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以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田园综合体为例

2019-02-21 06:11仇园园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社区

仇园园

(中共长丰县委党校 办公室,安徽 合肥231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1]。两者不谋而合,都是以资源、功能和要素的融合,深度挖掘农业的价值。张诚在《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中表示:“在我看来,乡村振兴反映了中央‘跳出三农看三农’的深层次意图,最大亮点是着眼于整个乡村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而不单是乡村产业发展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新审视乡村中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找到能够撬动新生产力、新生产关系的钥匙。‘新田园主义’‘田园综合体’模式的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本”。由此看来,田园综合体已经成为十九大以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长丰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从2017年开始在全县试点6 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底提出“继续推进10 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做优做强10 个美丽田园综合体,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征,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新标杆”的乡村发展目标,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向新的高潮。面对机遇与挑战,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凭借明确的政治定位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迎来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春天。

一、田园综合体建设实践

1.以前的马郢社区概况

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位于杨庙镇南部,合淮路穿村而过,下辖12 个自然村,总面积442.67 公顷,耕地面积341.33 公顷,全村有农户408 户、1778人。马郢社区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 户,贫困人口133 人,贫困发生率为7.48%。社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处皖中江淮分水岭,地势起伏落差大,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转移及资金欠缺等导致贫困现象比较普遍。

(1)农村“空心化”现象。农村劳动力及资金流失严重,青壮年普遍向合肥等城区及发达地区转移。据统计,该社区外出务工人员770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3.3%,留守者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进而造成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缺乏,衍生出经济、教育、养老等诸多社会问题。

(2)因病、因残致贫现象。据统计,该社区因病、因残的户主达到40 人,占贫困户总数的70%。近年来,虽然马郢社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明显,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妇幼保健力量薄弱等仍然是该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短板”。

(3)集体经济薄弱。受历史机遇、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条件制约,马郢社区“造血功能”较差,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为: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济能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缺少发展集体经济的可利用资源,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吃光分尽集体资源,造成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丧失。

(4)脱贫内生动力缺乏。该社区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采用新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积极性不高,消化和吸收现代生产方式和技术能力有限,造成农业发展技术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等问题。

如何把一个资源匮乏、生态凋敝、基础落后、产业薄弱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成为该镇党委政府一直探索的目标。2016年,长丰县杨庙镇通过“马郢计划”探索出符合皖中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由于效果明显,被各类媒体称之为“马郢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出发,该模式更能激发城市和乡村的独特禀赋,实现两者和谐发展。

2.如今的马郢社区概况

马郢社区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实施了马郢田园综合体一期和二期项目。如今的马郢,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旅游驱动、文化兴村、高校助力、公益支撑”的独特发展模式。

(1)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的马郢。“马郢计划”整体框架是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目的是打造“政府、个人、社会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实施该计划,马郢社区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皖中贫困村发展为享誉省内外的知名旅游村。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该社区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整合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从“立、建、配、引”四方面着手强化人才因素,成立以书记和镇长为正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组;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共建乡村振兴平台;配齐配强社区两委,从原来的3人增至7 人,壮大工作队伍;引进乡创、乡建、乡宣、文创、志愿者、规划设计、农旅专家等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实施六大项目,打造基础工程。以马郢田园综合体为总揽,不断细分实施各子项目;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生态修复,对马郢超过333.33 公顷的农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对千亩杨树林、百亩老梨树林、水系资源等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对马郢13个村庄实施乡村修复项目;对区域民俗文化实施传承保护项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村庄美化、环境卫生、生态建设”三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设集水系、湿地、田园为一体的乡村建设项目。通过人才、项目、资金、政策的不断积累和运作,一个生态宜居和谐的马郢社区已现雏形。

(2)旅游驱动,自主创业,打造产业兴旺的富裕马郢。田园综合体是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发展起来的,是大势所趋。“无锡田园东方”是田园综合体的先行者,其最大的特点是田园东方与无锡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2]。借鉴田园东方的成功经验,学习其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维应用,马郢社区定位于“全国成长教育高地、乡村生活体验目的地”,充分挖掘农业、农民、资源优势,成功融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形成了以田园风貌为基底并融合了现代都市元素的田园社区。

一是以乡村旅游为驱动,文旅融合,逆向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游客不断涌入马郢进行乡村旅游,带动了蔬果种植、禽类、山羊、水产养殖等产业持续发展,目前该社区已经有4 家生态现代农业企业落地,形成百亩规模以上种养殖农场6 个、乡村旅游军事体验点3家、农家乐3家、农产品深加工基地1个。

