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炎性外痔临床观察

2019-02-22 10:06李斌张狄宋双临石焱洪媚黄振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针药痔核外痔

李斌,张狄,宋双临,石焱,洪媚,黄振



针药并用治疗炎性外痔临床观察

李斌,张狄,宋双临,石焱,洪媚,黄振

(浙江大学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 310006)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纳入68例炎性外痔患者,根据就诊序号随机分为针刺组、外敷组、针药组,针刺组给予承山、大肠俞针刺治疗,外敷组给予止痛如神汤药物外敷,针药组给予综合干预。与外敷组相比,针刺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0.01),但改善肿胀程度及缩小痔核不如外敷组(<0.01,<0.05);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及外敷组,表现在缩小痔核(<0.01,<0.05)和减少VAS评分(<0.05,<0.01)、肿胀程度评分(<0.01,<0.05)方面。针刺治疗偏向于止痛,而药物外敷偏向于改善肿胀程度及缩小痔核,针药并用可协同增强临床疗效。

针药并用;痔;穴,承山;穴,大肠俞;中药外敷;止痛如神汤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肿块。本病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中炎性外痔是痔疮中的常见急症[1-3]。炎性外痔常由于肛缘皮肤损伤或炎症引起,出现肛缘水肿发红、疼痛、潮湿、瘙痒等症状,久立久坐、大便努力、饮食不节或劳动过度后症状加重[4-6]。治疗上大体可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因手术治疗可能存在伤口疼痛、局部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所以患者一般多选择痛苦小、价格低廉的保守治疗,因此提高保守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值得研究。中医药(中医内治、中医外治)在治疗痔疮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7-9],而诸如外洗、熏蒸、针灸等外治方法更是因其使用方便而成为广大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多种外治方法的联合使用是否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也成为医生所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炎性外痔,观察针药并用的临床疗效,拟为临床应用针药并用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痔疮患者共68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23例)、外敷组(22例)、针药组(23例)。3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分会《痔临床诊治指南》[10]制定。①肛门部软组织团块;②肛门不适感、潮湿瘙痒感、异物感;③伴有肛缘皮肤损伤或肛门局部炎症,出现局部皮肤水肿、疼痛等;④肛门检查可见皱襞充血,局部触痛,伴有少许分泌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炎性外痔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发病1周内未经任何治疗者;④本次发病30 d以内;⑤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直肠恶性肿瘤、肠道感染性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损伤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服用其他影响疗效评定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双侧承山及大肠俞,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长75 mm一次性不锈钢针迅速刺入承山穴,针刺方向朝向腘窝,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行轻插重提泻法,强刺激3~5 min,以患者有强烈酸胀感,且向大腿部扩散为度;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长50 mm一次性不锈钢针迅速刺入大肠俞,直刺,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行轻插重提泻法,强刺激3~5 min,以患者有强烈酸胀感,且向腹部扩散为度。隔5 min行针1次,共行针3次。每日1次,共针刺7 d。

2.2 外敷组

药物选取止痛如神汤[11](槐花30 g,秦艽9 g,桃仁9 g,皂角刺12 g,炒苍术9 g,防风9 g,黄柏9 g,当归9 g,泽泻9 g,槟榔9 g,制大黄6 g),清水加至没过药物表面1指,煮沸后文火煎30 min,去渣。患者取俯卧位,外痔局部常规消毒,将无菌纱布在中药煎剂中浸湿后撒少量冰片敷于病变局部,固定8 h,其中换药1次。每日1次,共治疗7 d。

2.3 针药组

采用针刺组针刺方法,针刺结束后按照外敷组方法敷药。共治疗7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痔核大小变化积分

痔核基本消失计0分,痔核直径缩小2/3以上计2分,痔核直径缩小1/2以上计4分,痔核直径缩小1/2以下计6分。

3.1.2 肛门疼痛积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10 cm的直尺,一端标明数字0,另一端标明数字10,0端代表不痛,10端代表剧烈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标出相应位置,医生再根据患者所标位置评估相应分数。

3.1.3 肛门肿胀积分

皮肤柔软无充血水肿计0分,皮肤轻度充血计2分,皮肤充血水肿明显、未见糜烂出血计4分,皮肤出血水肿伴糜烂计6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制定。

治愈:坠痛、胀痛、瘙痒等症状消失,痔消失。

好转:坠痛、胀痛、瘙痒等症状改善,痔缩小。

未愈:坠痛、胀痛、瘙痒等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两两比较法,方差不齐时采用’法。以<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3组患者治疗后痔核大小变化积分比较

外敷组治疗后痔核大小变化积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单纯药物外敷对患者痔核大小的影响优于单纯针刺;针药组分别与针刺组和外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说明针药并用治疗对患者痔核大小的影响均要优于单纯针刺与单纯药物外敷治疗。详见表2。

表2 3组患者痔核大小变化积分比较 (±s,分)

注:与针刺组比较1)<0.05,2)<0.01;与外敷组比较3)<0.05

3.4.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说明3组纳入的患者疼痛症状具有同质性。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说明3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疼痛均有显著缓解。外敷组治疗后VAS评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说明单纯针刺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作用要优于单纯药物外敷;而针药组与针刺组、外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0.01),说明针药并用对患者疼痛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药物外敷和单纯针刺治疗。详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针刺组比较2)<0.05,3)<0.01;与外敷组比较4)<0.01

3.4.3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肿胀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间肛门肿胀程度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说明3组纳入的患者肛门肿胀程度具有同质性。3组患者治疗后肛门肿胀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0.01),说明3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肛门肿胀程度均有显著缓解。外敷组治疗后肛门肿胀程度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说明单纯药物外敷对患者肛门肿胀程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针刺;而针药组治疗后肛门肿胀程度与针刺组、外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0.05),说明针药并用治疗对肛门肿胀程度改善优于单纯药物外敷和单纯针刺治疗。详见表4。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肿胀程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2)<0.01;与针刺组比较3)<0.01;与外敷组比较4)<0.05

