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观察类节目的意义

2019-02-26 02:23杨安刘青
新闻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文明城市类节目

杨安 刘青

“用公德规范言行,让文明美化心灵”这是社会观察类节目《假如是我》所努力倡导的。节目准确把握当前舆论关注热点和民生话题,用全隐蔽拍摄的记录方式,把兰州街头打造成节目组的“文明观察实验室”,并真实的记录下普通市民的善行义举,传播爱与关怀,温暖一座城市。《假如是我》作为一档社会观察类节目,不仅点亮了兰州电视荧屏,也为生活在母亲河畔的兰州人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一、关注公共话题,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这为兰州广电人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指明了方向。《假如是我》紧密围绕当前社会生活中公众关注、聚焦的或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进行实验性观察。诸如“你是否愿意为空巢老人填空?”“当性骚扰发生,你是否会发声?”“陌生人突然晕倒,你是否会伸出援手”等节目主题的设置,直指当下我国社会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还原真实场景、隐蔽拍摄记录、公众参与探讨等多个阶段的延伸达到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目的,从而彰显节目的正确舆论引导功能,体现社会观察类节目的核心诉求。比如“性骚扰”这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节目组将“不怀好意的骚扰者”与“不堪其扰、当街求助的女孩”两个角色“投放”在文明观察实验室中,通过“遭遇性骚扰,能否安全应对?”和“当骚扰在身边发生,是否有人仗义执言?”两条线索展开真实的观察与记录。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女孩在遭遇骚扰时,能够果断拒绝并想方设法摆脱纠缠。同时,当我们的演员在街头呈现出“遭遇性骚扰并且向路人求助”的举动时,身边极具正义感的市民朋友都能够在第一时间果断出手、呵斥骚扰者并通过报警等方式帮助女孩脱困。而正是他们身上的正能量,成为了《假如是我》节目中最耀眼的光芒!他们用实际行动引领了道德风尚,他们就是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先进典型。通過节目真实地记录、通过观众共同的思考,告诉每一个观众和市民,当身边有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发生时,我们每一个人要敢于“亮剑”;当身边有人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我们每一个人要敢于“援手”,这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文明城市应有的态度。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当前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解决。《假如是我》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途径,在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为公民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捕捉民生热点,展现社情民意

洞察社会、关注民生一直是《假如是我》节目努力追求的方向。社会民生舆情是最接地气的社情民意,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心声。《假如是我》节目敏锐地捕捉当前百姓生活中最受关注的话题,诸如“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遭遇陷阱”“共享单车屡遭黑手”“公共场所禁烟令的落实”“旅游景点不文明行为”等民生热点,通过在兰州街头搭建的“文明观察实验室”真实的记录下了很多有正义感的普通市民在“老年朋友遭遇保健品推销陷阱”时仗义执言,戳破骗局的善良;记录下了当“共享单车遭遇人为破坏”时,挺身而出、断然呵斥的勇气;记录下了当“公共场所抽烟扰民”时,主动劝解、维护公德的正气。与此同时,节目中最具亮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观察类节目由主持人、嘉宾表达意见为主的方式,就是节目组会把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拿给街头的普通市民观看,并假设“假如是我”会怎么做?邀请普通市民发表意见。这种模式充分渗透了社情民意,比如针对老年人屡屡遭受保健品推销欺诈问题,提出应考虑采取严厉打击、举报奖励和卫生部门权威专家健康讲座进社区的方式,为老年人送健康、送关怀的建议;针对共享单车管理混乱、屡遭破坏的情况,提出应要求单车运营商包干划片采取秩序整治、针对不按区域乱扔乱停的车主进行经济处罚和使用限制的呼吁;针对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提出应采取公开曝光、限制购票等方式予以约束的建议。作为一档社会观察类节目,《假如是我》不仅要满足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更要深入社会、接触群众,真正了解与倾听社情民意、挖掘真问题、积累真素材,形成对社会、对群众的真感情、真判断、真举措。

三、善用融媒传播,引导社会舆论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假如是我》作为兰州广电人在媒体融合探索之路上的排头兵,始终致力于探索“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媒体融合传播路径。在每一季的《假如是我》创作前期,节目组都会提前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等途径广泛征集话题,努力搜寻广大市民和网友真正聚焦并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事件作为拍摄主题,以此做到未播先热。同时,在每一期节目的拍摄现场,节目组会安排专人将拍摄花絮和文明观察中的矛盾冲突制作成适合于手机端传播的短视频,利用朋友圈和节目微信公众号进行分享,用“先睹为快”的方式设置悬念,看看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发生时,到底会不会有人站出来伸张正义?这种模式的传播效果非常好,在保留足够悬念的同时,也为节目成片做足了铺垫。更为重要的是,《假如是我》节目的播出充分利用了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做到了兰州广播电视网、爱兰州手机客户端、兰州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和朋友圈视频链接的全覆盖输出。不仅如此,节目中的精彩片段还会通过抖音、微视、新浪微博等最热门的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引发了广大网友的互动讨论。《假如是我》节目引发的社会公德讨论,已经成为了兰州市民热议的话题,每一期节目中那些满身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市民代表,已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人点赞的榜样。而那些在身边真实存在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也成了大家一致摒弃的对象。作为一档社会观察类节目,《假如是我》始终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舆论来引导和影响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同时也在为兰州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权威性提升,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四、凝聚士气民心,服务创城工作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性荣誉,是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兰州,已经为这块“金字招牌”不懈奋斗了13个年头。当前,兰州市正处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进程中,全体市民也在齐心协力朝着“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创建目标而不懈努力着。但是“文明不文明,关键看市民”的金律仍需强化入脑入心。《假如是我》用镜头记录下了诸如“公交车站不文明行为”被广大市民乘客群起谴责,羞愧难当的场景;记录下了“快递小哥遗失物品”路人捡拾主动送还的诚信;记录下了“外国友人迷路”兰州市民指点迷津的热情;记录下了“花费一小时陪伴自闭症儿童吃一顿午饭”的温暖。上述种种真实的记录也唤醒了兰州市民的共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兰州人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摒弃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比如闯红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以及“出口成脏”等。通过《假如是我》设计的反问式场景,“假如是我会怎么做?”,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思考,我是否能够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我能否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和有需要帮助的乘客让座?我看见有陌生人陷入困境,是否会主动伸出援手?我能否带头抵制身边的不良行为?《假如是我》努力倡导全体兰州市民凝聚一种共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为了那块招牌或名头,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兰州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作为一名兰州市民,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创建工作当中,积极为文明城市创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假如是我》像是一面镜子,真实的投射出人们身边发生的社会现象,在反问式的思考中找到正途,在善行义举中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在温暖感动中引导社会舆论,在凝聚共识中汲取前行力量。在未来的节目创作中,《假如是我》将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主流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讲好兰州故事,传播好兰州声音,使得“文明城市 人人共建 文明兰州 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作者:杨安,兰州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刘青,兰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文明城市类节目
挖掘乡村意象,新疆文化旅游类节目的地方性特色
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
团昆明官渡区委开展“携手抗艾,共创文明城市,你我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不做作的文明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不喜欢胖的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