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一体化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2019-02-27 02:13王明张继梅
医疗装备 2019年1期
关键词:计量医疗信息化

王明,张继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设备处 (河北石家庄 050030)

在信息化时代,医院管理逐渐趋向网络信息化系统管理,且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更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医院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需对其实施持续性管理与维护,故其运行成本不断提升。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医疗设备管理文件,均要求:医院要对所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并对其研发至使用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健全与落实医院不良事件监测体系,通过再评价管理等方式严格监管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与质量控制。但目前,大多数医院所实施的医疗设备管理措施仍有所欠缺,缺乏对设备运营、医院资产的具体管理措施,难以满足当前国家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高要求与高标准,难以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考核与社会效益考核[1]。

1 医院传统医疗设备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应具备一定的周期性,需从设备的使用至报废这一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经历了从手工管理模式到信息化管理阶段,从“台账式”转变为“数字化”信息管理。目前,虽各大医院或相关学者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但医疗设备管理仍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1 医疗设备实物与账目不符

医疗设备在采购入院并投入使用前,会贴上一个专属的设备标签,该标签可作为某医疗设备的身份验证标识。但由于医疗设备使用频繁,标签易出现磨损等情况,继而影响设备的认证管理;部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或丢失的情况,造成设备实物与账目不相符,影响医疗设备的盘点。

1.2 设备计量质控管理问题

部分临床科室缺乏对医疗设备计量质控的管理认知,多数医疗人员认为只要设备能正常使用,便不会对医疗活动产生直接或负面影响,且与医疗质量、安全无紧要联系。部分科室医疗工作较为繁忙,医疗设备使用频率较高,易出现推迟送检、送错配件等情况。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医疗设备计量质控的管理,致使出现设备漏检等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率、质控合格率,还会影响医疗活动的进展与服务质量。

1.3 设备配置与利用难以控制

医院管理层在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管理时,常难以掌握设备使用的客观数据,无法获取相应设备的运行时长信息、诊疗例次、费用支出、诊疗收入等。同时,临床科室上报的设备数据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给医院医疗设备合理配置带来极大影响,增加设备配置与利用的难度[2]。

1.4 设备经济效益考核无法顺利实施

传统设备收入、支出信息主要由相关科室进行收集登记,并通过电子版或纸质版统一记录后,纳入医疗设备管理信息中。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较多欠缺,如所记录的数据缺乏完整性与有效性,继而影响设备的经济效益考核。

2 资源配置一体化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对医疗设备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实现无间隙链接,迅速获取相应的设备信息,并通过自动化管理方式完成录入工作,解决传统设备管理中设备信息实效性、完整性缺失的问题。在资源配置一体化下,可建立科学有效的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健全与设备使用、考核有关的固定参数,并通过分析参数、设备运行等方式计算分析设备的各项支出数据。

2.1 建立医疗设备计量质控信息系统

要保障医院医疗设备质量,必须对其进行计量与质量的控制,通过医疗设备计量质控的方式建立信息化医院管理模式。在设备计量与质量控制中结合信息技术,可利用网络直接获取医疗设备计量质控信息,并实现信息的传输、存储与分析,使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向智能化、数字信息化发展。在医疗设备计量质控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化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的数据录入、数据筛选、判断及生成分析报表等。设备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检测科室、设备名称、检测时间、检测人、设备类型、检测结论等,包含设备所有的录入信息。通过设备档案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及时获取被检测设备的相关信息。此外,设备档案管理还可汇总被检测设备的录入情况,进而建立相应的搜索引擎实现用户检索书面资料,在系统查询界面中可直接获取相应设备的检测、使用情况。继而对医院医疗设备的计量、质量控制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质量[3]。医疗设备计量质控信息系统的建立,可将纸质数字转化为信息化数据,提高设备检测信息的存储、传输与查阅率,不仅能有效减轻相关人员(如检测人员与审核人员)的检测工作量,规范设备管理模式,还可促使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向高效数字信息化管理发展。

2.2 医疗设备电子化标签的终身管理

条形码识别技术、二维码识别技术等信息技术已逐渐融入医院医疗设备移动管理与远程管理中。传统医疗设备标签存在较多缺陷,如设备标签模糊不清、难以确认设备或找不到设备等。医疗设备电子化标签可放置医疗设备内或将其装订于设备表面,通过建立医疗设备电子户口的方式,在检测时通过条码信息技术完成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实现采集数据与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隙链接,对医疗设备进行精准化定位与终身管理。

2.3 利用科学数据中心完成设备效益分析

传统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缺乏动态指标,而在静态指标下难以实现现代大型医疗设备数据的实时跟踪与分析。同时,设备信息监控缺乏动态数据流,不能对医疗设备的维护、跟踪进行专业化信息监测,故难以落实医疗设备信息系统决策与动态维护。随着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逐渐与病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系统等进行整合,其医学信息已实现数据链接,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如诊疗与收入情况等,并逐步建立以医院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数据中心[4]。可在数据中心直接获取医疗设备的使用次数、时间、诊疗例次、收入等信息,继而对医疗设备的客观信息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使用率分析。医疗设备基本信息还包括设备的采购价格、设备所占场地费用、人工维修费、保养费等信息。在综合性分析上述与医疗设备有关的数据信息后,不仅能对医疗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可获取当前设备的使用情况,继而保障医疗设备的高利用率。

2.4 数据支持下的资源配置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设备的配置与优化是医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更是首要管理任务。而要全面落实优良的资源配置管理,则应对医疗设备设施进行科学、详细、真实的效益分析。对医疗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优化改进,实现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使各项指标更为全面与客观;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实现方便快捷的数据录入与分析、查询管理,免去工作人员烦琐的数据处理工作,为医院设备合理配置提供客观数据,推动配置决策活动的全面实施。

总之,通过数据信息化、自动化、一体化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可落实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的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并提高设备使用率,确保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计量医疗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