二是以农民创客为主角,激发新老村民创业兴业的内生动力。以前,马郢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实施“马郢计划”,马郢的知名度与关注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创立乡创学堂,提供品牌、空间设计、销售推广、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为创业的农民赋能,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了村民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获得感。目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已经超过30 户,产业兴旺的发展态势已经初步呈现。

三是以村庄、田野、乡村生活为焦点作为旅游主打产品。因地制宜开展朗读者、小剧场、村晚等文化活动,根据不同节气开展植树、插秧、采莲、割稻、骑牛、钓龙虾等不同主题的体验活动。同时还开发了“马术、陶艺、戏曲、花艺、摄影、绘画、舞蹈”等成长教育课程,在旅游体验“做农家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的乡村生活中同时获得技艺成长的快意。

四是以“马郢计划”护航马郢品牌。马郢社区以“马郢计划”作为振兴乡村品牌的传导器,以“不忘农民、改变农村、振兴农业”的乡村发展理念,以“拥有梦想、用心做事”为乡村创业的理念塑造品牌,通过注册“马郢计划”商标,要求创客和村民用心做产品,共同维护马郢的品牌。如今,马郢的壹畦趣草莓、山溪里南瓜、读蔬的菜、归郢稻虾米、龙虾哥、孙地宝的羊、周志强的鹅等一系列品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五是以致力于精准脱贫为起点,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2016年,马郢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之初的7.48%下降到零,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4 028 元。据统计,2017年该社区集体收入达到157 438元,贫困户年均收入达6 200元/人。

(3)文化兴村、志愿服务,打造乡风文明的幸福马郢。马郢社区先后摸索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文化创作的路子。送文化获取价值认同。邀请国家级、省市级曲艺及戏曲演员,县乡级演员,志愿者和本地创客在社区举办朗读者、小剧场、村晚、社团及票友会等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和完善马郢乡村的文化内涵,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种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马郢社区根据志愿者老师的支教内容及支教时间长短,结合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和爱好,先后成立了马术、陶艺、戏曲、手工、趣味书、汉字农场等10 多个社团,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在乡村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尚的流行文化。创文化展现地域文化。马郢社区鼓励志愿者和乡村创客创造属于马郢的文化作品。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带有地域特性的《马郢之春》、黄梅戏《马郢四季风光好》《马郢好》等文化作品先后问世,其中《马郢之春》被录制成抖音在网上广为流传,曾被央视采用播出,马郢的孩子们还被邀请到安徽省大剧院演出,演出视频被腾讯视频放在头条播放。

(4)公益支撑、高校助力,打造治理有效的善治马郢。马郢将公益支撑、高校助力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以提升乡村生活理念为正面推手,重构民俗文化,建立刚柔并济的制度、规定,形成了具有马郢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马郢社区在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的共同推动下,在志愿者和高校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移风易俗,抵制迷信,遏制陋习,实现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的转变。坚持以文养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十佳党员”等典型评选,使村民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

马郢计划是一项公益计划,通过高校老师及志愿者的努力在乡村孕育先进理念和精神,并为村民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市场、品牌、设计、包装等一系列支持。借助高校老师及志愿者的利益导向、理念认同等环节,逐步实现乡村治理的高度村民自治。为了实现一个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马郢从孩子开始培养家园观念,社区通过“马郢儿童快乐家园”做了一系列工作: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成长教育课程,通过持续实施微心愿、生日会、图书馆、快乐合肥行等主题活动,让村里孩子拓宽眼界,丰富知识,感受关爱。

概括对比马郢社区的昨日与今日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是实现蝶变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说,马郢社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探索期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何破解田园综合体系列问题,还有必要深入研究。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生动力不足,农业产业链衔接不紧密

社区主要劳动力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造成村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缺乏。此外,社区的农耕文化及民俗未能很好地展现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缺乏具有鲜明特色的深层次农业产业开发。

2.专业人员缺乏,运行机制不健全

专业人员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比例较低,目前参与社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人群为志愿者、乡创、乡建等,缺乏致力于田园综合体建设方面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在引进人才与科技转化方面缺乏系统的策划与规划。由于尚处于田园综合体初级阶段,有关部门在运行方面缺乏经验,不能给予恰当的指导,田园综合体发展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契合,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理想。

3.城乡互动不够,产品缺乏统一销路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实现城市与乡村互动的一种商业模式。随着社会节奏与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选择更多的是闲暇时间到乡村体验农耕生活、欣赏乡村风光、品味乡村特产,但由于社区的先天条件与相应的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特色文章”,在住宿、食材、娱乐等方面缺乏创意,导致游客群体不稳定。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由于规划上缺乏安排且缺乏统一的运营主体,导致农产品与旅游产品缺乏统一的销售与宣传。

