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2019-02-20 09:30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德利文旅图书馆

柳 英

(天津城建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384)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用好存量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的重要举措;[1]也是贯彻民主、参与、共享、责任等现代教育治理理念,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2]当前,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已基本形成共识,国家政策也给予了明确支持,而如何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则成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诗和远方”走到了一起,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下简称“文旅融合”)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2018年7月,全国文化和旅游工作座谈会召开,确立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文旅融合总思路。2019年两会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3]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一年以来,文旅融合的思路日渐明朗,加快优质文化资源向优质旅游资源的转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多业态旅游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必然选择。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文化资源的汇集地,高校图书馆探索文旅融合也可为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新思路。

2 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意义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背景下,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促进和保障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日益凸显。然而,尽管有了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热情不高、内驱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高校图书馆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视为一项单纯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也并未从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助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如何使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成为于公众和高校图书馆皆有利的事业,这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总体而言,文旅融合对高校图书馆具有两方面积极意义:

2.1 促进文化资源开发,提高创新服务影响力

资源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两大命脉,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也因此成为高校图书馆长期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是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汇集地和高等院校的文化中心,在资源规模上极具优势;高校图书馆集聚了大量的专业人员,为创新服务方式储备了人才力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开发与建设、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上都还有很大空间。目前,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哪些资源、如何创新服务等。文旅融合在这些问题上为高校图书馆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开发文化资源,尤其是特色地方文化资源,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形成高校特色的旅游业态,并通过这一创新性的公共服务形式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

2.2 提升公共参与水平,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板块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可理解为: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构建高校内外部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切入点,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大学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共治共享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每个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全社会的作用。[4]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治理方式的革新中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文旅融合,不仅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推广到更广大的公众范围内,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还可借此提升高校图书馆乃至高等院校的公共参与水平,借助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反哺作用,推进高校图书馆和高等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3 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文旅融合”概念虽新,但高校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思考和探索,可分为研究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

3.1 研究层面

高校图书馆将资源、服务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进行研究的活动开始的较早,综观这些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研究主题:①高校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如李小丽《高校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初探》,文章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发旅游信息资源,服务旅游产业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中具备保存传统文化、文化服务、文化展示和文化研究等优势,可以从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旅游科研做好咨询服务、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建立地方文献中心和整合旅游资源信息库等五个方面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助力。[5]②民族地区、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如尹美菊、蔡瑾《论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王远康《论乌江流域地区高校图书馆旅游资源特色馆藏建设》、崔荩《西藏高校图书馆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等,其中崔荩在其文章中提出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信息资源的六大策略,包括联合开发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建立文化旅游网站;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发挥其对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开发、利用馆藏古籍资源,为西藏文化旅游服务;利用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等,使自然景观、景点具有文化色彩;挖掘、利用西藏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推动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建、共享西藏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并数字化,为深化西藏旅游层次服务。[6]③高校图书馆旅游功能开发。如徐瑾、王珂《高校图书馆公共关系的应用与旅游功能的开发——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与公众有着广泛联系的社会中介组织,公共关系本身就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开发旅游功能,促进旅游业和图书馆业和谐发展。文章还具体提出了“利用知名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图书馆的旅游环境和背景要素功能、开发图书馆文化专题游、开发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在重要的风景名胜地设立旅游专业性图书馆或著名图书馆的分馆”等设想。[7]

上述三个主题中,前两个主题关注利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优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助力,严格来说并未将高校图书馆视作文旅融合的主体;第三个主题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旅游功能的开发、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等问题,是探索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一次研究尝试。

3.2 实践层面

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以文旅融合的形式开展公共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选取国内的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国外的牛津大学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做简要介绍。

