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禅师题材剪纸溯源与释义

2019-02-28 01:56
关键词:延平禅师剪纸

贺 瀚

(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017)

以伏虎禅师为题材的剪纸是福建民间伏虎禅师信仰习俗与农耕文化孕育的民间剪纸遗产,文化根源可追溯到形成于中华远古时代的对虎的认知观念和信仰崇拜。 虎在《说文解字》中被定义为“山君”,具有威风八面的震慑之威,而后又被以中庸平和为特色的华夏价值观改造为仁义之兽,并与佛教、道教思想融合,遂产生虎的崇拜。 特别在闽西北,民众深信其祈雨救旱、护境安民的“神迹”,成为福建先民拓垦的重要精神支柱。 近30 年来,学界开始重视伏虎禅师信仰习俗相关信息和文献的收集研究,成果如汪毅夫对伏虎禅师信仰相关历史文献的解读[1](P156-166);周立方运用“祭祀圈”理论对伏虎禅师民间信俗活动的田野调查[2](P224);以及罗臻辉对伏虎禅师演变为客家农垦社会保护神的文献佐证[3]等。 本文则是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扩展伏虎禅师信仰习俗的研究,并且根据所掌握的田野调查材料,将论述对象落实到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George Marcus)和米歇尔·费彻尔(Michael Fischer)认为:“人类学作为一门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其主要动机就是抢救文化多样性。 民族志能够捕捉住变迁中的文化的真实,因此它们就可以成为人类学伟大的文化比较计划的原始记录”①George E. Marcus and Michael M. J. Fischer,Anthropology as Cultural Critique: An Experimental Moment in the Human Sciences[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 P24.。 本文即以民族志的书写方式抢救性记录具有福建民俗文化代表性的伏虎禅师题材剪纸,并探析其内在的艺术内涵。

时至今日,每年春节过后春耕农忙之前,南平地区各乡镇仍然流行拜祀伏虎禅师的迎神赛会活动,但当地妇女用红纸制作伏虎禅师题材剪纸,并将其张贴于大门外以镇宅的风俗景观却正在快速消亡。

一、东南山国的人虎遭际

1.地理生态基础

伏虎禅师题材剪纸所依存的南平市延平区,地处福建省闽北地区,全境山地丘陵绵延不绝,唯有闽江河流侵蚀下形成的河谷区域地势平缓,典型地诠释了福建这个“东南山国”的地理格局。 这样的地理格局天然缺乏适宜农业耕作的平坦开阔之地,却是蝮蛇猛兽生存栖息的天堂,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知,延平区是福建省境内猛虎活动最频繁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4](P148-149)。这样的地理生态环境,随着农业向山林开发扩展、人虎冲突的渐次凸显、伏虎禅师信俗逐渐扩散,这为以后相关民间美术符号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移民的困境

福建的农耕文化晚于北方中原地区,晋末“衣冠南渡”来到福建的北方移民最早主要落脚在闽北,包括延平区,他们带来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但适宜农耕的平地稀少,随着人口增加,逐渐转向山林地带开垦,由此开始了与老虎争夺生存地盘和资源的历史。 自唐代以来,有关福建人文地理的典籍出现了人虎遭际的字眼[4](P134-136),出现的顺序与福建的农业开发进程一致。 人与虎的互扰使双方冲突越演越烈,但人对虎的感情很矛盾,虎因威严的气势令人膜拜,又因猛兽属性让人畏惧、避之不及,典籍中的人虎关系的记载,从“此地有虎”“虎祥瑞”“人虎接触”“虎患”,到“捕虎”“伏虎”等,既崇拜虎又捕杀虎,反映了历史上福建民众对虎复杂矛盾的文化心理。

