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我国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前5 中医药大学学报载文情况分析

2019-03-03 01:25梁葆朱穆俊霞郭亚鑫罗炜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发文

梁葆朱,穆俊霞,郭亚鑫,罗炜杰

(1.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山西 晋中030619; 2.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 级本科生,山西 晋中030619;3.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2018 级本科生,山西 晋中030619)

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学术界对期刊的品牌及其刊载论文学术价值的认可程度。期刊影响力指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学术期刊统计年当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投射到“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采用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进行排序[1]。该指标综合考虑了期刊的历史和近期办刊情况、质量和数量等多元因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影响因子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既能反映影响范围的大小,又能反映学术质量的水平[2]。我们通过在知网检索2019 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查找到当年我国CI 指数排名

前5 的中医药大学学报,对其载文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提升期刊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3]。

1 5 种期刊2019 年载文数量比较

通过中国知网出版物检索功能检索并下载2019 年我国CI 指数排名前5 的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在本年度所发表的文献(截止到12 月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5 种期刊2019 年载文情况比较

影响因子(IF)反映了期刊刊载的学术成果被同行关注和应用的平均相对程度,相对准确地反映了期刊近期出版工作的成效,是评价期刊编辑部近期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CI 指数比IF 多考虑了一个指标——总被引频次(TC),TC 与办刊历史、发文量等规模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也是期刊品牌和影响力的体现[4]。期刊评价同时考虑IF 与TC 2个指标,才能从量和质2 个角度更为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期刊的质量[1]。由表1 可见,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关系比较密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全年发文量最高,《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全年发文量最少。《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篇均页数最高,表明该刊单篇文章拥有更高的信息量,相对来说文章价值更高。

2 基金论文比统计

基金论文是受国家政府部门或各级基金组织提供科研经费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所代表的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情况[5]。基金项目通常要经过比较严格的评审,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研究背景和技术手段,以及研究团队的人员构成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往往比较有保障。目前,我国期刊评价中基金论文比已经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期刊高质量论文的多少。《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国家级课题占比最高,这可能是其CI 指数较高的一个因素。结果见表2。

表2 5 种期刊基金论文比统计 [项(%)]

3 发文地区与机构统计

省(市)内发文占比《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最高,省(市)外发文占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高,《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各学报本校及附属医院发文总量均较高,占各学报全部文献的一半以上。医学院校发文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最高,《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次之。结果见表3。

表3 发文地区与机构统计 [篇(%)]

4 文章类别统计

将文献按类别分别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发文类别统计 [篇(%)]

各学报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及重大科研课题,各有特色。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依托优势学科,拥有十几个国家级、省部级的中医药研究平台及研究团队,如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验方评价与转化重点研究室、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中药品质与效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中,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5 种学报里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年1~6 期关于中药研究的论文占比最多(71篇,占44.10%),内容也更全面,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论文46 篇(28.57%),其他研究25 篇(15.53%),提出了中药作用研究的最新方法,如中药量丰成分研究、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以及经典名方研发、中药现代工艺研究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 个,包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药现代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年1~9 期关于文献研究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较多(30 篇,24.19%),实验研究的论文亦较多(41 篇,占33.06%),包括中药药理实验研究(36 篇)和针灸方法实验研究(5篇)。

2019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临床研究的论文为主,共253 篇,占60.96%,其中中医临床研究136 篇(32.77%),针灸临床研究80 篇(19.28%),名医传承37 篇(8.92%)。可能与该学报的论文大多来自医院有关,全部文献中有243篇来自各医院,占58.55%。《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研究的论文亦较多,共51 篇,占48.11%,原因类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开设有专家论坛及国医大师栏目,2019 年1~10 期这两个栏目共发文25 篇(在统计时根据文章性质分别归入理论探讨和经验传承类别计数),其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周德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以“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为专题每期发文,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于辨治各种神经内科疑难病症的独创性的理论及用药心得公之于众,如痿病、脑小血管病、癫痫、运动障碍疾病、周围神经病、自主神经疾病等,对于中医药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数字中医药栏目是该学报的特色栏目,共有文献29 篇(10.39%),主要集中于采用关联规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用药规律,采用Meta 分析研究方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该校朱文峰教授的证素辨证理论通过证候和证素量表归纳疾病的中医证型,或采用相关分析探讨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数量关系以及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Cite 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展现研究者学术脉络的流动及变迁,其研究热点与主要方向、研究趋势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探讨方药的作用机制。其他几种学报也刊登有关于数字中医药的论文,分布在临床研究、名医经验传承等栏目中,数量较少。

通过对以上5 种学报2019 年载文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重大科研项目,整合校内资源,合理设置栏目,发挥学术引导作用,是推动学报发展的一个方向。山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 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 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今后我们将密切关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进行组稿,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交流。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发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论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中医研究》杂志通信作者标注格式
《中医研究》杂志通信作者标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