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9-02-22 10:05覃霄燕李鸿章李培培许娜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阴性乳腺癌化疗

覃霄燕,李鸿章,李培培,许娜丽



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覃霄燕1,李鸿章2,李培培1,许娜丽1

(1.郑州市肿瘤医院,郑州 450000;2.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0)

评价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背俞穴取双侧脾俞、胃俞、膈俞穴,配合挑治四缝穴,每周1次。对照组采用促胃肠动力治疗(伊托必利50 mg)及补充消化酶(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营养状态评分、KPS等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0.01),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0.01)。两组治疗后PG-SGA评分明显下降(<0.01),两组治疗后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KP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食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不良;三阴性乳腺癌;穴,四缝;穴,背俞;挑治;点刺

乳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式有限,化疗是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手段[1-3]。通过化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疾病缓解率及总生存时间明显得以提高,但化疗带来恶心呕吐、纳差、腹胀及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使患者深受其害[4-6]。目前临床上常应用5-HT3受体阻滞剂、地塞米松及甲地孕酮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便秘等不良反应。笔者采用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后拔罐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消化不良,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市肿瘤医院及河南省中医院住院部化疗后的患者,遵照赫尔辛基宣言,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分期为Ⅲ~Ⅳ期。

消化不良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不良Rom-Ⅲ诊断标准[7];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的胃脘痛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岁;③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消化不良,病程1~4周内;④意识清楚,无失语及严重认知障碍;⑤无皮肤破溃,无消化道出血;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上腹疼痛综合征(位于胸骨剑突下与脐水平以上、两侧锁骨中线之间的区域,中等程度以上的间断性的疼痛或烧灼感,每周至少1次);②2周内接受过其他消化不良治疗者;③合并有严重消化性溃疡、大便潜血阳性者;④有自杀倾向的患者;⑤合并严重心脏疾患、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者;⑥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⑧对利多卡因过敏及其他过敏体质者;⑨四肢缺如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四缝穴点刺

嘱患者掌心向上,四缝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医用7号针头快速点刺双手四缝穴,轻轻从四周向中心挤压,挤出少许黄色或透明黏液和暗红色血液,每穴2~3滴,后予棉球按压穴位,嘱患者屈曲手指握拳片刻,待血止住后行常规消毒一次。

2.1.2 背俞穴挑治

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全身放松。医生戴一次性手套,选取双侧脾俞、胃俞、肝俞、膈俞、肾俞,对准穴位,局部予2%利多卡因0.5 mL局部浸润麻醉。选取小号三棱针以30~45°角度快速刺入穴位,进针深度约 0.2 cm,旋即将针尖向上挑起,可看到白色蚕丝样的纤维附着于针尖上,随即用力一挑,重复3次,并拔罐,留罐5 min。起罐后以75%乙醇棉球清理术部并敷以无菌纱布。

每5日1次,共治疗2次。

2.2 对照组

口服伊托必利50 mg,每日3次;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每日3次。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

选取4个主要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及2个次要症状(恶心、反酸),症状严重程度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分为4级,积分按4分法,①无为没有症状,计0分;②轻度为有症状但完全能忍受,计1分;③中度为感觉不适并已影响工作和睡眠等正常生活,计2分;④重度为不能进行工作和睡眠等正常生活,计3分。

3.1.2 营养测评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9]是在主观整体评估(SG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专门为肿瘤患者设计的营养状况评估方法。PG-SGA由患者自我评估及医务人员评估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体质量、摄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代谢方面的需要、体格检查7个方面,前4个方面由患者自己评估,后3个方面由医务人员评估,总体评估包括定性评估及定量评估2种。PG-SGA评分0~1为营养良好,2~8分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9分为重度营养不良。

