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景观实践调查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2-26 09:18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纪念景观设计公园

王 丹

(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景观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1],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在景观设计固有的教学模式中,知识多来自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该模式很难适应景观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2]。通过景观设计理论教学,结合景观设计案例研究,再选择实地考察,对场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对该专业的学生在设计思维、设计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方面都非常重要。所以说,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势在必行[3]。

红色文化景观是基于红色文化遗产而形成的兼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复合型景观[4],遵义市地处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富集地之一,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了提高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了保护和发扬遵义的红色文化,在景观设计实践教学中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至关重要,从建筑、道路、地形、植物和园林小品五方面设计要素的表达中充分展现出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和蕴藏着的宝贵红色历史文化[5]。本研究在纪念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的背景下,从遵义市老城区遵义公园改造项目的实践案例考察出发,包括纪念公园的项目分析,设计构思,空间布局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等内容,将实践项目考察带入课堂,阐述了项目实践考察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以适应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探讨了红色文化对遵义公园改造的影响。

1 实践教学的特征

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或案例考察相结合[6],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协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实践项目或景观案例考察在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论结合实践,将景观设计课程与实际存在的工程项目融为一体,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围绕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与实战性,能够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7],开拓学生的视野,是以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我探索的学习形式,实践教学能够尽早培养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与自我探索的能力。

2 实践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实践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中主要有四个阶段:考察项目的选择并下达考察任务书、有效监控并辅助学生完成项目考察、组织课堂讨论、评议并总结项目成果[7]。

2.1 考察项目的选择

由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考察项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考察项目主要选择遵义市老城区的遵义纪念公园,该项目在遵义市景观案例中比较典型,红色文化浓厚,并且可达性强,能够让学生到达现场进行踏勘和调研,通过对实地考察分析和研究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性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

2.2 有效监控并辅助学生完成项目考察

教师要从全局掌控课程的进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在学生进行调查遵义纪念公园实地考察前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带着问题进行考察,提倡独立自主探究和互助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公园的空间形态、文化展现与植物造景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与讨论,在考察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每个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度,对设计方案方向有偏差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和组织动员。这样的实际项目考察教学方法既满足了课程对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时能力培养的需要,也符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2.3 组织课堂讨论

业外考察结束后,学生将带着调研成果进入业内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遵义纪念公园在项目分析、设计构思、总体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节点设计以及专项设计等内容方面的讨论环节。在讨论方案过程中,需要教师将课堂讨论实际项目扩展开,给学生新的视角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一种宽松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实际项目驱动教学中成为主角;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2.4 项目成果展示、汇报与总结

通过业内讨论环节后,课下整理好业外考察内容,最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教师通过汇报情况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学生自己提出修改意见或具体的修改方案。教师从整体质量上对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也给予点评,指出不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7]。

3 遵义纪念公园实践调查部分成果展示

遵义纪念公园原名遵义公园,历史悠久,位于贵州省遵义老城,临湘江,与凤凰山公园隔江相望,是以建设“遵义会议会址”的延伸空间为目的的公园。1951年到2013年是遵义市唯一出售门票的封闭式公园,总面积132亩。为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2014年8月将遵义公园进行景观升级改造,建成开放性公园,改名为遵义纪念公园,成为老城区主要的公共绿地,保绿留白,打造自然、休闲、人文、活力的城市文化纪念公园,与老城及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融为一体,占地67000平方米,分为八大区域:北门广场区、艺术沙龙区、古典园林区、桂花庭院区、休憩聚会区、雕塑花园区、南门广场区、遵义1935商业区。本研究主要从设计构思、文化内涵与植物景观方面对八大区中南门入口空间、北门广场空间、桂花庭院空间、儿童活动空间与1935纪念休憩空间进行分析。

3.1 公园南门广场区空间分析

入口空间是沟通公园内部与外部的桥梁,所以空间形态与造景手法非常重要。南入口广场占地约1000平方米,在整体构思方面,纪念公园南门入口设计主要采用了景墙结合水景的形式,同时配以植物元素,景墙用青砖建造,富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与老城大环境相融合。入口右侧景墙是由四面景墙和植物组合而成,四面景墙长短不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植物景观中,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视觉感受,主景墙面用中国红书写“遵义纪念公园”几个大字,体现“红色”“纪念”这两个文化内涵;左侧是运用景墙结合水景的造景手法,水幕墙高低错落,水声潺潺,与左侧景墙软硬对比,动静结合,使整个画面严肃却不失活泼;往里是种植银杏的规则式树阵广场,与入口水景的规则式相呼应,树池采用座凳的形式进行建造,可供市民停留休憩。

在植物造景方面,南门植物种类丰富,主要集中在入口右侧,植物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底层主要以八角金盘、春鹃、金边黄杨、小叶女贞、金边吉祥草为主,中层海桐球、红叶石楠球和竹子为主,上层以银杏为主。

