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月荐

2019-02-23 08:58
中国信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用金融法律

中国信用法治的五个理论问题探讨

作者:顾敏康

信用的道德性仍然是支撑信用的根本点,但是信用的经济性(对私权利的确认和保护)需要法律规则加以确认,才能最终以法律普遍化的形式取得商品经济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从这个角度出发,信用立法就是要将更多道德层面的失信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用法律加以规制;并通过信用立法倒逼人们对信用道德性的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好的法律制度去制约人性的弱点。当然,好的法律制度也需要有效地执行。

社会信用指数不可或缺的十大参数

作者:赵晓峰

研究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要提高站位、立足全局,将信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始终以“跳出信用看信用”的视角进行审视。提出社会信用指数不可或缺的十大参数,就是着眼于找出非信用工作直接相关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影响巨大的变量,主要考虑社会信用指数作为客观反映信用治理水平的评价标准,如果指标设计时仅仅考虑与信用直接相关的指标,就摆脱不了“自娱自乐”的嫌疑,这既不能如实反映信用治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作用,也在无形中拉低了信用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大数据在征信体系建设中应用的思考

作者:万存知

金融科技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其中大数据作为一切技术运转的最基本单元,也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燃料”和“能源”。大数据的创新与发展为征信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风险和矛盾。对于此,我们需要把握好大数据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引导大数据在征信业务中的合规运用,发挥征信金融重要基础设施作用,更好实现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的总体目标。

《企业征信法律制度及运行机制 》

作者:范水兰

本书从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的角度,对公共征信和私营征信进行了系统论述三大征信领域全面进行讲述。介绍了企业征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主要讲述法律制度,三大征信领域的运行状况、成效或发展趋势。对我国企业征信体系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具有启迪性的对策建议。一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领域企业征信模式的选择,明确提出了我国应走的金融征信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另一方面深入研究了主要发达国家民营企业征信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总结出了相关经验及其对我国民营企业征信发展的启示。本书对我国政务领域企业联合征信地方立法规则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政务领域企业联合征信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黄卓

本书从我国现有个人征信体系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的发展问题和机遇,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兼顾效率和普惠性,同时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需求的新一代个人征信体系。主要重点介绍了在于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个人征信体系的不足,以及新一代个人征信体系面临的机遇。同时介绍首批获得央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准备工作的八家民营征信机构的业务特点和合作情况。此外还梳理了国外征信体系的发展历史、现有结构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情况,重点介绍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的个人征信体系,并给出国外征信体系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借鉴。

(本栏稿件 王砾尧 辑)

猜你喜欢
信用金融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