二、伏虎禅师信仰与农耕生存方式

1.佛教信仰南迁:延平区的伏虎禅师崇拜

伏虎禅师信仰是延平早期移民在农耕生产生活中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生态逐渐形成的兴起的,又受中原文化影响,是佛教文化世俗化的产物。 据该区地方志记载:“唐垂拱元年(公元685 年),伏虎庙修建于当地的西芹镇,祀伏虎禅师”①南平市志编撰委员会.南平市志[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P1481)。 时至今日,西芹伏虎庙被奉为“芹山祖殿”②民国版《南平县志》[M],卷四,名胜志,记载:“古传伏虎禅师坐化于此,有塑像,传为肉身,故称芹山祖殿。 每年二月,各乡及沙(沙县)尤(尤溪县)界,来请香火者,逐日不断,尤见灵应。 ”,香火分播到周边各大小村落的庙宇殿堂。 为什么早期延平移民要修建伏虎庙,确凿证据现已无法考证,但在同时期中原地区的佛教史传中,伏虎庙的出现往往与民众遭受虎患、高僧降服猛虎的传说有关③(唐)释道世:《法苑珠林》[M],卷二十七,四库本,记载有东晋高僧在湖北阳兴县以佛法降虎“晋沙门释法安者,庐山之僧远法师弟子也。义熙末,阳新县虎暴甚盛,县有大社树,下有筑神庙,左右民居以百数,遭虎死者,夕必一两。法安尝游其县,暮投此村,民以惧虎,早闭门闾,且不识法安,不肯受之。法安遥之树下坐禅通夜,向晓有虎负人而至,投树之北,见安如喜如跳,伏安前,安为说法授戒,虎踞地不动,有顷而去。 至旦,村人追死者至树下见安,大惊,谓其神人,故虎不害。 自兹以后,而虎患遂息。 众益敬异,一县士庶,略皆奉法。 ”。

需要指出的是,古时福建的虎患遍及全省,因山地阻隔,信息不畅,各地闽人为平息虎患所祭拜的偶像有别,如龙岩人曾经祈祷于土地神,福州人曾祈祷于南台神,闽东地区祭拜林公大王,或祷告于城陛庙,甚至有通过文字的法力来战胜虎患的方法,其中,闽西汀州与延平区一样崇拜伏虎禅师,但传说与渊源有别[5]。闽西汀州人崇拜的伏虎禅师,是有名有姓的北宋高僧,来龙去脉清晰。而闽北延平人的伏虎禅师信仰早于闽西,且伏虎禅师无名无姓,关于他的传说更具传奇色彩。 以延平城区内主祀伏虎禅师的慈荫庵主持善悟大师的表述④此为笔者在延平区慈荫庵与主持善悟大师的交谈所得,并参考了“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官网关于伏虎禅师的记载,由于表述过长,此处文字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有压缩。为例:

“相传伏虎禅师原是闽北一带专收赋税、无恶不作、鱼肉乡里的衙役,外号称‘老牌’,老百姓对他十分痛恨。 但老牌开悟以后,剃度出家,潜心向佛。 一日,老牌化缘回庙的山路上被猛虎挡道,便对老虎说‘你若想吃我,必须连肉带骨,丝毫不剩,若有一点骨头,我就是你主人。 ’最后老虎果然没办法将老牌吃尽,发现一块小骨头掉进岩石缝里,怎么也拿不出来,只好认输。 老虎只好尽心地侍奉老牌,老牌就被人们尊称为降伏老虎的英雄禅师而供奉至今。 ”

以上叙述可见闽北伏虎禅师信仰有若干文化层叠加,首先是情节曲折离奇,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流行题材“尸毗王本生故事”相似,反映了中国早期佛教信仰的叙事逻辑;二是含有“顿悟成佛”的禅宗哲学思想,是唐代以来佛教中土化的产物;第三点则是渗入了延平人与老虎长期较量的惨痛历史,以及他们平息虎患的坚定信念。

2.农耕生存方式:丰乐仙都与祈冬保苗

“丰乐仙都”是曾经悬挂在西芹伏虎庙的一块清代匾额题字,背后的历史情境是随着垦山耕田的速度加快,又受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的变迁等因素影响,福建典籍里记载的虎患越加严重,虎伤人吃人事件频繁发生,延平更是重灾区,清嘉庆时期,时任延平府知府的广善,在西芹伏虎庙(从宋代开始西芹伏虎庙改称为慈荫庵)祈祷八年,虎患遂除,为西芹伏虎庙题额曰“丰乐仙都”①民国版《南平县志》[M],卷四,名胜志:“嘉庆初虎患未息,知府广善亲祷於庵,八年患除,题额曰‘丰乐仙都’。 ”,表达了延平人对丰产富足、安居乐业的向往。 其中的“丰”字,是题眼,反映了虎患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伏虎禅师崇拜正是延平人对农事丰产热切期盼的结果,延平人至今仍然每年初举行伏虎禅师游神踩街活动可作为例证。