3.4.4 3组临床疗效比较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6%,外敷组为86.4%,针药组为91.3%,3组经卡方检验2=8.524,=0.014(<0.05),说明3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针药组要优于针刺组及外敷组。详见表5。

表5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痔在中医学中没有统一的病名,根据前人所述有二十五痔甚至有七十二痔之说,《说文解字》:“痔,后病也。”可见中医学所认为的痔疮广泛所指的是肛门直肠的一类病变[13]。虽然无统一病名,但描述却无外乎“脏腑本虚”“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脏内湿热风燥四气相合,气血下坠肛肠而成”等,当用清热利湿、活血行滞之法。无论选择何种外治方法,均当从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出发,基于中医学的理法方药规律制定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针刺选取承山与大肠俞。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经别别入于肛,且承山穴自古就被针灸歌赋誉为“肛病四穴”之一[14];《肘后歌》也记载了“五痔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玉龙歌》:“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大肠俞同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大肠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部位,具有反映内脏疾病及治疗相应内脏疾病的功能[15-16],《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说明肠与痔的关系密切[17],而肠腑或因感受外邪,或因本身气、血、津、液等的变化,变生内邪,共同作用于肠络,表现出疼痛、出血、肿胀等症。因此本研究选取承山和大肠俞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行滞之功。

止痛如神汤出自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功能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由秦艽、黄柏、苍术、防风、桃仁、当归、泽泻、槟榔、大黄、皂角刺组成,原方用于治疗痔疮肿痛之湿热内盛证,为肛肠科的常用经典方剂之一。方中秦艽、防风祛风除湿止痛,又为风中之润剂;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桃仁、当归活血行滞而止痛;皂角刺、大黄、槟榔理气通便,消肿止痛;泽泻清热渗湿。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加入治肛周疾病的常用药槐花增强方中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同时外敷应用时添加冰片,用以增强清热消肿、止痛之功。

针刺治疗因直接作用于经络腧穴,因而偏向于疏经活络,活血行滞,在临床治疗炎性外痔时是否具有较强的通络止痛的功效或是联合应用是否有增效的作用呢?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刺组治疗炎性外痔有显著的止痛功效,且疗效要显著强于外敷组,印证了针刺作用的特点。而在减轻局部水肿方面及缩小痔核大小方面疗效却不如单纯药物外敷,说明针刺及药物确实有着不同的优势。而针药组疗效显著增加,说明针药并用可以综合两者优势,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针药并用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思路,当前中医从业者或重药轻针,或重针轻药,殊不知两者在中医学理论基础中对人体生理结构、病因、病机、治则等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在临床应用时如在充分认识疾病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多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体现中医诊治特点,可能为临床疾病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徐莉,范红莉.二黄苦参洗剂联合痔疮膏治疗痔疮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6):1399.

[2] 刘世茹,陈敏,郝秀艳,等.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9): 1745-1746.

[3] 魏洪亮.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炎性外痔6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11):51-52.

[4] 李理,王爱华.如意金黄膏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34-36.

[5] 李晶,孙平良,刘春强,等.地奥司明片联合痔疮外洗液治疗炎性外痔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 (12):49-51.

[6] 周辉.消肿活血定痛汤为主辨证治疗炎性外痔158例[J].陕西中医,2006,27(5):534-535.

[7] 韩丹.“燥湿解毒止痛汤”熏洗配合针刺治疗炎性外痔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2014,21(18):70-71.

[8] 韩丹,王爱琴.自拟燥湿解毒止痛汤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炎性外痔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5,24(22):158 -159.

[9] 宗佳音.消肿止痛汤熏洗治疗炎性外痔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8):1114 -1115.

[10]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9(5):461-463.

[11] 李克亚,王真权,肖超.止痛如神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下注型肛窦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 21(10):76-78.

[12] 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 (3):21.

[13] 张飞春.古今痔概念溯源及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5-17,43.

[14] 赵婷婷,潘永清.针刺承山穴治疗急性痔疮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7):113.

[15] 侯宝国,石志敏.西药联合子午捣臼针刺天枢大肠腧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1,17 (9):1169-1172.

[16] 崔瑾.论脏腑背俞穴与脏腑的联系途径[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1):11-14.

[17] 柯敏辉,郑鸣霄,石荣,等.基于“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理论研究兔直肠粘膜内脱垂的发生机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3):43-47.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for External Hemorrhoids

,,-,,,.

’,310006,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for external hemorrhoids.Included 68 patients with external hemorrhoids were allocated, in order of visits, to acupuncture, external application and acupuncture-medicine groups. 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points Chengshan (BL57) and Dachangshu (BL25);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Divine Pain-Relief Decoction; the acupuncture-medicine group,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The pain was markedly relieved (<0.01) but the severity of swelling and the size of hemorrhoids were less reduced (<0.01,<0.05)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in acupuncture- medicine group than in the acupuncture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s with more reduced size of hemorrhoids (<0.01,<0.05), lower VAS score (<0.05,<0.01) and lower swelling severity score (<0.01,<0.05).Acupuncture is more effective in relieving the pain, whil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everity of swelling and the size of hemorrhoids. The combin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can synergically enhanc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Hemorrhoids; Point, Chengshan (BL57); Point, Dachangshu (BL25);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herbal medicine; Divine Pain-Relief Decoction

1005-0957(2019)02-0210-04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9.02.0210

2018-05-20

李斌(1989—),男,住院医师,硕士,Email:352198070@qq.com

猜你喜欢
针药痔核外痔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