3.1.3 KPS评分

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分别对患者身体功能及症状采用Karnofsky行为表现量表进行评价。KPS评分为百分制评分,可通过患者目前行为状态对体能状态进行初步评价。KPS评分依据患者能否正常活动、病情以及生活自理程度,将患者健康状况按10分1个等级划分,100分为体力状况良好,无症状和体征;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但偶尔需要帮助;0分为死亡。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状况越好,KPS<60分时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帮助及辅助治疗。

3.2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根据症状体征评分,参照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治愈: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且<70%。

无效: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检验,两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0.01),观察组下降更明显(<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1

3.4.2 两组治疗前后PG-SGA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前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PG-SGA评分明显下降(<0.01),两组治疗后PG-SG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G-SGA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

3.4.3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由表4可见,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KPS评分 均明显提高(<0.01),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KP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化疗后给予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表4 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4 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疗效比较

由表5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5 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食欲下降、口淡乏味、纳少等消化不良症状[11-13],这主要与化疗药物对患者胃肠黏膜刺激有关,导致黏膜上皮细胞生长被抑制,从而引发消化道反应[14-16]。临床上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常使用促动力与抑酸剂联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肠胃不适,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患者容易发生嗜睡、乏力、锥体外系反应等[17]。中医学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纳为“嘈杂”“反胃”范畴[18-20],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21-23],基本病机概括为肝肾阴虚,脾胃不和,肝肾阴虚为本,脾胃不和为标[24-26]。肝主疏泄,具有辅助脾胃之气升降、畅达全身气机的功能。肝阴虚则失疏泄,影响脾土,导致脾失健运,出现腹胀、腹痛、嗳气等症。肝主藏血,化生和涵养肝气,二者相辅相成。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致肝木乘土,肝脾不和,可见纳少、恶心、反酸、心情不畅等。肾主封藏,为生命之本原,肾阴肾阳及肾气推动和资助水谷之精不断化生,以输布全身,营养脏腑,肾精也依赖脾胃所化生的后天之精不断充养,二者相互为用。若肾阴不足,渐至肾气肾阳推动无力,影响脾胃化生水谷,则见纳呆、胀满、便溏等。肝肾阴虚,肝失疏泄,肾失推动,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中焦气机阻滞,而见消化不良的症状。《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近年来,多个报道中提及应用中药辨证治疗、针刺、耳穴贴压及中西医结合用药等方法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不良,效果良好。但临床中不少患者需要口服化疗药物、保肝保胃等辅助治疗药物,胃肠道负担重,给予服用汤剂及胶囊治疗,患者依从性差。本研究应用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治疗,治疗次数少、痛苦少。点刺及挑治疗法属于皮部浅刺,通过皮部与经脉络脉乃至脏腑气血的沟通和内在联系而发挥作用[27-29]。原林等[30]认为点刺主要刺激组织为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层,挑刺疗法的刺激组织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Oryan A[31]在研究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质时发现,胶原纤维韧性大、抗张力强。在创伤修复、生长发育和一些病理过程中,由于应力的变化,胶原纤维的合成与障碍发生适应性改变,使各型胶原含量和空间排列重建,因而修复创伤和治疗疾病,且效果持久。

四缝穴名首见于《奇效良方》:“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中节,是穴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劳等证。”后为《针灸大成》等诸多中医针灸著作所引用。《针灸大成》有载,四缝穴为“奇穴”。姚元礼[32]认为四缝穴可以治痰。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将其运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取得特异性的疗效,如消化科和呼吸科病症等,在成人相关疾病甚至是疑难杂症上也有运用。

背俞穴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结聚的部位。现代研究证实,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节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是相应穴位所在。通过挑治背俞穴,改善了局部组织代谢,缓解了神经血管的受压,消除或减轻了躯体因素对内脏神经的影响,同时治疗的刺激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梢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于脊髓相应节段的自主神经中枢,调整了内脏功能。本研究采用肝俞、胃俞、脾俞、肾俞4对穴位,起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通利三焦、补益脾肾的作用,使脾清得升而胃浊自降,达益中气、调中焦、化滞和之效。

综上所述,四缝穴点刺联合背俞穴挑治后拔罐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后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消化不良各种临床症状。但因部分患者惧怕针刺,导致入组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且后期部分患者转换治疗方案,未能观察后续的治疗效应,无法获取远期疗效,后期可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获得更强大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1] 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7,26(1):1-7.