如延平辖区范围内的樟湖镇领兜村农历正月十五伏虎禅师巡境、 夏道镇鸠上村二月半伏虎禅师巡境、南山镇南山村农历二月廿八纪念伏虎禅师寿诞,以及邻近的尤溪县联合镇联东村二月廿七的伏虎岩庙会等,各地举行活动的时间相近,均是赶在春耕农忙前将伏虎禅师的神像请进轿宇沿街巡游,让伏虎禅师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以“祈冬保苗,祝五谷丰登”②此为笔者田野调查所得,夏道镇鸠上村道教法师郑用河郑道长在抬请伏虎禅师巡境之前,以太上老君的名义为村民向伏虎禅师写的祈保信里提到奉请伏虎禅师“祈冬保苗,祝五谷丰登”。等。 近年来,特别是尤溪县政府将伏虎禅师民俗信仰与当地的开耕节、传统农家肥制作、打草席、白晒花生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整体项目,积极传播农耕文化,更确切反映了伏虎禅师信仰与农事活动的密切关联。

三、伏虎禅师题材剪纸与宅门禳镇

1.审美创造:延平妇女与伏虎禅师题材剪纸

延平人崇拜伏虎禅师的民间信仰习俗活动繁盛,有延平妇女的积极参与,以延平区夏道镇鸠上村农历二月十四伏虎禅师巡境(当地人称之为过二月半节)为例,在这个当地一年中参与人数最多、仪式规模最大、最为热闹隆重的集体民俗活动中,村民们会自发组建仪仗方阵为伏虎禅师巡境造势,虽然无法追溯古代鸠上村妇女如何参与其中,但如今,她们会积极组建女子腰鼓队、旗手队等方式游街,不但作为信众,也作为主要组织者筹划活动,是福建乡村女性信仰生活的一个典型特点,也反映了信仰习俗中的族群认同和感情依附[6]。

而延平区文化馆曾经于1999 年委托所管辖的各乡镇文化站做过一次传统民间剪纸普查工作, 收集到八百余件作品[7],其中以伏虎禅师题材剪纸为代表,反映了作为创作者的延平妇女在伏虎禅师信仰习俗中的另一种独特的参与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 之后这些剪纸刊印在《延平民间剪纸》集册里,伏虎禅师主题剪纸得以首次整理记录,标注的名称为“伏虎公”③南平市文化馆.延平民间剪纸[Z].内部资料.1999.(P1),是当地人对伏虎禅师的俗称,作者则有西芹镇的陈有花、康秋梅、陈爱华;南山镇的游水英、陈金莲;巨口乡的陈美娘等老人,按当时征集作品时标注的创作者年龄来看,她们从耳顺到耄耋,今谢世者为多。

2.整体造型:狰狞美的意象表达

现已无法追溯是谁在什么时期最开始剪出了伏虎禅师,但从当地各乡镇收集来的作品来看,伏虎禅师主题剪纸在造型上趋同,均表现伏虎禅师骑坐于虎背之上,与地方志里“伏虎禅师跨虎涅槃”④南平市志编撰委员会.南平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P1482)的描述相近,而在审美风格上,则舍弃了庙堂里的形象特征。 供奉在庙堂里的伏虎禅师慈眉善目、寂静端坐,一头老虎或站或卧,守护在禅师身边。 而伏虎禅师剪纸的形态凶悍奇特,令人过目难忘,具体表现为伏虎禅师双手高举于头顶,一手拿金刚圈,一手拿短刀,面目狰狞地正面朝向观看者;所骑之老虎也是正脸造型,怒目圆睁,呲牙咧嘴,威风凛凛又四平八稳地驮着主人。

如果将伏虎剪纸与十八罗汉中伏虎罗汉的传统造像特征相比较,会发现两者的造像特征较之庙堂中的伏虎禅师更有相似之处,均主要表现为狰狞美。 伏虎罗汉的艺术形象成熟于宋代,一般塑造为剃发出家的比丘[8],手执金刚圈,威严劲健,姿态不拘。 而伏虎禅师剪纸的形态更意向化,粗犷古拙,伏虎禅师的头上甚至剪出了棱角,加之面目狰狞,震慑效果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伏虎禅师与伏虎罗汉虽然同为中国本土文化滋养出来的佛教偶像,而且在驯化猛虎的观念上如出一辙,但两者的背景成因有别,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演绎有别,经过在延平区实地走访,确认该地区的伏虎剪纸源于伏虎禅师信仰,而非伏虎罗汉信仰的民俗化剪纸造像。 伏虎剪纸虽然以凶悍的面貌示人,但剪纸老人们的古拙、自由、随性的创作个性叠加,也使它们看上去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表1 伏虎禅师造像、伏虎禅师剪纸造型、伏虎罗汉造像对比