南大门平面图(郑元元付靖涵 绘)

3.2 北入口空间分析

纪念公园北入口位于公园北部,占地约7000平方米,是集历史文化、本土气息、民风乡俗、生活状态以及娱乐休憩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在整体构思方面,该空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黔北民居风格的大门,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法;第二层次是假山瀑布,假山距离北门16米,地面铺装采用同心圆辐射形式,假山为视觉焦点,四周用植物包裹,使假山自然而不失宏伟;第三层次为假山背后的树阵广场空间,种植了体积较大且数量较多的香樟,同时又有一棵雪松进行点缀,既开放又隐蔽,该广场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同时,也不乏趣味,既统一又个别。

在植物配置方面,主要为常绿树种,上中层植物主要有香樟、雪松,下层植物有金边吉祥草,山茶等。通过造园手法,表现遵义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纪念公园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北广场平面图(胡家莹林年喜杨帆刘润秋 绘)

3.3 1935休憩区空间分析

1935休憩区位于公园中部,占地面积较大,约3800平方米,植物种类较多。在整体构思方面,主要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对空间进行分割,用耐候钢材打造立体式与草坪嵌入的边缘景观,该空间有1935鲜明的主题,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为空间的主线,用折线的空间形式结合置石突出了这一重大历史转折点。

在文化内涵方面,1935休憩区是遵义纪念公园的一部分,是“遵义会议会址”的周边空间,象征着遵义红色文化的发展,也是红色文化的品牌形象,是了解红色文化的一个平台,一个窗口,同时空间场地也服务于人民群众,让市民在此停留休憩时也能感受红色文化气氛,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在植物造景方面,1935休憩区保留大部分原始植被,同时局部补植部分观赏植物,遵循多样统一的原则,以常绿植物为主,自然式种植,营造一种清静、悠闲、放松的氛围。上中层植物有青桐、海棠、苏铁与海桐等,下层植物有春鹃、美人蕉、绣球花、南天竹、红花继木、葱兰与蕨类等,其中春季可观赏植物为海棠、春鹃、红花继木与葱兰;绣球花、美人蕉为夏季开花植物;冬季有南天竹挂果,做到了三季都有景可赏。空间中多处采用了苏铁,以象征坚韧伟大永不倒的长征精神。

1935休憩区平面图(陈雪松陈超陈国继 绘)

3.4 儿童游乐场空间分析

为满足城市综合性公园的需求,纪念公园设计了儿童活动空间,位于南入口东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该空间主要设置有休息座凳,沙坑与趣味隧道设施。

在设计构思方面,儿童游活动场地不同于公园其他空间的规则式,该空间利用地形的变化,采用圆滑的曲线进行设计,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所,休息座凳色彩活泼,这一设计体现了儿童天性活泼的特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以春季观赏植物为主,上中层采用香樟、紫叶李、海棠,下层植物有红花继木、春鹃、红叶石楠、棕竹、一叶兰、麦冬。在其活泼的空间形态中,中心种植高大的香樟,给儿童提供遮阳的效果,四周以花坛形式种植,干净整洁的草坪镶边,后面乔灌木搭配,富有层次感,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儿童游乐场平面图(李明欧阳吉 绘)

桂花园东面休憩广场平面图(何祖孟姚茂龙 绘)

3.5 桂花园空间分析

桂花园位于纪念公园中东部,毗邻公园东门,南侧与1935纪念空间相邻,占地面积较大,约8600平方米。在总体构思方面,利用建筑、地形、植物等将桂花园分为若干个小空间,包括以水景与浮雕墙为特色的文化空间、以双亭为中心的树阵广场空间以及阶梯式休息木平台空间。第一个小空间主要利用与公园主园路之间的高差,在3米高的挡土墙上以红色文化为题材进行浮雕创作,形成一幅幅画卷,前面配以规则式水景,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第二个空间以新中式风格的双亭为中心,周围是保留原始植被桂花的自然式树阵广场,该场地既是对场地历史的记忆,也是秋季赏花的绝佳去处;第三个空间位于桂花园边缘,主要采用防腐木为主的阶梯式平台,供游人停留休憩。

在植物配置方面,在进行公园改造时,保留原有大树二球悬铃木、雪松、国槐以及大量的桂花,并补植部分桂花与中下层植物,包括八角金盘、山茶、蝴蝶花、六月雪等,补充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

4 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文章将实践调查引入到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遵义纪念公园的实践调查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以期培养学生专业的个性化发展与诉求,提高艺术院校设计教育的课程品质,同时探索红色文化在遵义市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纪念景观设计公园
纪念九一八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特别的纪念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在公园里玩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忘不掉的纪念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