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两所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

2019-03-04 10:36,,,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性行为知晓率

,,, ,

(1.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2.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1994年,联合国在开罗第五届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上正式确认了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健康是指与生殖系统、生殖功能和生殖过程有关的一切活动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1]。”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正处于性行为活跃期,其生殖健康问题和需求具有特殊性。女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特点,决定了她们在生殖健康问题上将比男大学生承担更高的风险,是不得不正视的社会现实问题[2]。近年来,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不仅与女性自身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还会对其未来的家庭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民族人口的素质[3]。因此,笔者对广西某两所高校的717名女大学生进行了生殖健康现状、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广西某医学院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广西某非医学院校一年级抽取调查对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将班内所有女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实施,调查人员提前向学生介绍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采取自愿原则,以匿名、独立的方式进行填写。借助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生成问卷二维码,学生使用手机“扫一扫”功能,扫描二维码当场填写问卷并提交。共提交问卷730份,其中有效问卷717份,回收率为98.22%,其中医学院校一年级255份(35.57%)、二年级320份(44.63%),非医学院校一年级142份(19.81%)。

1.2.2 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调查对象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4部分:①生殖健康现状;②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③对性和生殖健康的态度;④生殖健康知识需求。问卷共设36题,其中生殖健康现状12题;生殖健康认知情况13题,答对一题计1分,答错或不知道计0分;对性和生殖健康的态度5题;生殖健康知识需求6题。

2 结果

2.1 生殖健康现状 在本次接受调查的717名女大学生中,78.38%有月经不调,而月经不调时能及时就医的人数比例仅为32.22%;月经期的身体状况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55.09%;曾患妇科疾病的有5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4.20%。根据问卷中设计多选题的回答情况,调查对象月经前及经期出现症状和近期出现的妇科不适症状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717名女大学生生殖系统疾病情况

2.2 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较高的项目依次是:多个性伴侣会增加生殖系统感染的危险(96.51%),同性恋行为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机会(95.82%)。而对易孕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2~18 d和药物流产的最佳时间是孕期49 d内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0.95%和46.03%。关于性传播疾病,女大学生对艾滋病、梅毒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95.82%、91.35%;而对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淋菌性尿道炎的知晓率较低,均不足55%;有33.33%的受调查者认为乙肝为性传播疾病。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为(10.09±2.11)分。为了比较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类型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笔者分别对医学院校一、二年级的女大学生,医学院校一年级与非医学院校一年级的女大学生进行了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与知晓率的比较,其中医学院二年级女大学生得分(10.85±1.70)分高于一年级女大学生得分(9.65±2.23)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2,P<0.05);医学院一年级女大学生得分(9.65±2.23)分高于非医学院一年级女大学生得分(9.18±2.14)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2,P<0.05)。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 2,两所高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3。

表2 某医学院不同年级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2.3 对性和生殖健康的态度 接受调查的717名女大学生中, 47.00%反对婚前性行为,其余学生持赞成或无所谓态度;89.54%认为贞操对现代女性重要;仍有0.56%的学生认为人流对女性的身心没有影响,0.70%认为人流不会影响女性以后的妊娠。

2.4 生殖健康知识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方面课程的人数占94.28%,但只有85.77%参加过学校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受调查者的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85.36%)、网络(83.12%)和书本报纸杂志(80.33%),较少来源于新闻媒体和家庭教育。最想了解的生殖健康知识有健康性行为(89.96%)、性病防治知识(78.38%)、避孕知识(76.99%)和性心理、性生理卫生知识(74.34%),希望通过专家讲座(70.57%)、新闻科普或书籍或视频宣传(69.87%)、校园网站宣传(61.79%)、与家人沟通学习(56.49%)等途径获得更多生殖健康知识。

2.5 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以女大学生近期是否有妇科不适为因变量、可能导致女大学生发生妇科不适的因素为自变量,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在各因素中,医学院校、内裤材质为棉质、月经不调时及时就医、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参加过学校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可能是减少女大学生妇科不适发生率的因素(P<0.05)。考虑到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笔者以上述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最终进入模型、可降低女大学生妇科不适发生率的因素是:月经不调时及时就医、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