4.用地指标不足,产业融合发展受限

田园综合体发展要求打通土地用途限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通。但目前法律对耕地、林地、宅基地等各类用地有明确的规定,并实行严格的管理,导致田园综合体在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与土地红线冲突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出现一些触线问题:一是将农业用地转变为旅游景观用地;二是将有限的设施农业用地指标扩大化或硬化用于农业功能拓展用地。这两类做法都不符合现有法律规定。

三、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发展思路

1.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

田园综合体注重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在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强调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分享到综合体的建设成果。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强化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利益需求,使农民从中广泛受益。

(1)增加产业附加值,扩大效益感。在保护农民利益上,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天马镇首先定出‘铁律’:一方面,规定企业在当地发展休闲旅游业时必须全员吸收当地农民参与种植和管理,为农民的收入保底,保证农民有较高的纯利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景区的房屋进行集中流转,整体打造,让当地农民从中获取租金,并从后期营业收入中分红”[3]。让农民直接受益,是调动其积极性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乡村农业生产、农耕文化与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还需要将乡村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产品、特色习俗等有效展现到田园综合体建设中,使乡村产业逐渐涵盖娱乐、服务、休闲等功能,实现农业产业完美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一是以发展股份合作为途径,采取“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二是发挥农村合作社作用,与农户开展农产品产销合作,打造品牌农产品,实现利益共享。

(2)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幸福感。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仅需要激活农村经济,还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管理服务的人性化,让农民可以共享到医疗、教育等实质性福利。对地方政府来讲,特别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是,在改善和改建基础设施、提供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避免政府完全“托底”、助长农民以逸待劳的风气。

2.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社会分散化闲置资源,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新生资源配置方式”。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把握分享经济带来的契机,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资源有效融合,以政府为主体,以多方参与的方式,将农村闲置或荒废的农房、田地、农产品等农业资源推向市场。国家在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上也做出了明确的导向,“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4]。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乡村资源推向市场,通过提供土地租赁、享受科普教育、体验采摘活动、特色农产品现场观赏+网订等多种方式,培育农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此外,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增加田园综合体专家、专业人员的比例,增强市场竞争力。“广东省在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时,注重加强技术力量的组织整合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各种科技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5]。田园综合体涉及三大产业的融合,功能与领域跨度较大,不同的领域需要较强的技术需求,建议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借鉴广东省的做法,筑巢引凤,根据业务模块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建立联系引进专业人才与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体的运营效率。

3.搭建可视化平台,寻求“智慧路径”

“智慧路径”是潍水田园综合体的具体实践。作为通讯领域骨干企业,潍坊移动公司发挥移动技术优势,为潍水田园传统农业转型、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整套智慧管理系统,此系统集产、存、销、运及体验或经营为一体,系统功能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还具备准入备案生产管理、质量检测、溯源追踪、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潍坊移动根据园区的建设需要,对周边基站进行4G 网络扩充和优化,并根据物联网业务需求加装NB 天线,借助移动公司的网络资源,园区建设了便于设备接入、管控和扩展的IP 网络架构,全方位布置监控报警设备,打造完善的智慧监控大数据平台和报警体系。“通过数据监测和数据管理,可以掌控田里植物长势,基于NB 技术的农业专用设备,可以检测土壤肥力、大棚温度、水温、溶氧量等数据”[6]。通过手机、电脑等服务终端,随时可以查看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这不仅让消费者放心,也可以增加园区农产品的销售量。山东潍水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健表示,“不仅仅是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同时还将极大挖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智慧系统对农产品生产、供应和流通体系的重新设计和再造,打通了农业生产、加工、配送与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极大地缩短了农产品的产销过程,实现了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了运作效率。潍水田园的“智慧路径”在解决农产品销路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当前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引进此类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4.科学布局用地空间,实施“综合规划”

以乡村振兴为长远目标,在坚持“以农为主、农地农用”的前提下,以不触碰生态底线、耕地红线为原则,科学编制田园总体土地用地规划,统筹安排田园综合体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用地规模。在开发过程中,对于军事体验、农业文创、农业旅游等农业新业态用地,按农用地用途管理;对于接待中心、停车场、经营性场地,按建设用地管理;对于难以定位的新型用地,按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通过统筹安排社区内所有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有效地缓解园区用地紧张问题,从源头上解决田园综合体用地问题。

田园综合体不仅能够推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还能够充分挖掘乡村地区的农业与农村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证明,田园综合体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长丰县杨庙镇马郢社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探讨与思考,是结合相关资料的智慧与思考,随着顶层设计、项目推进、产业融合的发展,马郢田园综合体将辐射周边,带动区域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社区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社区大作战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3D打印社区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