3.装饰细节:禳镇、祈福的审美属性

伏虎禅师剪纸在细节处理上暗示了穰镇、祈福的审美属性,主要表现为所使用的吉祥装饰图案又多具有镇物的性质。学者陶思炎给镇物下的定义是:镇物,又称穰镇物、辟邪物、厌胜物,作为心化的器物或物化的精神,它帮助人们面对各种实际的灾害、危险、凶殃、祸患以及虚妄的鬼怪邪祟……以文化象征和风俗符号体现为人的心智与情感的凝聚、艺术与生活的创造。 自古以来,民俗镇物发展出繁多的种类,诸如剪刀、铜钱、石榴花等,在早期民俗生活中的禳镇功能均大于祝祷、喜庆的寓意[9](P1)。

除此之外,囍字、卍字、寿字、如意等传统吉祥纹样也常被采用来点缀伏虎剪纸,美好的用意不再赘述。 延平区西芹镇陈有花老人的一件伏虎剪纸的装饰纹样集中体现了上述特征,而且装饰部位和以上常规图案的组合运用是随机自由的,风格上偏好琳琅满目、多多益善。 创作者还对装饰纹的镂空部位做了衬色处理,强化了视觉效果。 这件作品另有一个特别之处是装饰有五角星,五角星不是中国传统常规纹饰,估计与创作者经历自1949 年以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量使用五角星作为政权和军队的象征符号有关,五角星符号已深入人心,有新生、希望、凝聚、团结等审美意象。

表2 伏虎禅师剪纸的主要装饰纹样及象征意义分类

4.民俗功能:宅门禳镇

延平妇女为何将伏虎禅师剪得狰狞夸张并且强化禳镇装饰属性? 经田野调查走访,发现与民俗使用功能有关,迟至2000 年左右,在每年年初各乡镇开始准备拜祀伏虎禅师活动的时候,延平区还有老妇人将伏虎禅师剪纸贴于大门外镇宅。 然而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延平区最后一批在日常生活中有剪纸民俗运用习惯的老妇人的相继过世而慢慢消亡,至今已罕见,仅依稀尚存在一些延平老人的记忆里。

表3 壁花剪纸空间布局程式

伏虎剪纸的宅门禳镇民俗使用功能还可以从延平区剪纸普查所得的一幅结合了伏虎禅师跨虎造型的壁花剪纸中得到佐证。 壁花剪纸是多个剪纸单体并置粘贴在一个平面的剪纸组合,在组合上有一定的程式,受到两种空间认识观的影响,一是中轴对称、厅堂为中心和重心的传统民间建筑空间布局,二是民间信仰活动中“神圣空间”与“凡俗空间”[10](P34-35)的平行空间体验,从而使壁花剪纸形成中轴对称、中心装饰重点突出、室内与庭院、天国与人间景象的空间叙事特征。 具体来看,即壁花剪纸的平面中心位置贴有供桌供品以及供奉的神或菩萨,让人联想到厅堂里的拜祀活动;平面上方位置贴八卦花、寿、喜、龙、凤等传统吉祥符号,代表祥和的天国理想;平面下方部分则贴上成对的鸡、猪、鱼、狗等,有如室外庭院的场景,确定完主要布局,再在四周空余处贴上角花、花边等,构成有中轴对称聚合感的延平壁花剪纸,形成延平妇女的精神空间的形象表达,也体现了她们所理解的神与人、天与地的秩序关系。 融入伏虎禅师的这一幅壁花剪纸,供桌下方部位呈现的庭院景象由禽畜换成了伏虎禅师以及一对老虎,形象地将伏虎禅师剪纸用于镇守家园的民俗使用情景反映了出来。

综上可知伏虎剪纸的产生深度依赖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 延平区早期移民的生存逻辑是伏虎剪纸的文化根脉,农耕生产生活促进了伏虎禅师信仰民俗化,伏虎剪纸具有禳镇美学价值和使用功能。

猜你喜欢
延平禅师剪纸
基于多种电气增量融合判据的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陈延平
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苏兆征的遗嘱
剪纸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PID控制的车道保持系统研究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