也是试图改变大众的传统观念,引导现实生活中的医护群体构成更加多元。

(五)构建多元生动的患者形象

《急诊科医生》中的患方人员男女比例比较均匀,年龄构成以20—50 岁这一阶段为主,穿着打扮更加丰富多样,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种社会阶层、各种年龄阶段。就患方人员的个性与行为特征而言,《急诊科医生》中患方主要呈现出通情达理、配合治疗等正面特征,但是负面的个性与行为特征所占比重也不低,如消极懈怠、不通情理、排斥抗拒、易躁易怒等。《急诊科医生》中患方形象以中立形象倾向为主,既有正面形象的发扬,也有对负面形象的反思,患方形象整体多元生动。在现实生活中疾病、意外大多是不分对象的,患者来自于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观念、经济条件、个性特征都不同,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无论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还是诊疗期望也有差异。

五、结语

《急诊科医生》构建了一幅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图景,呈现出“多位医护人员+一位患者”的理想诊疗模式,医患沟通多呈现双方愉快达成共识的结果,医患关系整体良好;就医患双方形象而言,《急诊科医生》未像某些新闻报道那样“黑化”医方或者患方形象,而是重在从各个方面呈现正面且专业的医方形象,同时构建多元生动的患者形象。作为一部医疗剧,《急诊科医生》自觉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试图改变受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缓解现实社会中的医患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运行,为今后此类题材作品的制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方向[J].新闻与传播,2005(03):42-48+94.

②蒋廷玉.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媒体作为[J].中国记者,2006(12):34-35.

③王群.试论医疗影视节目在医患传播中的作为[J].电视研究,2015(02):78-80.

④罗以澄,王继周.医患冲突议题中新闻报道的话语策略及启示——以近年四起医患冲突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6(05):44-47.

⑤叶红.传媒场域下医患关系的建构过程及对策[J].今传媒,2016(04):43-45.

⑥崔蕴芳,杜博伟.多元、冲突与公共性:医患关系的微博呈研究[J].现代传播,2017(09):140-144.

⑦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⑧陆健泽.医生职业形象:论涵化理论的流变——以成都市受众的调查结果为案例[J].东南传播,2015(12):77-79.

⑨石镁虹,章桦,程琴.5012 例医疗损害纠纷的成因、分布及赔偿情况分析[J].医学与法学,2015(06):42-48.

⑩顾昕.中国医疗领域中的人力资源危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17-22.

猜你喜欢
患方医方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黑龙江医疗纠纷索赔超过一万元不得“私了”
患方私自录音录像能作为证据吗?
良医拒传方
从几组医方谈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来源
良医拒传方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