表4 女大学生发生妇科不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5 女大学生发生妇科不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在所调查的生殖系统疾病中,月经不调的发病率居首位,高达78.38%,可能是女大学生在入学后,由于学业压力、情感问题等因素产生精神压抑、紧张等心理问题,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分泌功能,导致月经不调[4];其次,经前或经期进食冷饮、长期熬夜、手机辐射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导致月经不调[5];另外,妇科炎症、人工流产等因素亦可致月经不调[6]。刘崇珍等[7]的调查发现,痛经和月经不调是困扰女大学生的主要妇科疾病。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月经不调时能及时就医的女大学生仅占32.22%,提示其缺乏对自身生殖健康的重视。经前及经期有不适症状、出现妇科不适和曾患妇科疾病的人数比例较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经不调时及时就医可减少妇科不适的发生率。以上问题提示高校应重视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班会、个别交谈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做好心理疏导;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注意加强女大学生对自身生殖健康的重视,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3.2 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较好,但存在误区 有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如排卵期是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第14 d左右、过早的性行为会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认知不足,对一些深入的知识(如易孕期是月经周期的第12~18 d、药物流产的最佳时间是孕期49 d内)认知较差;另外,与性生活密切相关的性传播疾病的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对于国家防控宣传力度较大的艾滋病、梅毒、淋病[8],女大学生的知晓率较高,而对于防控宣传力度较小的性病如生殖器疱疹,知晓率明显下降,还有学生将不是性病的疾病误认为是性病。表明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存在认知误区。提示学校作为一个系统正规的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并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得分情况看,医学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低于二年级女大学生,原因可能是一年级新生在入校前接受到的健康教育不多,入学后虽有所接触,但不够系统[9],因此,建议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生殖健康知识专题培训,使学生尽快掌握相应知识。非医学院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低于同年级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医学生由于接受过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接触和掌握的生殖健康知识对比非医学院校学生专业。因此,高校应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鼓励医学生在提升自身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向非医学生传递生殖健康知识,致力于支持生殖健康教育工作。

3.3 女大学生性态度较开放 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中, 53%不反对婚前性行为,性态度较开放,这可能与2005年教育部废除“禁止大学生结婚”这一制度[10]和近年来西方性解放思想的传入有关;仍有部分同学认为未婚怀孕对女生的前途和名誉、身心健康和未来妊娠没有影响,说明女大学生对未婚怀孕和人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相关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均较高,且大多数女大学生选择人工流产来结束妊娠[11];本研究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可减少发生妇科不适症状的发生,可能与反对婚前性行为,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相应较低有关,这和黄艺娜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鉴于女大学生的性态度逐渐开放已成为事实,学校更应从客观层面上向其普及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注意强调未婚怀孕、人工流产会对女生的身心健康、未来妊娠等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和科学的性观念。

3.4 女大学生渴望通过正规、全面的渠道获取系统的生殖健康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94.2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方面的课程,而只有85.77%在学校参加过性和生殖健康教育活动,表明目前学校提供的生殖健康教育活动尚未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女大学生较少通过家庭教育和新闻媒体获取生殖健康知识,这说明:一方面,家庭作为引导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重要角色,其教育、影响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宣传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学校可采用专家讲座、官网宣传、开设课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生殖健康教育体系;家庭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因此,父母应对其知识态度行为起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利用新闻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向女大学生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并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尽量杜绝低俗性文化在网络传播,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并不乐观,生殖健康知识认知较好但仍存在误区,性态度较开放,并未完全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希望掌握更全面、系统的生殖健康知识。学校需进一步完善生殖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和生殖健康教育。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非医学院校女大学生,且医学生作为今后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储备力量,健康教育能力是其必备的技能之一[13],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其责任心与使命感,鼓励医学生向非医学生普及更全面、专业的生殖健康知识,共同提升生殖健康认知水平。且大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公信力得到普遍认可,因此掌握了生殖健康专业知识的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将知识传播到家庭、社区中[14],为提升全民的生殖健康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性行为知晓率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