3.2.1 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闻名于世。图书馆源始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1935年启用坐落在东湖之滨、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大楼。武汉大学图书馆老馆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由美国建筑师开尔斯主持设计,开尔斯先生1907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专业毕业,不仅有扎实的西方建筑学理论基础,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在建筑造型方面,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外观为中国传统殿堂形式,中部主体建筑为八角歇山式屋顶,顶层有楼梯环形走廊,四角的副楼为多层歇山顶。在四角副楼的衬托下,主楼显得更加宏伟,而建筑整体也更加稳重。[9]武汉大学老图书馆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前面就是樱顶、老斋舍、樱花城堡等景点。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现已作为校史馆使用,每周二、四、六下午开放参观,樱花开放期间增加上午时段开放时间。校外人员通过预约后凭相关证件入馆,馆内有志愿者担当中英文讲解员。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一楼承担了“珞珈讲坛”的功能,不定期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公认的知名学者等作为讲坛的嘉宾。负一楼、四楼和五楼为校史展区,分为通史展和专题展两部分。通过文字、实物、图片、多媒体、虚拟影像等多种方式,再现从1893年创办湖北自强学堂至今的120年办学历程。

3.2.2 牛津大学图书馆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ies)拥有历史悠久的华美建筑,是牛津大学的智慧象征,曾为电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博德利图书馆同时也是英国五座法定的呈缴本图书馆之一,负责收存英国境内的所有出版物。博德利图书馆由多栋建筑组成,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老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代表。[10]博德利图书馆是经英格兰旅游局(Visit England)官方认定的可供公众参观和游览的场所,同时也是该机构认定的具有质量保障的游览场所。博德利图书馆充分发挥其在馆藏资源、历史建筑和特色活动上的优势,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公众造访图书馆,并通过展览和讲解服务向公众展示牛津大学文化资源。博德利图书馆每年推出大量的特色展览活动,公众可通过博德利图书馆官网查询进行中的展览和即将推出的展览活动,根据感兴趣的展览推出的时间来规划参观活动。为提升参观质量和展览效果,博德利图书馆向造访图书馆的公众提供讲解服务。具体而言有两种方式,一是预定导游,二是租用音频设备。导游服务根据不同的游览路线可分为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游览讲解三种,公众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公众除了可以通过讲解服务了解博德利图书馆当下的展览、建筑历史、馆藏资源等内容外,还可在布莱克威尔厅的博德利咖啡馆内短暂休息和用餐,在博德利纪念品商店购物。一般而言,博德利图书馆的公众参观活动是面向11岁及以上的公众的。为满足儿童及家庭参观的需求,博德利图书馆还专门推出了“托马斯·博德利的历史轨迹”活动,免费向儿童和家庭提供展览和观光服务。[11]

4 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方式

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传统景点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问题的有力措施。同时为提升旅游品质、走内涵式旅游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也成为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可以有所作为,且理应有所作为。结合自身情况,高校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研学旅游

广义的研学旅游泛指所有涵盖满足求知欲的旅游资源,离开现居地,踏上异地寻求知识的旅途。[12]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汇集地,理所应当可以成为满足求知欲的旅游资源。研学旅游是旅游业与教育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形式,充分发挥了二者的最大功效,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旅游品牌。高等院校是研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高校图书馆又是高等院校知识资源的中心,因此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开发研学旅游资源不仅具备可行性,同时在丰富资源与服务、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从上述三个目的来看,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地方传统文化信息资源方面具备优势,其收集的历史类、方志类等地方文献中全面系统的记录了所在地的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往往还是文化名人聚集或造访过的地方,很多高校图书馆至今还有文化名人的故事流传或遗迹留存;高校图书馆常年开展的文化活动众多,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背景下,很多活动面向社会开放。因此,高校图书馆具备了满足文化旅游目的的资源和活动,文化旅游也可成为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的一种方式。

4.3 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是现代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社会风情等获得美的享受和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13]综观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在景观、建筑方面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成为游客喜爱的观光目的地,通过与高等学校校园风光的结合,往往成为令人向往的人文景观。上文提到的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观光活动就将建筑人文景观与樱花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观光活动则是将建筑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典范。随着大众对旅游活动中历史、人文要素的日渐重视,和高校图书馆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高校图书馆势必将成为观光旅游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是深化旅游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的有力举措;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和高等院校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深挖高校图书馆资源潜力,激发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活力的有力引擎。因此,从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支撑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三者结合的角度,高校图书馆文旅融合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德利文旅图书馆
丰收时刻
雪上加霜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文旅照明的兴起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