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面向少年儿童的经典阅读推广*

2019-02-20 09:30徐建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时代

亢 琦 徐建华

(1.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学系,内蒙古包头 014010;2.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 300071)

1 引言

在全民阅读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一再被强调。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1],面向少年儿童的经典阅读推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与以往大相径庭,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的变化、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的接入、社会环境与民众思想的变迁,均影响着少年儿童的认知与行为,也要求对这一群体的阅读推广方式随之调整。然而,成人政策制定者与项目实施主体对少儿的认识与理解往往停留在对自身少儿阶段的经历,很少关注当前一代少年儿童的认知与行为特征[2]。这使得很多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往往来自于图书馆员的灵光一现,缺乏对少年儿童的了解与尊重,造成活动流于形式与数字,但实际收效甚微。为了在新时代中使经典阅读推广持续焕发活力,需要重新认识少年儿童、重新梳理经典阅读、重新理解阅读推广。

2 新时代的少年儿童

2.1 当代的少年儿童需要话语权

在越来越强调儿童权利、儿童优先原则的当下,任何少年儿童服务都应以尊重这一群体作为前提。然而,我们的实践中仍处处充斥着“以成人为中心”的“管理”思维。某图书馆新建的儿童阅览室本设有卫生间,但由于儿童不能保持卫生间清洁的原因关闭,儿童只得使用阅览室之外的厕所。在我们的调研中,确有学龄前儿童抱怨过厕所太远的问题,而在家长看来,厕所距离不远,只是孩子贪玩不留够去往厕所的时间。郑州某图书馆以“小孩太吵”为由,出台“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的规定。类似的成人与少儿之间的矛盾不胜枚举,实际上,这些都是不了解少儿的发展特点、以成人为中心的做法,同时反映出很多图书馆对少年儿童仍是管理为主,缺乏服务意识。长期放任这些无视少年儿童特征、忽视需求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会不断释放出图书馆界漠视少年儿童话语权的信号,同时也蚕食着他们对图书馆服务使用过程中的良好体验与未来成为终身用户的可能性。因此,站在少年儿童的视角、尊重少年儿童的话语权是进行图书馆少儿经典阅读推广的大前提。

一项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杂志发起的阅读调研中显示了儿童在阅读中需要话语权的问题。半数以上的受访少年儿童希望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而同样比例的老师与家长则担心“孩子总是浅阅读,读漫画、笑话,不爱看经典”[3]。这一对矛盾正反映了对于阅读话语权的争夺:少年儿童希望能够自主决定阅读、不喜欢家长与老师推荐的书;而成人却不认同少年儿童的选择。

对少年儿童话语权的理解是以适用于18岁以下儿童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第一部分第十二条为基础。《公约》中规定,“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的看待”[4]。根据该条约,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采取由家长或教师选择阅读书目的方式进行阅读,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少年儿童,则不能无视他们的偏好与选择,需要在尊重他们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推广。

2.2 少年儿童的阅读特征

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也与之前时代产生了较大差异。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一项包含了4500名8-11岁儿童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少年儿童每天花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超过2小时[5]。当网络、手机、游戏都开始抢夺少年儿童注意力资源的时候,我们还在用着传统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自然行不通。

因此,图书馆学研究者、从业人员与阅读推广人必须正式少年儿童的新阅读媒介与习惯,转变思路,做到以儿童为中心,深入调查了解儿童的阅读特点和规律,从儿童视角审视图书馆服务、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经典阅读推广。

3 新时代的经典阅读

马克·吐温说过,“经典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读过,但没人愿意去读”。对成年人尚且如此,少儿经典阅读推广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大谈如何推广经典阅读之前,需要想清楚为何要让少年儿童读经典。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引发了跨越时间与地域的共鸣。这种共鸣把人的心智从平庸之中解放出来,让人有了对美的敏感、对情感的体悟、对伟大思想的理解。以此为前提,新时代的经典阅读也应从这些角度进行推广,将重点放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美感、共情、思维能力方面,而不是机械灌输经典书目的内容。在这一框架下,对新时代的经典阅读界定可以灵活很多。例如,在推荐经典传诵版本的同时,还可以引入改编版作为比对,让少年儿童感受经典故事随时代和地域变迁、公众思维转变而产生的改变。如西方经典童话“三只小猪”的故事在1989年被改编成反转版《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绘本,由大灰狼的视角重新讲述了一遍三只小猪的故事,让儿童自己通过绘本中的图画拆穿大灰狼的谎言,启迪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儿童中也广受欢迎,成为了新经典。