[2] 王丽娜,张崇建,李连方,等.三阴性乳腺癌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3):211-215.

[3] 张明,高嫦娥,邹天宁,等.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疗效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65-68,88.

[4] 刘君,肖扬,郭建雄,等.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16,43(1):72-77.

[5] 丁权.三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1):35-37.

[6] 孙育红.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在三阴性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 (5):36.

[7]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8.

[9] 石英英,张晓伟.PG-SGA操作标准介绍[J].中国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2):1779-1782.

[10]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5-389.

[11] 孔秋梅,张文芳.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生命质量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14):2128-2131.

[12] 李红姬,金载勇.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95-96.

[13] 吴艳林.口服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77-78.

[14] 顾军.健脾养胃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1):148-150.

[15] 程晨,田广玉,樊爱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6,8 (6):407-408.

[16] 肖丽.人参皂苷Rg3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 (16):2445-2447.

[17] 王翼洲,张琳,高健.健脾调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4,8(5):337-339.

[18] 金丹.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9):82-84.

[19] 罗日永,邝卫红.48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新中医,1997,29(12):13-15.

[20] 蒙旭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现状及展望[J].河北中医,1997,19(5):43-45.

[21] 张声生,陈贞.中医药诊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若干问题的思考[J].环球中医药,2009,2(4):245-248.

[22] 杨蓓,叶枫.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27(1):12-14.

[23] 方盛泉,朱生梁,倪红梅,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胃动力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2):27-28.

[24] 刘松林,梅国强,赵映前,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8): 499-501.

[25] 范一宏,蔡利军,徐国萍,等.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32(12):1592-1597.

[26] 卜平.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中医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病机分析[J].江苏中医药,2007,39(3):1-2.

[27] 聂兰新,李阳.三棱针点刺放血机理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74-75.

[28] 毛爱民.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94-295.

[29] 吴琳,黄柳和,何良坚,等.挑治拔罐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 (2):160-161.

[30] 原林,姚大卫,唐雷,等.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J].解剖学报,2004,35(4):337-343.

[31] Oryan A. Role of collagen in soft connective tissue wound healing[J]., 1995,27(5):2759- 2761.

[32] 姚元礼.四缝穴的临床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3):13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uncturing Sifeng Points (EX-UE10) plus Pricking Back-Shu Points for Dyspepsia Due to Chemo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1,-2,-1,-1.

1.,450000,; 2.,450000,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puncturing Sifeng points (EX-UE10) and pricking Back-Shu points in treating dyspepsia due to chemo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puncturing Sifeng points and pricking Back-Shu points, once a week. The selected Back-Shu points included bilateral Pishu (BL20), Weishu (BL21) and Geshu (BL17).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topride hydrochloride 50 mg) and supplementing digestive enzymes (compound azintamide tablets).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mptom score,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 and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 (KPS). The therapeutic efficacies were also assess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 (28/3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versus 70.0% (21/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The TCM symptom score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0.01),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01).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 of Patient Generated-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0.01),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KPS sco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 (<0.01),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indicating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KP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uncturing Sifeng plus pricking Back-Shu points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yspepsia due to chemotherapy for TNBC. It can improve patient’s appetite and quality of life.

Dyspepsia; Triple negative breast neoplasms; Point, Sifeng (EX-UE10); Point, Back-Shu; Pricking therapy; Pricking needling

1005-0957(2019)02-0146-05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2.0146

2018-06-20

覃霄燕(1986—),女,主治医师,硕士

猜你喜欢
阴性乳腺癌化疗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二)(3)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