4 新时代的阅读推广

新时代的阅读推广实践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来说,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化。图书馆或阅读推广主体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与运营。塑造良好的阅读推广品牌可以培养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信任,也有助于传播阅读推广主体的理念与活动。举例而言,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小可妈妈伴小时”、福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故事姐姐说故事”都是较为成熟的阅读推广品牌,在读者群体中具有很高的接纳度与传播力。借助这些品牌进行经典阅读推广,可以在传播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利用新媒体传播。不同于以往将微信公众号、微博仅仅作为活动发布和报名的渠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主体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与平台,传递了丰富的内容,成为新时代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如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聆听童声”栏目,由儿童作为朗读者诵读经典,受到了很多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

第三,通过主题活动进行阅读推广。美国设有全国性的“禁书周(banned book week)”活动,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经典阅读推广案例。该活动是通过纪念以往被禁的图书,宣扬图书馆和出版的中立、自由的价值观。2016年北卡罗来纳州的图书馆系统举办了如下活动:首先,在禁书周开始之前近一个月时间预热,向本州的艺术家征集曾经被禁图书(如《爱丽丝梦游仙境》《洛丽塔》《发条橙》《谁杀死了知更鸟》等等)的绘画作品,印刷成套装书签,每周在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地发放,定期解锁新的卡片,让公众参与集卡活动。禁书周临近一周,图书馆、公共区域的装饰也随之调整:在长廊上挂上宣传海报讲述曾被禁的书的信息,如故事情节、书评、何时被禁、何时解禁、被禁范围、为何被禁等。各区域的中心图书馆举办读后感活动,让公众在图书馆的墙上贴上自己喜欢的禁书封皮和简评等。最后,活动当周,图书馆员、专业的讲故事人每天在学校里、图书馆里讲述禁书里的情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曾经的禁书、如今的经典历经的时代变迁与思想改变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保持兴趣的同时也阅读了经典。

5 新时代面向少年儿童的经典阅读推广建议

5.1 研究者与图书馆员共同研究

研究首先需要学术界的担当。《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性[6]:研究者们需要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研究者摒弃感悟、思辨,采用实证研究范式,接受实证研究方法论训练,运用科学、有效、可靠的方法切实地调查少儿群体,才能获得能够用于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

研究也需要实践界的参与。工作在一线的图书馆员们与少儿直接接触,经常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更善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如果在此基础上接受了方法论的训练,能够将工作中的问题和看法转化为研究问题,并实施研究,定能更好地推进少儿阅读推广的研究工作。

5.2 阅读推广主体之间需要共享实践经验

图书馆员积累了不少少儿阅读推广的经验和心得,但往往以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形式散落在个体中。图书馆员之间的交流少,知识难以共享,使得经典阅读推广步履维艰。对此,国外的做法值得借鉴:

①美国图书馆协会网页上有推荐的阅读推广活动方式,供成员们参考。

②视觉社交目录网站Pinterest上可以搜索到图书馆员分享的各自图书馆的活动创意、做法等,如搜索“小小蜘蛛(the itsy bitsy spider)图书馆活动”,可以看到绘本、手指操、歌曲曲谱、戏水游戏、攀爬游戏、手工活动、甜品主题派对、表演等,一个想要举办该主题活动的图书馆可以参照实施。

③《学校图书馆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专门发表少儿书籍、媒体资源的评价,实现图书馆员在采购、推荐资源时的有据可循。

信息共享时代,我国图书馆员也应探索出一些平台、一些途径,分享经验、做法。

5.3 与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合力

少儿固然是阅读推广的主要对象,但仍应考虑到家长等监护人、学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以协力进行经典阅读推广。

2018年初,利用迪士尼经典形象“爱莎公主”等制作的含血腥暴力暗示的“儿童邪典动画”的揭露,不仅直指网络视频平台监管的无力,更暴露了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缺位。家长往往认为将手机、平板放到儿童手中,打开动画和游戏,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样的想法,大多来源于家长不知道如何进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对此,我们需要在向少年儿童进行阅读推广的同时,将家长一并纳入进来。分享积极健康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内容和亲子互动方式,令充斥着低俗、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远离家庭。

自“全民阅读”项目实施以来,学校成为实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首要场所。但教学任务是老师的首要工作,这使得因“全民阅读”项目实施而下发的课外阅读任务被视为额外工作,很难得到重视,即便完成也难以保质保量。对此,图书馆应主动接触学校,利用自身的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支持和帮助中小学生参加校外阅读活动,开展少儿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协助加强中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中小学图书馆等校园阅读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课外活动,完成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工作[1,7]。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而言,经典阅读是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的桥梁。通过经典书目的阅读、阐释、演绎,让少年儿童学习经典、让家长老师重温经典。家长老师引导少儿阅读经典,以经典作为媒介,通过言传身教,沟通了亲子、师生的关系。此外,与家长、教育工作者协同进行经典阅读推广,不仅能够令图书馆的资源、场所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也能够使图书馆通过和家长、老师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少儿读者的需求,更有效地开展服务。实现推动全社会共同创造、维护少年儿童良好阅读环境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时代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图书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